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艳丽 《魅力中国》2010,(25):266-266
“俺班下一节是语文课.”请听:“我得趁语文课赶紧睡一觉,我得借本小说看,我得听mp3,我得把上节课的数学题做完……这就是语文课下听到的学生的真实的声音。这些话让语文老师听起来真的倍觉寒心,这就是语文课吗?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吃惊了,震撼了,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想尽办法,不仅让学生重新爱上语文课,而且要做到对语文“爱你不是两三天,而是永远,永远……”  相似文献   

2.
漫画与幽默     
挨打原因 彼得的母亲一下班回家,彼得便向她诉苦:“妈妈,今天爸爸打我两次了!” “他为什么打你呢?”妈妈问。 “第一次是我让他看了写满2分的记分册。” “那第二次呢?”妈妈急着问。 “第二次是爸爸发现那记分册是他中学时候的。” 哪种动物 老师问一位一年级学生:“有一种动物有两只脚,每天早上太阳公公出来时,它都会叫你起床,而且叫到你起床为止,是哪种动物呀?” “是妈妈。”  相似文献   

3.
秦玉芝 《魅力中国》2014,(4):181-181
构建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减负增效”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的一点拙见。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否则,你讲得天花乱坠,孩子们也不会买你的帐。事实证明,有爱心、爱微笑、宽容和关心孩子的老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西部人》2003,(9)
“将来时”语法“将来时”语法课上,老师正在讲授动词的时态。他问爱琳:“你说说,‘爱’的将来时是什么?”爱琳毫不迟疑地问答:“结婚!”“只有我没笑”老师常在课堂上教育大家说,当看到别人的缺陷和不幸时,千万不要嘲笑。一天,小布朗对老师说:“今天校园里有一个孩子掉进水坑里,大家都大笑,只有我没有笑。”“你做得对。”老师表扬道,“是谁掉进了水坑里呢?”“是我。”布朗回答。看到数字我看见丈夫站在浴室磅秤上拼命缩着肚子,以为他想用这个方式减轻重量。我说:“我看这么做恐怕是没什么用!”“当然有用。”他说,“只有这样我才能看到数…  相似文献   

5.
爱就对了     
张达红 《开放潮》2008,(4):49-49
我走进了刚刚接手的四班,在我与别的学生相互熟悉的时候,有位学生不停地举手说:“老师,我要提醒你一下,我要提醒你一下。”我侧耳一听,他说的居然是这么一番话:“老师,我们这组的蔡某某是大笨蛋,每次被陈老师叫到办公室里骂完了还是不改,他是我们班的疯子。”  相似文献   

6.
刘宏丽 《魅力中国》2013,(8):234-234
记得在师范院校读书时老师说过一段话,虽算不上经典、名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老师这样说,你是个学生.如果你坐在火车上,别人想知道你学习怎样,他会让你读一段报纸,而不会让你做儿道题。如果你读得结结巴巴,不成句子,无论如何人家也不会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老师又说,我这样说并不是强调语文重要,其他学科不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凯 《中国西部》2012,(21):140-142
“没关系的,段老师。现在的我对进入实验班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了,要让我真得离开您、张老师、霍老师、还有其他老师,我还真舍不得呢!”段老师有些感动。“老师,我已经适应了普通班的学习生活,您就放心吧,明年的中考我肯定不会让老师们和我的母亲失望的。”晓雅边说边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段老师笑了,抚摸了几下晓雅的头,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敢拉钩吗?”“当然了。”师生俩快乐地将两个小手指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8.
鲍瑞燕 《中国西部》2013,(30):96-97
“老师,枯叶蝶是蝴蝶还是叶子啊?”下课了,一位男生跑来问我,我愣了一下,马上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凭着前几天刚看过的一本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的印象,自信地回答他,“是蝴蝶呢!”此时,旁边的另外一个男同学说,“喂,鲍老师是数学老师啊!”我想他是在提醒问问题的同学问错了对象,呵呵,大概也在怀疑我提供的答案的准确性吧!为了打消这位同学的顾虑,于是,我再次努力搜索脑中的记忆,特意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为什么枯叶蝶像叶子等,听得这些小家伙们为之一振,并随之雀跃,纷纷围着说:“鲍老师,鲍老师。你不光懂数学,连这个你也懂呀!”  相似文献   

