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老年人赡养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而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养儿防老”的封建意识使其对“养老储蓄”、社会养老保险既没有认识也不积极参加 ,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只覆盖了农村人口的10 % ,并且迁移到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处于边缘化境地 ,更是得不到任何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农村耕地面积在减少 ,土地产出的比较效益也在下降 ,几千年来土地对农民生活和养老的保障功能也肯定会弱化 ,由此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很窄,只覆盖总人口的15%,97%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障。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占人口2/3的农村老年人保障状况亟待改善。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突出”。在农村中,享有退休金的老人仅占5.5%,享有集体养老补贴的仅有0.4%,94.1%的老年人与社会保障制度无缘。绝大多数老年人要活到老干到老,70岁以后普遍依赖子女的经济供养,农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7…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20世纪末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老年赡养比率过高、养老金支出压力过大等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在此情况下,我国是否需要同样采取调整退休年龄的政策?该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延长退休年龄是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方法之一,但其利弊皆有,需做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社会、政府、家庭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在老年人群体庞大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因此,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是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的梳理,总结我国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途径,以期能够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面对这种趋势,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许多农村地区,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对策对构建友好型老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提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时,人们已经预见了人口老龄化会加速和提前实现.老年人口身为弱势群体,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一些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重大问题,且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将会导致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低,劳动力供应不足,也必然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加重国家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它是关系到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农村逐渐凸现。然而对于我国来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并且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经济问题越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城镇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农村家庭小型化发展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突出。而社区养老服务是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社区养老服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肥西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子女个数、家庭经济状况、村级组织的帮助、所在社区是否有老年活动中心、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了解度和地区因素等因素会显著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提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等建议,希望可以为安徽省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日益重视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居住区规划中对规划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生活、学习、娱乐的要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要求,是需要规划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面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严峻现实,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住区规划模式,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居住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1999年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并且表现出高速、高龄、老年人数量大等一系列特征.人口老龄化给我国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而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减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应该重新审视我国的生育政策,将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8)
随着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究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经济欠发达的江苏苏北地区农村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重点研究该地区农村自身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模式的缺失及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希望对类似的农村落后地区养老保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37%,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农村的表现尤为突出,而农村老年人占我国人口老年人总数的比例更是达到了57.5%,由此可见,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此通过统计(问卷)抽样调查方法,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妥善解决农村老龄人口养老问题,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随着精神养老需求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精神健康建设过程中的临终生命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当前我国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滞后,同时安宁疗护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思想、制度、人才等困境,文章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借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将安宁疗护服务融入其中,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关爱老年人生命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农村空心化加剧的双重冲击下,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农村慢性病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尤为重要。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较少,获取健康教育的途径也较为单一,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求突出。运用问卷调查法,对Y村慢性病老年人群体进行详细了解后,从社会支持的维度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期增强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增强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以前主要依靠家庭保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流动等现象的出现,使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严重冲击,这就需要其他养老模式对其进行补充。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推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我国农村中的社会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其精神慰藉需求在逐步增加的同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精神慰藉需求是比物质需求更高一级的需求,而我国目前农村老人的精神慰藉面临着家庭养老孝文化淡化、农村老年人依赖“精神他养”,以及受生命周期影响老年人精神养老心态消极等困境。因此,有必要整合多方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精神慰藉需求服务,不能让农村老年人“空巢”又“空心”,应实现社会支持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慰藉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把关注的焦点推向人生周期的暮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关注老年人。而老年人中又有一个庞大而又新兴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伴随着老年人群体数量的扩大,许多社会问题浮出水面。本文针对这些社会问题,研究我国空巢老人现阶段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个严峻的话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农村养老问题。而传统孝道作为中国一直传承下来的美德一直在影响着农村的养老问题。现在,我们以永州市农村地区的农村家庭养老调研为例,通过调查探讨传统孝道对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同时对其生活水平,情感生活、知识获得和自我表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和剖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锋 《经济师》2007,(10):82-83
目前我国人口比例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自然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因子女不孝而诉诸法院的案件呈较快的上升趋势,处理好该类纠纷,对当前的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贯彻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意义以及“常回家看看”落实难的原因,揭示了“常回家看看”的实质是突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就如何建立“常回家看看”保障机制、加强老年人精神赡养制度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