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背景资料     
世界贸易组织 (WTO): 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其核心是 WTO协议。 WTO协议为国际商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则,从而约束各国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制在议定的范围内。约束各国政府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为产品制造者、服务提供者和进出口商提供有利的贸易环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程序: 第一阶段“贸易体制审议”,即申请国政府以备忘录形式说明有关的贸易和经济政策,由 WTO工作组审议。第二阶段“双边谈判”,即就关税、具体的市场准入承诺和其他贸易进行平行的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APEC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经贸委对外经济协调司副司长霍建国分析了加入WTO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应采取的措施。霍建国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态将发生巨大变化。一是中国经济将进入开放经济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我国承诺将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将成为我们的义务。同时在关税、非关税方面,在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做了明确的承诺。二是中国经济将提前达到开放的市场经济阶段。世贸组织的主要原则如非歧视原则、公开透明、市场开放等原则的执行将有利于加快市…  相似文献   

3.
一、加入WTO对我国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面临加入WTO后过渡期的严峻挑战,各级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应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应对工作,树立长期应对的指导思想,增强各级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对后过渡期的紧迫感。应对方案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遵守WTO规则和运用WTO规则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扩大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WTO允许的合法手段,保护我国产业免受进口冲击。  相似文献   

4.
一、90年代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战后最大的转变之中,由于技术的进步,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不断增大,“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不断加剧。80年代这种世界经济一体化现象是通过国际商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现的。同时,由于资金的国际流动加速,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是很容易形成的,进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不均衡债务积累”。在90年代许多国家将进一步努力克服这种国际收支的不均衡,地区保护主义将更加表面化。随  相似文献   

5.
棉纺业入世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份,我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对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局已定。经过了15年漫长的谈判旅程,我们已经站在了WTO的门前。作为我国外贸乃至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纺织业,真有必要在扣门进入WTO新世界之前,认真作一番思考。?思考之一:WTO规则WTO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三大支柱,但她规模更大,涉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强,享有“经济联合国”的美称。既然是一个“经济联合国”,就必然会订立一系列国际间经贸往来的规章制度。据报道,去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2000千禧之年中国纽约纺织服装展览会”上,参展的企业都是多年已在国际市场打拼过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国内优  相似文献   

