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创建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和根据经济形势用好各种经济政策及调控手段是搞好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同时 ,鉴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即宏观调控应谨遵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为辅的基本原则、实施政策措施要及时果断、“度”的把握要适当、各种手段协调配合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从性质上可分为紧缩性与扩张性两大类型。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宏观调控长期存在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并存的双轨模式。其中,结构性调控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最终引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效应,从而达到逆周期的政策效果。这种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总量调控为辅的调控方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特色。结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量运用结构性政策的经验,笔者认为,结构性调控与总量调控相结合构成了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及政策体系,而结构性调控政策不仅弥补了西方主流反周期政策中仅包含总量政策的缺陷,也是对2012年以来政府实施的“微刺激”、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等结构性扩张的理论提升与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3.
田奇 《当代经济》2000,(8):30-31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由过去的直接调控为主,逐步转向间接调控为主,由“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逐步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了诸如取消信贷规模、7次降低利率、2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延长贷款期限、实行贷款窗口指导原则、开展一系列消费信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政策措施,力图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1995,(8)
金融改革将有五个动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陈耀先透露,今年金融改革将继续在以下方面进行:一、人民银行1995年将更多地运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等间接调控手段,协调好人民币和外汇政策,探索建立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郑纯元  宋洁 《经济师》1997,(11):36-36
我国货币调控的回顾、问题及启示●郑纯元宋洁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配合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逐步由直接调控转向了间接调控,具有了一定的间接调控基础,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得...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调控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吕志成,鞠淑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金融调控作为国家间接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调控效果一直没有达...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的起始是2003年9月,目前货币政策的基调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调控尚无结束的征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第一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78年,第二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4年,第三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7年,第四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93年。目  相似文献   

8.
蒋雄 《经济问题》1994,(10):36-41
金融宏观调控的模式转换与策略研究蒋雄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十年来,逐步建立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调控体系,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90年代中国面临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现阶段宏观间接调控手段有效性问题的争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宋光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需要进行宏观调控,这已基本达成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应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这也基本没有异议。但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现阶段,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总结了一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主要成果、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特别指出,我国宏观调控应维护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折不扣地执行已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将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在改革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加大对经济的“预调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问题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问题和任务□刘宪法王国青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自1993年以来,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宏观金融调控手段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在这个进程中,公开市场业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数量界限的基本原则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要求,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合理确定我国现阶段和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宏观调控的数量界限,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着眼全局,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间接调控手段,进行综合调控。具体说来,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体系包括三个要素,即调控主体、调控对象和调控方式。这里我们所说的调控对象不是指价格这样的直接对象,而是指以企业为主的微观经济单位这样的间接调控对象。在以完全的计划调控为主的调控体系中,微观经济单位是其直接对象,不存在直接与间接之分。所谓宏观调控体系的一致性,我们这里指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和调控体系本身与其所  相似文献   

14.
刘吉龙 《经济论坛》2000,(15):33-34
一、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单一,调控效果难尽人意。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主要依靠贷款规模,利用利率对经济进行调控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同样显得力度不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通过货币政策的日常操作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收效不大。   2金融资产结构单一,缺乏切实可行的市场操作主体,削弱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公开市场业务是西部国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货币调控工具,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信贷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可供实际操作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15.
陈真诚 《新经济》2007,(5):39-42
对于以高房价、房价快速大幅度上涨的中国房市的宏观调控,四年来,中央政府一直以来的官方表态是,让房价调控“软着陆”。这个表态和四年来所一直努力而为的,充分反映了,自本轮宏观调控以来,中央政府寄希望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良苦用心和对房市宏调的信心。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尽管经历了四年漫长的宏观调节,尽管中央政府使用了系列金融工具,使用了系列政策,而高房价等房市宏观调控并未能如中央政府之愿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6.
浅析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的差距问题日益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机制,是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议题。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手段。我国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以省级行政区为主,目标是实现区际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和区际经济协调发展,调控的政策手段为财政,货币和区域贸易及对外开放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公开市场业务实践与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转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7年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和改革形势的变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即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逐渐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 ;而推动公开市场业务正是建立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开市场业务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国债发行和流通、利率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问题都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将描述近年来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实践 ,并就正在变化过程中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进行讨论。一、货币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选择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债券的交易活动 ,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研究省级中观调控必须突破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权利分割”思路和模式,建立一种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省级中观自主调控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对工具型、非工具型两种经济政策的划分及其适用性的分析,论证了新模式建立的现实可能,同时,对这种模式的“非平衡增长”调控目标及其与宏观调控的“平非衔接”;以非工具型政策为主。工具型与非工具型相结合、多层次调控相配合的政策体系;新模式建立所涉及省级调控自身转变和宏观  相似文献   

19.
土地调控中的土地税收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2004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最突出的特点。运用税收政策加强对土地的调控已成为重要的手段。改革我国的土地税收制度,一方面应该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另一方面应该考虑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和现行税费混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稳增长。实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需要计划、财税、金融这三大调控杠杆形成合力。结构性调整的政策要从选择性的调整政策转向功能性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