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引致资本外流,制造业空心化风险逐步加大。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弱化: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已基本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发生一定的反转(如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另一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尽管还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被其他因素(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削弱。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是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劳动报酬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而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工)短缺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再也不能简单地以低劳动力成本取胜,企业必须由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竞争和差异化竞争。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生育率和劳动参与率以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加快“双一流”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以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以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2.
粤商和浙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著名商帮,在成长和发展中各具特色。从薪酬、福利、就业环境、企业人工成本支撑力等方面对粤商企业和浙商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研究表明:粤商企业在高端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竞争力略有优势,但在福利和就业环境等方面的竞争力呈现劣势;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上,粤商企业各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廉价的劳动力是英特尔投资成都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引发达国家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创新能力提升同频共振,是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呈递增趋势,但东、中部地区水平更高,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增长率更高;(2)老龄化在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负向作用,抑制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创新效应;(3)基本公共服务对创新能力提升的效应东、中、西部地区呈逐渐降低态势,人口老龄化的负向调节效应东、中部地区远高于西部地区;(4)劳动力流入与劳动力结构对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能进一步促进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不仅要着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也要着力改善劳动力结构,才能全面促进我国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中西部地区则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接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在人口素质、劳动力配置、人力资本的投资强度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更新传统观念,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强素质教育,改革科研体制,合理配置劳动力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 .本文以劳动力转移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与技能,是实现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先导与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在人口素质、劳动力配置、人力资本的投资强度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更新传统观念,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强素质教育,改革科研体制,合理配置劳动力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诀条件。  相似文献   

9.
宁夏劳动力价格上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宁夏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还处在较低水平.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人才,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及企业效益,提高劳动者收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的作用下,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向西部城镇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迁移.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对迁入和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带动作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迁移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革户籍制度,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分析1996—2011年我国省际数据。研究发现,当年FDI仅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上一年度FDI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负向效应,但仅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滞后2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滞后3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创造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同借鉴经济发展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利用和管理的有益经验,以期推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认为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能极大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经济运行效率。因此,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1年中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与招商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和内资招商规模正相关,与外资招商规模负相关,而土地成本和内、外资引资规模的关系均不显著。分区域回归后发现,中部地区内资招商对劳动力成本提升的作用更大、更显著,而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中部地区,土地成本和引资规模的关系仍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大力引进外资产业;利用产业集聚自我强化效应的作用机制,积极促进本地产业集聚;政府应加大转变职能的力度,努力提高政府运作效率以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14.
依据古典及新古典贸易理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若仅仅依靠现有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比较利益,但对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针对这一问题,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我国农业的内生比较优势,是我国农业在WTO条件下取得长足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流动,本质上是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贵州因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就业弹性小,劳动力需求少于供给而呈单向流出.劳动力长期流出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贵州应按比较优势原则确定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大就业弹性,扩大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的有关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这对研究和推进西部劳动力市场建设,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省各地区之间,从隐性优势看,南昌、景德镇、鹰潭和吉安地区粮食生产的隐性优势比较大;从产量的显性优势看,稻谷生产全省没有强比较优势和强比较劣势地区,小麦生产九江和上饶占强比较优势,薯类生产九江和抚州占强比较优势,杂谷生产九江占强比较优势,大豆生产景德镇、鹰潭、吉安等占比较优势。江西粮食生产存在单产低、发展不平衡、品种单一等问题,应围绕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取了各地市从2000年-2002年三年的数据(因为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最初三年,最容易看出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的信息,同时,结合现状,为地市问的竞争力比较、制定发展对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女性劳动力因其特殊性对全民毒及现阶段劳动生产率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本分析福建省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生育情况和社会地位等6方面状况,对开发与保护福建省女性劳动力资源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在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情况下的农业发展机制模型,揭示了劳动力转移、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劳动力转移通过促进农业资本深化,进而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农业劳均资本增长率与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利用中国199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业劳均资本增长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又显著地促进了农业劳均资本增长,因此,现阶段中国农业正处在资本加速深化时期,也即位于倒U曲线的左侧.基于此,在农业劳动力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情况下,加快农业资本深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