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因此,农村的良好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在促进农村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态问题是农村良好发展的重点,推动农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良好发展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通过“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佳突破口和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旅游 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以乡村为基点连接着城市和农村两头,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农耕文化等方面都能发挥显著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合理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与乡风文明,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并且农村旅游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聚焦数字乡村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旨在厘清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具体而言,本文系统梳理国家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对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从财富创造效应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培育智慧农民等角度促进农村财富积累,起到了“做大蛋糕”的作用。从普惠共享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扩散效应、资源普惠效应和网络共享效应助力农村的普惠共享,起到了“分好蛋糕”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化财富创造能力和数字化治理能力较弱、农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鸿沟依然突出、数字技术的产业融合效应较弱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数字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包围城市”已经成为过去式。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最近1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意味着城镇比例已经超过农村。但专家指出,我国的城镇化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大量农民只是名义上的“居民”。  相似文献   

7.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3,(12):24-27
2011年4月起,山东在全省农村启动了“乡村文明行动”。这项历时5年的活动,要求以“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为重点内容,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农村美好幸福家园为目标,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在2012年底山东省公布的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县(市、区)名单中,胶州市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市称号。自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胶州市始终坚持全域统筹、弘文尚德,以生产方式的进步推动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步促进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加速建设幸福宜居美好家园,乡村面貌和群众精神生活焕然一新,创造了乡村文明建设的“胶州现象”。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农民的参与,也需要外部资源进入农村[1]。比较理想的路径是:农民、农村与外部资源有机融合,使乡村像生命有机体那样按照自身的生命逻辑逐渐生长,重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乡村共同体。然而,在已有的实践中,却鲜见这样的做法。大多数外部资源进入农村后操作策略不当,企求“立竿见影”“吹糠见米”,或大包大揽,或把农民放在一边,自己单打独斗。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成都市月花村“当代少年”研学项目是一个少见的新村民与农民农村融合,着力探索利用农村闲置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有机生长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一种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的旅游活动,是连接都市与农村的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农民、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湘西地区农村全面脱贫之后,“三农”工作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旅游。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表现及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针对目前湘西地区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培养人才、完善培训制度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梁漱溟经济思想对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丽琴 《特区经济》2005,(1):212-213
一、农民自觉与中国农村建设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指出救济乡村的关键在“农民自觉”,即:“就是乡下人自己要明白现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干,不要和从前一样,老是糊糊涂涂地过日子,这样子是不成的”。救济乡村之所以要农民自觉,是因为救济乡村要靠乡村自求,要靠本身有生机。他说“如果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向前去打算,乡村成了个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外边人怎能使他向上,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最艰巨的任务、最繁重的工作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田东伶 《科技和产业》2020,20(9):105-1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及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从五个维度建立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8年山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乡村振兴综合得分的横向比较,梳理山西省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为山西对标国内先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山东一些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统筹城乡发展,从2011年4月开始,山东在全省开展为期5年的"乡村文明行动",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6个方面内容建设文明乡村。一年多来,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文明素质和乡风文明得到提升,"乡村文明行动"初见成效。在潍坊昌邑市柳疃镇张家车道村的一条水泥路上,两名身着橘色工作服的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三种路径——农民工外流型、征地吸入型、乡村工业化型。农民工外流型特点是农民积极主动的进入城市的生活秩序,农民职业、收入和观念的先行,而身份和居住的滞后。但存在农民工的边缘化和农村的空巢化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差距的拉大。征地吸入型,其特点是城市的扩张和农村被动地被纳入城市化的进程。主要问题是失地农民对城市文明的习得和社会保障。乡村工业化型,特点是以工业化为内驱带动乡村转型.一种非依附性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廖成中  翟坤周  毛磊 《改革》2023,(12):113-127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右江文明河谷部分农村为个案,从“文明乡村”——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的视角进行研究。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些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区文明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乡村的萎缩是居住、教育集中化和城镇化的结果.其深层原因则是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对土地依附性的降低以及教育的市场化.乡村的萎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农民自发城镇化的结果,这种萎缩会经历一个从快速发展到逐步放慢速度直到最后稳定的过程,其结果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农业发展的新型化.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021年,针对北京市大兴区“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兴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产业发展更加兴旺、生态振兴成果更加丰硕、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更加明显、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幸福,村民满意度逐年提高,但仍存在村庄规划不够贴近实际、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水资源供给排污不能满足要求、常态化管护机制不到位、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等短板,需要进一步攻坚克难、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发展旅游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可以把新农村建设资金转化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效益。恭城乡村旅游问题明显,体验旅游的体验氛围不够浓厚,体验游览项目数量偏少,人文风情缺乏特质。农村旅游开发联动的对策,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做好客源市场开拓,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