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2):159-161
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基于哲学视角的有G·多西根据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提出的技术范式论,提出了可以应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方法论》中的硬核与保护带理论,分析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技术硬核和技术保护带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企业文化是否可融合这一问题在并购的实践中易被忽视。通过引入通约性这一哲学概念,指出在并购前期的调查中对目标企业文化与并购企业的原有文化的可通约性进行测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测度方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一个n×n复矩阵是不可约的充要条件,并讨论了一些(强)不可约矩阵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构架的中小企业技术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能力是由相互处于互补关系的技术研发能力、配套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扩张能力、品牌建设和维护能力、售后服务能力、适应性学习能力、自我改进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资源调动能力组成的一个系统性能力集合。从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特征及其对技术创新成功的影响机制入手,探讨了其对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米塞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可行性提出了著名的可通约性诘难:从“人的行动学”出发,米塞斯认为经济领域目的与手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求经济行动具有可计算性,后者则要求经济产品具有可通约性,而货币是唯一可赋予产品以可通约性的交换工具。米塞斯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扬弃货币的自由人联合体构想是不可行的。这种诘难陷入了商品拜物教的思维陷阱。在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上,米塞斯将价值规律视为社会按比例分配劳动、节约劳动时间的唯一实现形式,从而错把货币核算视为最精确的核算方式。在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上,米塞斯将资本主义视为永恒的生产方式,从而错把产品的可通约性视为社会组织生产的必要条件。在处理劳动与货币的关系时,米塞斯没有追问货币形式的起源,从而错把货币视为商品具有可通约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技术范式的转换要求技术战略和技术创新做出相应调整。技术战略的调整主要包括技术选择、技术方法论和技术理念。从跨越技术创新陷阱的角度,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下两组基本的技术创新形式: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本文认为,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围绕"3R"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李新功 《生产力研究》2007,(14):113-115
社会资本环境与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完整系统,两者具有共生性。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协调"和"规则"是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环境。文章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产生多种联系以获得创新资源的过程,必须建立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共生环境。对此,文章提出了建立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五种共生范式:共享范式、创新范式、系统范式、空间范式、网络范式,以加强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能力:超越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技术能力的研究在国际经济,管理学者中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构建了以技术能力的研究范式替代,补充技术创新这一泛化的研究框架。尤为重要的是,技术能力的研究可指明我国企业技术学习行为方向并深刻揭示技术追赶的内在机理,从而为我国整体产业的技术能力跃迁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突破性技术创新主导范式型创业的概念、内涵出发,尝试揭示突破性技术创新诱致主导范式型创业诞生两者之间的机理,并建立主导范式型创业组织演进模型.基于突破性创新--产业技术主导范式型的创业,尽管面临十分复杂的环境,需要较多支撑条件,但是,并非没有规律、机理和模式可寻,主要对策应包括:创业企业创建柔性的组织治理结构;创业企业持续优化知识学习机制;创业企业选择适合的技术竞合策略;政府进行科学的产业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0.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技术范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范式定义了进一步创新的技术机会和有关如何利用这些机会的基本程度,因此技术创新可以看成是新旧技术范式之间的转换。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服务为目标,由此提出科技企业孵化器能有效地促进技术范式的转换:企业孵化器扶植新技术,在技术群中筛选出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技术,并且促进技术范式转换过程中"正外部性"的产生和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的发生,加快二次创新,增强企业新技术范式的创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毅 《技术经济》2013,32(1):9-13,30
以8家重点工业企业(哈电、大唐电信、中国船舶、海尔、海信、奇瑞、长庆油田、鞍钢)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需求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中的作用机理,提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理论模型———"需求导向-实践积累-能力跃迁"模型。该模型包括以下3个命题:第一,需求导向是指企业主动把握需求带来的创新实践机会,这些机会来自需求宽度(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需求)和需求深度(首次需求、需求升级和创造需求)的不同组合及其动态变化;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表现为能力宽度(整体产品/工艺技术能力)和能力深度(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组合提升,这种积累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核心过程的5个要素(技术来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和自主品牌)的动态组合上进行持续实践的结果;第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可以形成向"主导产业链创新的能力"的跃迁,该能力的主导力量来源具有多样性,由整体产品/工艺技术能力、核心技术能力、自主品牌3个核心要素及其不同组合决定。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与创新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和向生态文明转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发展目标.适应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要求,科技创新范式也必然面临如何转型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生态文明、创新范式及其转型的必要性和基本内涵基础上,对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创新范式转型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工作者应实现哪些转变,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分析,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提出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技术知识观是目前技术分析的主流范式,但仍有不少严重缺陷。技术演化观虽然还有诸多分歧和争论,却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理论整合力和现实解释力,也直接契合了自然科学革命性的进展和哲学的发展方向,主流分析范式从技术知识观转变为技术演化观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宏伟 《技术经济》2012,(12):33-40
对地理临近与知识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系统以及嵌入性理论3个层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证明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存在,并给出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表现。从技术体制的相关研究中提炼影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关键因素,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在技术体制分析中增加本地创新环境这一分析维度。最后,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以及特征表现,依据创新系统方法,提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制度的创新与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软技术角度阐述了制度的实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指出软技术是制定相应制度的依据和内容,软技术的创新就是相关制度创新的依据和内容;有意识地、系统地进行软技术创新和偶然地或单项的激励是不同的。进而,论述了技术制度的特点以及加强技术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着手,分析了专用性资产在技术创新中形成的转换成本,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在单一技术范式发展进程中为保证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制度安排对这种转换成本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地降低这种转换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特别是以技术换市场战略的效果不佳,根源于中国经济转型期宏观环境和微观机制方面的诸多因素导致了企业技术行为的短视。加快中国技术创新,必须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技术发展中的自觉行为,而从宏观环境和微观机制方面消除导致企业技术行为短视的根源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包括国家关键技术在内的技术发展活动处于一个复杂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中,技术强国由于各种原因,在对我国技术出口上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在进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时主要以专家集体决策为主,且很少系统考虑我国技术受限因素。目前,国内在考虑技术强国技术出口限制因素的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及创新的理论方法上,是一个难点和空白点。把技术强国对我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因素作为我国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与发展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了我国基于技术受限的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模型及其优越性。最后,对我国基于技术受限的国家关键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