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目前社会上很多人用这句话形容这个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2008年5月,《中国经济周刊》随搜狐2008“中国速度全国行”走进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站在2013年最后一天回望时,才发现,我来周刊已经整整5年了。对漫长的人生来说,5年并不算长,但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却蕴含着太多的青春故事。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周刊决定主办"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百人榜"活动。事实证明,这场活动是周刊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也是当年所有媒体主办类似活动中最成功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期.正值南京改革开放的开端.当时我在市委工交部的工作岗位上又被市委任命为市体改委负责人.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到1995年9月间从体改委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现将我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前期、中期亲历的过程.谈一些自己粗浅的体会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4.
改革杂志社总是能够捷足先登,佳宁在前年就策划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丛书,现在很多人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已经晚了。中央领导的元旦讲话,讲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今天这个学术讨论会也比别人早,说明《改革》的大手笔。刚才很多专家讲到公共财政,阳光要普照每一个角落,要让更多的老百姓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晓西也讲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都很重要。在此想讲一个问题,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哪些改革领域是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有两个核心,一个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就是人的身份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最近,大家都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希望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我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讲几句话。应该怎样总结送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呢?角度很多,可以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6.
邓键一 《沪港经济》2011,(12):70-71
4岁开始,我就在九龙城读书。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这个地方度过。直至升读大学,才离开了这个每天都有来来去去的地方。算一算,原来我在九龙城整整度过了15年。15年可不是短时间,也曾以为要介绍九龙城应该驾轻就熟。这一刻,当我提起笔书写这个自以为很熟悉的地区时,却一下子发觉,其实,我们亏欠了她很多。  相似文献   

7.
《改革》创刊2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这两个时间有特别的意义。《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比较大的影响。虽然它地处西南,但是影响全国,那个时候我就关注过这个杂志。作为作者也作过一些贡献。这个杂志后来消停了几年,最近这几年,在陈澍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郊区前杜北村,共有农户803户。人口3153人,耕地面积2950亩。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党总支带领全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1993年和1994年连续两年进入石家庄市乡镇企业发展百强村,1992年和1993年连续两次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实现了“两个文明”双丰收。 一、提高党总支的凝聚力,搞好经常性的教育。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村党总支把“为官一任,造富一  相似文献   

9.
她,16岁就当上了修水县复原乡坑口村的一名妇女干部,18岁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24岁调入复原乡政府工作,在边远山区一干就是30年。她,在2002年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时,虽年近50岁,又刚担任乡人大主席,却主动请缨到该乡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马门嘴任村支书,成为修水县第一位正科级的女村支书。她,带领贫困群众艰苦创业,在三年多时间里,让这个全县有名的贫困村、“空壳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成为全乡的先进村。她就是在复原乡人民心里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慎心牡。“我是村干部出身,让我来试试”今年八月的一天,在全县统一组织对42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当前,全国许多地方都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实  相似文献   

11.
1947年11月12日(农历9月30日),石家庄解放,迄今50周年了。抚今追昔,解放石家庄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当时在藁城县六区邱头村担任小学教员。作为解放石家庄的参与者,记忆犹新,浮想  相似文献   

12.
首先祝贺《改革》创刊20周年。我和这个杂志有很深的渊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上研究生时写的第一篇文章,当时是投的《体制改革探索》,后来发表了,我就变成一个专业的了,我才知道我还会写文章。后来这个杂志改为《改革》,给我的感觉是办得不错的。特别是这几年,《改革》还是非常有特色,发展也比较好,影响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影响因子也提升很快。总之,这个杂志特点明显。但是我觉得除了肯定《改革》的作用之外,今后怎么把《改革》办得更好是很重要的。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我觉得有几点应注意:第一点,《改革》毕竟是个学术刊物,应该多发表在理论上有深度的文章。我的体会是,改革开放30  相似文献   

13.
首先祝贺中国高新区杂志社成立十周年。《中国高新区》杂志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位老朋友,每个月我都会与这个朋友见上一面,听她讲讲各高新区发生的新鲜事,介绍高新区的新成就新做法。她还带着我去见她的专家学者朋友,听他们对中国高新区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8日,河南省宁陵县阳驿乡潘集村家家户户都收到了一份新年挂历。这个2016年挂历很特别,是个性定制的"潘集村历",上面印刷的画面是村里的人和事。"村里出村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村历上的图画也特别新鲜,更重要的是它一下子拉近了村干部和老百姓的关系。"村民于吉青大爷欣喜地说。第一书记的别出心裁这份特制的村历出自省司法厅驻潘集村第一书记都泓泽之手。  相似文献   

15.
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曾山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1999年是他的百年诞辰。我怀着极其敬仰的心情 ,走访了曾山同志的女儿曾庆绘大姐。按事先预约 ,我来到曾大姐下榻处。曾大姐正在接电话 ,见我来到随即放下电话 ,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把采访意图告诉她 ,请她谈谈女儿眼中的父亲时 ,曾大姐情绪激动 ,泪水夺眶而出。她深情地说 :“今年12月12日 ,是敬爱的父亲诞辰100周年。回忆往事 ,好像父亲就在我眼前。父亲离开我们已20多年了 ,这20多年来 ,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父亲 ,特别是每年4月16日父亲的忌日 ,我…  相似文献   

16.
阿强 《西部人》2003,(9):18
1968年在兵团当知青排长的时候,有一个叫云梦的初中小女生,下乡时她才16岁,大大的眼睛长得特别漂亮,又会唱一嗓子好京剧,由于长得特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大伙都管她叫“小铁梅”。连队里好多大男生暗中喜欢她,她总是把这些人亲切地称呼大哥、二哥、三哥,对我则不然,从来都直呼其名。正因为她在知青中的年龄最小,我常把一些较轻的活分给她干,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对我产生好感。当时知青的伙食很糟,凡改善伙食都实行配给制。而每次改善伙食时,她都以吃不了为由,把她那份拨给我一些,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只好在食堂躲着她。一次,我分配她在家…  相似文献   

17.
我从学校毕业,经历了从学习经济到研究经济的转型,接触《改革》已多年。我目前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工作,《改革》也是我备课必备的杂志。《改革》的编撰取向、专业规范都非常正确。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杂志社也好、一个作者也好、每一个研究人员也好,我们要认真冷静地思考未来,要直面现实,也要客观地总结改革30年的成绩和教训。按照我们以往的习惯,30周年是大  相似文献   

18.
我们十分崇敬的曾志大姐,1998年6月21日与世长辞。这个不愿听到的噩耗,终于出现了。今春,江西省有线电视台的同志来京摄制纪念湘南暴动70周年的专题片,托我帮助联系采访的事,那时曾大姐癌症病情已开始加重。我曾想过,曾大姐今年87岁,凭她经历过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19.
邓刚 《东北之窗》2014,(19):67-68
正三十五年前是上个世纪一千九百七十九年,那一年我将永志不忘──因为无论对我个人或对我赖以生存的国家,1979年都是最幸运的一年。那一年一个初春的早晨,我的唯一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她那并不嘹亮的哭声宣告我真正开始做父亲;那一年一个初夏的早晨,  相似文献   

20.
李士英 《辽宁经济》2009,(10):101-101
《辽宁经济》杂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诞生、发展、壮大。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宣传改革开放为己任,成为万人关注的期刊。我非常热爱《辽宁经济》,始终把她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早从1986年起我就是《辽宁经济》的通讯员,以后又担任特约记者。从1986年到2009年的24年间,我为《辽宁经济》征订刊物1000多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