9.
当下有关国企的群言粥粥,让我想起了苏东坡在九百多年前写的一篇寓言:有个人准备去打猎,却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它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跌落在地上,再投,再跌,如此反复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说:“我是一只鸭子,你宰了我吃掉,也是我该当的,何苦这么乱抛乱扔地折腾我呢?”猎人大惊道:“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抓到兔子,怎么你竟然是鸭子呢?”野鸭子一屁股坐到地上,朝猎人举起脚掌笑道:“你看看我这脚手,是可以抓到兔子的么?”  相似文献   

10.
三重门     
《广西经济》2009,(4):61-61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09,(5):46-46
早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接受了中国特色的“平等教育”。当时我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狠狠抽了一鞭子,还被痛斥:“你这没出息的东西,一看书就睡觉!”我马上检举:“班长也在睡觉!”  相似文献   

12.
袁毅 《重庆与世界》2017,(21):84-85
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暂时落后的学生,更不能把这样的学生放在一边凉起,不管不问。这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随着老师的教育、启迪、帮助,他们都会发展、变化。就算他们不能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我们也要用“亲亲教育”的理念浇灌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个“亲亲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有的人会说;“我的梦想是想当语文老师,将来让自己的学生畅游于知识的海洋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人会说:“我的梦想是当兵,站立于祖国的边疆,保护育我养我的祖国,让祖国不在受别国侵略”;有的人会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健身教练,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强健的体魄,不再让别国人称我国人民为‘东亚病夫’”等等,而我的梦想则是成为一位知名的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14.
一个“局长”考生暴粗口把监考老师给骂了,而且还抛出“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的狂言,加上媒体这么一渲染,不经意间竟成了个大新闻。  相似文献   

15.
多年前,笔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时,有一位同学给我的留言是:“你是我惟一不认为是河南人的人”,算是给我的最高评语。如果说给我的同乡听,肯定让他们心寒。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每当别人再问起我中国式问题“你是哪的人?”,我要么就说具体出生地“郑州人”。要么就说我的户口所在地“上海人”,要么就说我的定居地“北京人”,  相似文献   

16.
郭绍华 《中国高新区》2013,(10):177-177
凡是到北京.总要去一趟西单新华书店。像往常一样,一进书店直奔哲学书柜,浏览、欣赏、挑选一个上午。来了一群小孩儿。像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漂亮的女老师正在给他们讲解书店的陈设、每一个学科的意义……动人的场面让你沉浸浓浓的“文化”味儿里。不觉间,队伍已经来到了我站的书架前,一个小女孩脆生生的发问:“老师!这是什么学啊?”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有话对你说!”一节课间,小董同学急冲冲地跑进办公室,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快。“有什么事呀?看把你急得。”我打趣他道。“第三组的同学包庇,特别是他们的小组长吴某,有的组员明明有没有背完的内容,他却算别人过关!”小董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有这样的事?你也别急,老师先去了解下,好不好?”我说。“主要是他们那一组全都是好兄弟,你可要管管。”小董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我。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刚进入高三,我准备前半学期将高考背诵篇目先“过”一遍,后半期再强化重点。因此,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一大组设置了两个小组长,每天要求背诵的内容必须在小组长那里完成。又由于学生成绩的现实差异,一个小组长负责高、中等层次同学的背诵,一个小组长负责低等层次同学的背诵,但都做出了强调,两个小组长必须认真履责,严格督促,我会不定期抽查。为了提高同学们背诵的积极性,我又提出,先背完整个高考背诵篇目的大组,将会每人得到一个苹果的奖励。这次被举报的吴某,他负责检查背诵的是第三大组的低层次同学,这些同学大多数和他一个寝室,没想到真出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王震 《魅力中国》2010,(31):343-343
一天早晨起来,看到孩子在大声读书,妻子在做饭,心情很舒坦,很温馨。突然,孩子一声强烈的咳嗽打破了这宁静。我问孩子怎么了?“嗓子疼”孩子告诉我。“读书小声点。”我略带生气地说。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老师让我们大声朗读”。我无言以对。以后的很多天里,我都听到了孩子的咳嗽,很是心痛。  相似文献   

19.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2013,(5):64-64
骗子 今天接到一个骗子的短信,让我速把钱汇入农行的账号。半小时后我顺手回了一条:“已存5000,谙查收。”后来我收到回复:“都跑银行三趟了,还没收到你的钱,你这个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