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丹 《中国招标》2013,(11):30-34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准入法律制度,是用于规范私募基金投资者在私募股权基金资金募集环节准入限制的法律制度集合。从学术角度来讲,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准入制度在我国主要规范了投资者人数准入、投资者主体类型和投资者投资金额三个方面,在实践操作中则体现私募的标准、机构投资者的准入和合格投资者的衡量标准三个核心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热点、新趋势的研究,结合目前重庆市自身发展特点、环境条件,研究制定了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战略,旨在促进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3.
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具有分散风险、专业管理、降低准入门槛、获得投资优质基金的机会,以及获得投资优质项目的机会等制度优势。目前我国私募股权产业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本土LP的困境、海外LP的困境,缺乏一个公正的评估GP的机制,二级市场不健全而导致资本缺乏流动性,以及GP募资难。我国本土基金的基金的制度价值在于它是解决我国目前私募股权产业诸多困境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国本土基金的基金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注意练好“内功”、风险教育与风险控制,做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及注意规避法律风险,同时国家监管机构应该在鼓励的前提下适度监督。  相似文献   

4.
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2004年,美国新桥资本(New Bridge Capital)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股权;2004年,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等联合收购哈药集团55%股权;2005年,美国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获得太保人寿24.975%股权……伴随着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巨头的频繁动作,私募股权投资——这一海外流行词语日渐步入国人视野。经过长期的准备,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一片热烈探讨和关注中干2006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从而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正式推到前台,标志着私募股权投资时代在我国悄然到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冉 《首都经济》2007,(11):24-25
如果你问“谁在2006年全球经济中影响力增长最快”,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中国和印度,但是我的答案其实是另外一个:私募股权基金。  相似文献   

6.
董露茜  向莹 《新财经》2012,(4):44-45
自PE(私募股权)兴起之日,公众和媒体对其的探讨就从来没有消失过。今年2月,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因"换名片"事件而遭到微博围观。一位媒体人更发表公开信,提道:"中国的PE阶层,以什么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私募股权投资信托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剖析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私募股权市场运作机制和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业的现状,特别是中国信托业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信托制度与私募股权市场的内在关联性,提出私募股权投资信托是建立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艳辉 《特区经济》2009,(8):105-106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不仅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也有利于促使企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本文以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首家OTC市场在天津的设立将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在OTC市场的依托下,私募股权基金凭借其"融、投、管、退"的独特运作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投融资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天津OTC市场的设立,不仅意味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0.
金融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基于案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金的基金(FOF)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的主流趋势。FOF在分散风险、投资顶级基金、接近目标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FOF案例的研究,分析了FOF与其他私募股权投资形式充分整合的必要性,认为金融机构应当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构建包含FOF在内的私募股权投资体系,并就投资与监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并购基金的发展起源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和国际并购浪潮的推进,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悄然兴起,经过了80年代的喧嚣和90年代的沉寂后,在21世纪初从西半球重新崛起,并一举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投资模式。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行购交易的机构和著名人士,如KKR、黑石集团、凯雷等,如今这些公司仍然存发挥他们的人员优势和运作优势,逐渐凸显出 了他们作为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世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2.
私募股权基金与我国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它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及相关的技术、人才的支撑。而作为资本和产业的联系纽带,私募股权基金的存在与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文章从政策法律、运作机制、市场认可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玉婷 《中国经贸》2022,(22):29-32
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规模和数量迅速增长.且已超过公募基金规模。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有着更灵活、更复杂的投资策略,使私募基金成为高净值人群青睐的投资方式。而私募基金却存在着基金缺乏监管.透明度差、流动性弱及估值难度大等潜藏着的财务风险。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私募基金规范化发展.文章从私募基金加强财务管理视角出发.通过建立中介机构库.加强尽职调查、强化现金流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审计和监督等措施进行了风险防范.并就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刘懿增 《北方经济》2012,(16):88-89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炙手可热的重要话题,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确保其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保持长久的动力。本文在阐述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中作用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我国政府在私募股权基金中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彭涛 《天津经济》2023,(10):80-84
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出资人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作为公众公司和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上市公司对外投资行为成为证券监管机构及社会公众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上市公司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为必然蕴含着特定的动机。通过本文的论证和研究,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上市公司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为,可以为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决策时提供参考,为证券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该对外投资行为的价值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为证券监管机构针对上市公司投资私募股权基金行为的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策法律、操作机制及募集资金能力方面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面临的瓶颈。然后提出了促进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对策: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发展完善信用体系;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郁万荣 《特区经济》2011,(11):112-113
在美国私募股权基金最早是以风险投资的形式出现的,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获得极大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对其资金来源管制的逐渐放松。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主要的资金来源,从而对我国拓宽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渠道提供借鉴,有助于促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组合了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先进金融工具,能够提供大规模的金融资本和高效率的资本运作,对于解决辽宁的资金短缺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中小企业成长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府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通过加强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宣传、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设立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培育优质项目资源、建立投资项目数据库、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疏通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渠道、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等,优化投融资环境,推进私募股权基金在辽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管晓明 《天津经济》2012,(12):43-46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金融改革创新正不断向纵深发展,以PE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迎来发展的新机遇,PE快速发展面临的诸多制度、配套约束及基金运作风险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如何破除PE发展中暴露的体制、机制和运作等诸多障碍,引导PE合法合规经营、防范风险,对天津乃至全国PE健康发展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私募股权基金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2010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日渐兴起,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渐增。本文首先阐述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并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情况,并以云南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80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对于云南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