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大量砍伐树木、过度开垦森林植被,造成土地沙化、干旱、盐碱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维持生态平衡,要做好人工造林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提升造林绿化标准质量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质量不高,始终是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问题。它不但给国家、造林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阐述人工造林技术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营林造林建设是扩大我国林地面积的重要举措.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在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然意识到其对生态平衡发展的破坏性,要想恢复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造林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综合的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提升林木的生长质量,做好营林管理.在造林中依次要做的是对造林地的清理、整地、播种(植苗)、抚育管理等.综合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就要将造林技术水平、林木适应性、抗病虫能力及群众关系等全面做好.从而保证林木健康茁壮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4.
人工造林主要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人工造林时期,这个时期造林大部分已成林,第二个时期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由于受立地、气侯、环境等方面影响,第二个时期所造林存在成活率低、成林困难现象。造成这种现象除自然因素外,很大程度上由人为因素造成。本文根据近年来的造林成败,提出几点造林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用落叶松进行人工造林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的地方对落叶松进行大面积地种植有利于提高一方的森林覆盖面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且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落叶松的成活率成为进行造林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国施行了很多的植树造林工程,其中在造林工程中如何提升植株的成活率是提升造林工程质量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植株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给植树造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只有熟练和掌握树木种植的技术方法,学习最新的树木培养方式才可以真正的提升树木植株的成活率.本文主要对如何提升植树造林树...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追求对于环境的保护.植树造林工作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植树造林向更加创新、更广阅的领域拓展.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但地形复杂的国家,给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广阔面积,但却不适应林木的生长环境.我国植树造林在盐碱地区进行造林,充分利用盐碱土地,起到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增加了绿化面积,增加土地的使用率.但是,由于盐碱土壤对于植物的存活及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阻碍植被良好生长且存活率较低.给植树造林工作在盐碱地区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对于盐碱地区的植被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占地域优势,土地资源丰富,林区面积大,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纬度高,春季造林时干旱、少雨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使得造林成活率一般不高。近年来,由于造林成活率偏低,使得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增长速度较慢,林区生态建设面临着很大问题。针对这种状况,要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改善北方林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设当中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建林固土,防止风沙,改善环境.但目前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而且树苗的质量也不高.在整体上影响了造林业的整个建设,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对造林地的整治的措施的介绍,技术的解析和提高树苗的存活率和保存率的方法的阐述等几方面,目的就是为了从整体上改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的现状问题,给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北方造林多以杨树为主,而杨树造林的成活率低是个特别棘手的问题。根据多年实践和调研,我们认为致使杨树成活率低的原因大体有这样几个,分析成因和解决办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杨树的用途广,且具有速生、适应性强等特点,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作用。现对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却变得越来越恶劣,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工作。森林是我国环境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的过度采伐致使我国森林面积急剧缩小,再加上一些自然灾害的损害,使得我国森林资源已经缩减到了不可在缩减的地步,因此,我国环境保护的当前任务之一就是大力造林,合理造林,扩大我国林业资源。以下就来具体分析一下造林更新的技术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国家及人民群众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评价建筑物的基本标准就是工程质量,在新形式下,建筑施工技术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提高,才会建造具有更高技术标准的工程。文章结合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分析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