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货币一体化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1年开始执行的和货币联盟,终止于1975年,这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由缩小汇率波动,经“蛇行于洞”到实行联合浮动,建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创立“欧洲计算单位”。第二阶段是始于1979年3月生效的欧洲货币体系(EMS),迄今仍在运作,这是该共同体在货币一体化问题上较有实质性进展的阶段。第三阶段,始于德洛尔委员会委欧洲理事会1989年6月提交的《关于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这一阶段刚刚起步,本文着重论述第二阶段的成就、矛盾、困难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欧洲货币单位(ECU)是一种复合货币,最初是由当时欧洲共同体9个成员国的货币按一定的份额组成的,到1984年希腊的德拉克玛加入,1989年又进行了调整,西班牙和葡萄牙货币加入了这个货币篮子。当欧洲货币体系确定后,ECU的主要官方作用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①在汇率机制中,作为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中心汇率的标准;②作为各成员国货市与欧洲货币单位之间汇率差异的指示器;③作为干预机制与信贷机制范围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何莉 《理论观察》2001,(4):46-48
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欧元问世,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的飞跃,它稳定了有关国家的汇率,促进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消除货币兑换成本;推动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有利于有关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在短期内,也有可能在抑制通货膨胀中产生负面效应,尤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4.
《开放潮》2002,(1)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开创的时代,是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时代,整个世界不得不侧耳倾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欧元是21世纪影响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欧元诞生后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随着欧元的流通,将会形成国际货币结构格局中极其重要的一极。欧元启动:中国喜忧参半首先,欧元启动后欧洲内部汇率风险消除,交易费用下降,欧洲内部的商品、劳务、资本流动更加自由,有利于欧洲资源配置和分工。中国出口企业有可能丧失以往的竞争优势,如劳动密集产品将会遭遇南欧国家更大的竞争。尽管在…  相似文献   

5.
在动荡中发展的欧洲货币体系范云芳欧洲货币体系是欧共体国家通过决议建立的货币集团。目的是在欧共体内部组成一个货币稳定区,防止美元危机的冲击,发展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推动欧洲国家的联合与合作.最终完成“欧洲统一大业”。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世界三大金融危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次危机简介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月危机"。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入了近100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欧洲货币体系因此面临自建立13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它迫使欧洲货币体系在短时间内两度调整汇率,…  相似文献   

7.
<正>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确定的第一阶段(1990.7.~1994.1.1)对货币一体化的要求能否如期实现,取决于葡、希二国能否按时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以下简称ERM)。葡萄牙迟至今年4月初才提出申请,旋即被批准加入ERM。至此,希腊成为尚未加入ERM 的最后一个国家。这成了整个欧洲货币体系国家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德路尔计划的实现。本文拟就葡、希两国加入ERM 的条件、时机及利弊得失等问题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欧洲货币体系自1979年3月正式运行以来,已经整整15年了。15年来,欧洲货币体系推进了欧共体货币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支柱。然而冷战后欧洲形势的巨大变化要求该体系进一步改革和调整,近两年货币危机的接连发生更说明了这一点。展望其今后的历程,道路仍不平坦。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有深刻的经济背景和较长的酝酿过程。70年代。  相似文献   

9.
许轩 《北方经济》2006,(4):54-5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升值2%.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为进一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11月24日又推出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央行的汇率改革及配套措施适时适度,促进中国完善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货币合作是两岸四地区域合作的关键领域。本文从时间视角将两岸四地货币合作进程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并借鉴欧洲货币一体化经验,对每阶段货币合作的具体机制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技术细节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两岸四地货币合作的基本框架。概括而言,两岸四地货币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1)建立区域危机预警和紧急救助机制;(2)建立以"中华货币单位"为纽带的区域汇率水平调整预警机制;(3)建立和完善区域债券市场——"中华债券市场";(4)设立区域汇率制度趋同机制;(5)创建中华货币联盟。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大趋势——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入手,分析亚洲货币一体化的现状,认为创造亚洲的共同货币——亚元是亚洲货币一体化的理想选择。并阐述亚洲货币一体化仍然要大致经历欧洲货币一体化所走过的几个阶段。分析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欧元现状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两年来欧元汇率一路下滑,但仍运行在正常区间 欧盟11国在1999年1月1日(由于1-3日是假期,所以实际操作是在4日)启动欧元.欧元启动,是欧盟成员国自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MS)以来20年货币合作的结果.11个欧洲国家通过和平合作创立了一种共同使用的单一货币,应该说是国际经济关系史和国际金融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创新.然而,欧元启动近两年来,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是一路下滑:1999年1月4日,欧元对美元的开盘汇率是1:1.1740,短时间内欧元的汇率一度上升到1:1.19,随后就逐渐下滑,到3月下旬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前夕,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到1:1.08,科索沃停战前一天为1:1.026.  相似文献   

13.
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东亚金融危机表明东亚进行货和由合作迫在眉睫,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范例。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诸多问题中,关键的问题是确定目前货币合作的阶段和形态。本文就若干货币合作的条件指标,对东来地区目前的水平与西欧国家1979年的水平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东亚货币合作目前只能在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运作,建立真正的、有制度框架保障的、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货币合作体系的基本条件尚不具备。然后,文章就当前阶段货币合作的形态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在货币合作初期,对称性的贷币合作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王錾  田海霞 《特区经济》2004,(12):139-140
一、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货币一体化这种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有时也被称作最优货币区。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最优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货币单一化则是在货币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单一储备,  相似文献   

15.
强化多种货币储备制度,弱化美元霸主地位,建立主要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已成为一种客观上的必然要求.汇率问题已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中心议题,目前汇率波动更增加了人们对汇率的关注.加强各国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适应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需要,是探讨货币政策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亚洲货币单位有用于进行经济监测和交易的两种实现路径,基于这两种实现路径存在创建亚洲货币单位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方案。文中对用于经济监测的亚洲货币单位和偏离指数,以及用于交易的亚洲货币单位的特征和效果进行了分析。亚洲货币单位使用的必要性是区域内外汇汇率稳定和低廉的交易费用,要满足这些条件,网络的外部性、规模经济、区域内经济金融一体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内的经济金融一体化和货币的交换性会促进亚洲货币单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许轩 《北方经济》2006,(8):54-5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升值2%,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为进一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11月24日又推出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央行的汇率改革及配套措施适时适度,促进中国完善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euro)的诞生,将会促使世界经济与国际货币关系发生深刻的变革。自二战以来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关系将受到欧元强有力的挑战,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际汇率机制与国际金融资产与储备体系,尤其是后者。这意味着国际金...  相似文献   

19.
东亚货币一体化迎难而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琼 《亚太经济》2004,(1):7-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已不可阻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区域汇率协调安排和货币区域化趋势。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国际货币制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东亚面对货币一体化的诸多困难,提出仍十分有必要积极推行货币一体化,并对东亚推行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洲,欧元的启动向人们展示了货币一体化的美好前景;在美洲,“美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区域性货币合作的加强,势必对亚洲经济的发展形成强烈挑战,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了亚洲地区在应对危机时缺乏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机制。而且亚洲国家在接受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