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标志是其在超出国界的范围内,发挥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提升其辐射功能、促进中心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109-110
金融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的金融中心,这点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则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周详的战略。本文拟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行论证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解释金融中心的含义;第二部分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进行说明;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列出了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挑战;最后一部分是具体的对策。1什么是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应该包含三层含义,即金融…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20年里,金融资本在全球层面上实现了空间整合,导致金融产业在某些城市的高度集聚现象.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在国际金融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认识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效应,对于上海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中原经济区范围内非营利组织遭遇经费不足、人员匮乏、组织能力欠缺、政社不分和法制体系不完善等种种发展困境。应该着力从增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互动、健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等方面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学研合作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不足出发,逐步探索加强产学研合作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选择路径,涵盖了=提高认识、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创新模式、筹措资金、组建联盟、政府支持与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笔者希望本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些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判断——基于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7.
8.
在"一带一路"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即"五通"原则下,提出全球化人才发展战略,引入"一带一路"人才互通的概念,探讨了"一带一路"人才互通的模式、实施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带一路"人才互通机制构建与实施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10.
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金融产业已初具规模。中共十四大明确将上海建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定为国家战略,以期通过上海金融建设,达到促进国内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国内经济可持续增长,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乡关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马克思说过:“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中国的城乡发展的历程表明: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相互开放,必然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相反,城乡之间的隔离甚至对立则必然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的失衡,甚至使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停滞不前或倒退。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476元,两者的差距为3.1∶1。而1978…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流通体系承担着为国家竞争力提升、扩大内需、服务经济全球化、制造强国及供应链安全可控等全局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完成“五大”质的跃升,即从“流通大国”走向“流通强国”,从“实现价值手段”升级为“创造价值和需求”,从“依赖劳动力优势”转向“依赖技术创新优势”,从“完善国内流通渠道”拓展到“构建全球流通网络”,从“推动发展方式变革”深化到“规则制度的系统性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20年里,金融资本在全球层面上实现了空间整合,导致金融产业在某些城市的高度集聚现象。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在国际金融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认识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效应,对于上海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东北建设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加速凸显,急需进一步通过深化开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随着东北亚深度合作的外部环境遇暖,"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正推动东北地区成为向北开放的主阵地,为东北全面振兴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为推动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应率先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模式,着力建设面向东北亚的跨境大通道,积极探索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模式,以特殊政策推动沿边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政府管理的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照搬。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者彼德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路径》一书中提出了四种政府管理模式,即市场化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这一决策,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海峡西岸”写进了“十一五”规划建议。这是“海峡西岸”提法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决策的高瞻远瞩,体现了党中央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良好环境是充分发挥创新人才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制机制,用机制激励人才;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完善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何博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11,(2):17-21
“中国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功能。今天中国人的“中国认同”正在面临各种外部挑战和内部解构,“中国认同”建设必要且迫在眉睫。民族社会学视角下,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认同”建设的两种基本路径均不符合实现社会横向维度族类整合的本质性质和基本原则。珍惜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传统和悠久的历史过程本身,普及对“中国历史”的集体历史记忆,提升“这是我们的历史”的历史意识,奠定对“中国历史”的历史认同的坚实基础,才是“中国认同”建设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