6.
刘光溪 《中国石化》2001,(11):10-13
入世后,我国法律(包括立法、执法有司法解释)如何对照WTO协议(包括WTO设立法及其附件协议和作为WTO协议有机组成部分的其他有效文件,包括加入议定书、部长宣言、谅解和决定等,两个诸边协议除外)和中国的对外承诺,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修改、废止和增补)并使之与WTO协议相适用,这直接关系到我国履行WTO义务的能力和享受与之相对应的权利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维系WTO成员对我国改革开放信心的重大问题,因为信心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外经济关系的生命。国际工商界对我国没有信心,贸易要下降,投资要锐减,开放要萎缩,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无从谈起。这也难怪,关于入世后我国法律与WTO协议的关系问题目前在法律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逐步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中国入世是对WTO协议的全面认可,那么WTO协议就应自动适用(或“直接适用”)中国法律,其主要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还有《民事诉讼法》和《海商法》)明确规定我国法律与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有冲突的,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声明保留的除外;另一种观点目前居于主流地位,认为WTO协议只能通过国内立法机关的“转化”(或叫“转承”和“嫁接”),纳入国内法院可以直接适用的法律,其主要依据是WTO协议属于国际公法范畴,规范的主要是成员的政府经济行为,不能直接适用国内法律,国内法院也不能直接适用WTO协议所包含的法律规则。前一种观点可称“直接适用”论,后一种观点则可称为“间接适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是1999年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不进入WTO,则WTO是不完整的,西方社会将会失去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市场经济最后一块大领地。而中国则不可能实现其经济改革和发展目标世界强国梦。中国“入世”的结果是“双赢”,但具体地,各国家、各地区的各产业部门在中国“入世”后的得失却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起步是一个共同现象.而“血拼”式竞争和政府直接参与的地区竞赛成为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从“十五”到“十一五”时期,最大的思想进步就是:认识到仅仅在一般的调节手段和政策设计上进行调整,是不足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的.必须进行发展观念上的深刻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是否能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来改变社会价值观,改变竞争和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就成为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十几亿人口参与的工业化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是一个极大的人类难题.转变增长方式,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而能否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能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理论、技术、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 WTO进程的加快,一些企业产生了这样的期盼:国际市场的门正在越敞越大,产品步入国际已指日可待。然而,有关专家指出:不可盲目乐观,要警惕 WTO的“无形壁垒”与规则约束。由于全球贸易不平衡的新变化,各国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在加强而非弱化。虽然世界贸易的关税壁垒降低,但非关税壁垒中配额、许可证、反倾销税依然存在,新的壁垒在成长。入世在即,政府和产业界必须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中各种壁垒与障碍的对策研究,掌握 WTO的“游戏规则”,攻坚克难,趋利避害,练好“与狼共舞”的本领,从而不被“规则”所“游戏”,…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1/4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市振兴和发展汽车工业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成长和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一个汽车合资项目,北京现代汽车的设立是我国汽车产业放松管制和开放竞争的结果,是北京市政府振兴和发展以汽车工业为龙头的现代制造业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了北京市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和教训,对北京现代项目产生的背景、发展轿车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北京现代汽车今后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加入WTO后石油天然气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从国际、国内、行业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我国石油行业之间的差距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巩固与完善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加14000环境标准管理体系,正确处理好HSE管理体系与ISO 14000环境标准管理体系间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同时还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从传统的由资源到产品再到污染物排放的线型经济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由资源到产品最终到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到环境与经济的融合,才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高速经济增长与协调分工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起国家可以利用模仿与“学习效应”(包括技术模仿、生产组织方式模仿、管理模仿等)获得“加速的成本下降”,而“加速的成本下降”可以使后起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先行国家.因而在潜质上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互补投资,由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强,资本市场和市场价格难以负载未来信息.市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工业化早期所必须的分工.从而产生“协调失灵”现象。东亚国家都利用了各种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政府干预成功地解决分工“协调失灵”问题.因而产生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体制.但这种体制也潜藏了较大的弊病.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保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6):9-14,109,110
2011年6月,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未能预期签署,谈判再度陷入僵局。从表面看,主要障碍是双方的报价差异过大。其实,在价格背后包含着双方对市场认识、经济效益预期、天然气价格机制等多方面深层次的不同认知。消除中俄天然气谈判受阻因素,中国至少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明确天然气的利用政策;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天然气分销渠道建设;规范并实施LNG集中采购。同时,作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未来供应者,俄罗斯应从更长期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和世界天然气市场发展格局中把握对策和战略。由于中俄双方已经具备开展天然气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达成最终协议将仅仅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加入W凹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就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并且逐步提高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2012,(5):5-17,121
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出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新变化。除了苏联解体这样的政治性事变导致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之外,促使世界工业化基本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首先是国际经济格局特别是产业发展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其中,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是这一变化的最重要表现之一。中国崛起成为加速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巨大引擎。中国工业化进程不仅表现得惊人的快速,往往被称为"压缩式的工业化",即在一个相对很短的时期内完成其他国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而且突出地具有区别于,甚至是相反于其他国家的许多特点。当前,中国工业正处于进军世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关键阶段。工业化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化而在其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结构不平衡现象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一个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国工业化过程,一方面是西方工业化技术路线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受到东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因此,中国工业化尽管在技术路线上同西方工业化没有实质性区别,但在体制机制上却有极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既有中国改革开放尚未深化、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的因素,也有许多中国特色因素。当中国工业化进入在30多年辉煌成就基础上继续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历史时刻,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又成为全社会最重要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需求约束的强化和加入WTO后的挑战,使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业化新时期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动效应、生产率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制造业中兼顾产业升级基本目标和就业增长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和服装、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应当通过新的产业政策,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并加强其对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曾兴球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8):51-54,111
对能源出口国和能源进口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能源安全"的概念是不同的。就中国而言,"能源安全"就是要"以充足而可靠的能源供应和合理的价格,使国家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不受损害",就是要保发展、保稳定,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然而,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国内油气供需缺口增大、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获取海外油气资源难度加大、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以及能源安全应急机制不健全等挑战。因此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低碳化发展方向;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坚持"走出去",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构建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体系;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完善应急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高度复杂性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短周期性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这反映了在增长、结构和物价三个重要调控目标之间困难的政策选择。在当前这种各类矛盾交织的转型升级时期,更需要有实业专注精神和坚忍不拔毅力的现代工业文明素质,才能攀登上一个又一个产业高地,占据世界产业制高点,使中国真正成为未来的工业强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十二五"开局之年,尽管充满矛盾和阵痛,但正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告别"血拼"转向脱胎升华之时。从此,中国工业体系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将向着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前进。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作用,中国工业绿色化、精致化、高端化、信息化、服务化的趋势正在形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著地出现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