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准确预测和判断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关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技术预见作为一种比技术预测更具前瞻性和目标性的理性认识论工具,它对区域产业政策制定、科技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系统效率提升等发面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技术预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为不同地区探寻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收费并轨政策的实施将对三个不同的利益群体——政府、高校和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其积极作用是显著的,但其可以预见的缺陷是不容忽视的,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普通高校吸引力减弱、冷热门专业分化、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会显著提升、优秀生源可能外流等问题。建议制定符合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收费标准;促进各利益群体对收费政策实施有力的监管;推进相关体制的配套改革以保证研究生收费并轨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后发技术赶超具有典型代表性,它分为三个阶段:在战后恢复阶段,日本采取直接的、全方位的技术引进战略,实现经济的最快恢复;在经济腾飞阶段,采取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实现经济的低成本跨越;在经济赶超的领先阶段,由于自主创新不足导致日本的经济长期低迷,后劲发展不足。日本的技术赶超历程表明:要素禀赋决定技术能力,两者又共同决定后发技术赶超的方式。后发技术赶超的关键就是培育要素,提升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书名: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续)作者:《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组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日:2008年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在先进制造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化学与化工技术和空间科学与技术4个领域的技术预见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31个技术子领域的328项技术课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同中国一样,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运营经验。本文依据投资规模将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日本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和特点,总结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做法,希望能够为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行负利率来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成为继欧洲外又一实行负利率制度的大国。负利率的实施从短期来看可以解决通缩,然而从历史来看,实行负利率弊大于利,并且指标不治本。本文从日本实行负利率的背景入手,分析日本实行负利率的原因,并对负利率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研究,同时针对日本的情况,对负利率的实行给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定义五花八门,从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视阈下对行业协会进行界定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行业协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另外,建国以来,我国行业协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从探索到日渐成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厘清其法律法规演变的不同阶段更可以帮助我们预见行业协会的发展未来并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共性技术具有外部性、制约性、协作性特点,共性技术的成长曲线包括预见、攻关、评价与使用、转化与推广、扩散五个发展阶段。共性技术的交易费用包括信息费用、谈判履约费用、保护与扩散费用。政府要主动承担信息费用,降低共性技术预见难度;提供良好制度环境,降低企业谈判履约费用;正确处理适度保护共性技术与及时扩散共性技术的关系。发挥政府在共性技术供给中的积极作用就是提高共性技术领域的总交易费用,降低每一笔(单个企业)的交易费用。总量的交易费用增加有三大功能,一是使许多分工成为可能;二是降低了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三是使不少潜在的交易转化成现实的交易。降低总交易费用有利于共性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基于文化产业三维架构理论,分析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构建历史资源、科技创新、技术预见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徐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建设市场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数额逐年大幅度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公益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项目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导致任何工程项目合同都可能出现不可能预见的变化,因此建设工程项目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工程的变更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从变更全过程出发重点描述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着眼于工程变更和造价在项目中的影响,分析变更在工程造价中的影响因素,根据工程变更对项目投资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SSM模型基础上加入空间作用因素,从区域空间作用的角度分两阶段研究滇、桂、川三省1996—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演变。结果表明:云南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受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由消极影响逐渐转为积极影响,但是高技术产业自身竞争力却由优势逐渐转为劣势;广西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在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积极影响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并且两阶段一直都受到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四川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受相邻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由第一阶段的消极影响转为第二阶段的积极影响,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由一阶段的劣势地位转为二阶段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对加快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十分重要。该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法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就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状态进行分阶段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分类服务贸易出口倾向不同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保护“幼稚”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出发,提出将其分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三个阶段。在分析各阶段农业生产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世界城市化演变规律可将中国城市化过程分为曲折发展、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协整分析认为: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是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因。不同城市化阶段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差别在于:第一阶段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受工业化驱动,而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第二阶段能源消费主要受城市化影响很大,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第三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共同驱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并从现代制造业市场、制造业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的变化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新世纪的产品开发过程特征。同时,还详细论述了现代制造系统的模式和哲理,并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例分别介绍和比较了各发达国家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地位以及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节约粮食储存、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的现状,指出当前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尚存的问题。提出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粮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力求能够实现对粮源收购、组配加工、库存和运输优化等物流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全程监控,使粮食物流各阶段的工作绩效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可谓屡经波折。文章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异常发展阶段、改革阶段与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阶段,分析了6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发展演变中起着支配作用的资本逻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增殖模式:一种是只顾眼前增殖不顾长远后果的非理性模式,另一种是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着眼于可持续增殖的理性模式。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初,非理性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资本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资本逻辑的理性模式逐渐显现,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在资本逻辑的这两种模式的交互作用下,资本主义逐渐从非理性走向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后产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关系到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产业升级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从人力资源水平、创新研发能力、高新技术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对这四个方面分别选取多个度量指标进行评价。选择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南非这六个国家作对比,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明晰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处于什么水平、与优势国家的差距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能够有效解决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基于钢的社会流动和蓄积过程,构建钢社会蓄积动态物质流分析模型,考察中国、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钢社会蓄积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美、日三国具有相似的钢社会蓄积历程:在完成工业化以前,钢社会蓄积呈现出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迅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美、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人均钢存量先后达到11t/人左右的饱和水平,经济增长与钢消费趋于解耦。钢的社会蓄积与工业化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工业化程度对应不同的钢社会蓄积水平。根据美、日经验,中国人均钢存量仍会进一步增长,并于后工业化阶段达到饱和。然而,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大,达到与美、日相当的人均钢存量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生活方式转变,努力降低人均钢存量的饱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