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新的核心制度要有效率还需要创设配套制度来保障.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经济增长目标是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结构.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模式是核心制度.要很好地发展特色经济,需要创新一些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内的配套制度.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经济增长,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孟小军 《发展》2006,(5):73-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大面积的、突出的贫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应实现一系列转变,使教育更有力地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意识等多方面存在的困难,创新制度,建设公共设施,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丰富民族生活,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刊发表的一组论文,分别从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约束的角度探讨了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增长问题,相信这一应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案例,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近年来,甘肃通过制度创新措施,来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但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甘肃应在完善草场承包、加强“草食畜”配套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等三个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部乡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目标追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乡镇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只有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把生态追求纳入其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才能改变其长期存在着的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才能使其依法经营、谋求长远发展。提倡技术创新更多地考虑生态目标,有助于西部乡镇中小企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其产品竞争力,有助于推动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发挥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为大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配套产品,同时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缩小东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要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需要构建城乡网络,包括统一的交通网络、市场网络、信息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的创新,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越华 《特区经济》2012,(5):186-188
我国西部经济欠开发欠发达农村地区应该以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民生经济模式作为和谐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和谐经济是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我国乡村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才是真正的和谐经济。中国乡村和谐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和谐经济模式。在我国西部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很重要,最好是发展农村直接金融试验区,促进金融下乡,促进现代技术下乡和职业技术教育下乡。此外,中国西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经济的发展需要配套一些优惠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创新--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创新则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就是用科技改造和提升县域内"三产";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三大转变,即政府职能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在重庆迎来直辖十周年、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亲临重庆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提出“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懈奋斗”,要求重庆“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投资极大地改变着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未来发展条件,但对GDP增长的作用有限。其原因,一是这些地区制造业不发达,巨额投资拉动的是地区的外部市场,二是现行国民核算制度不能反映生态建设上的贡献和投入,低估了这些地区的GDP。西部民族地区还处在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阶段,还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投资极大地改变着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未来发展条件,但对GDP增长的作用有限。其原因,一是这些地区制造业不发达,巨额投资拉动的是地区的外部市场;二是现行国民核算制度不能反映生态建设上的贡献和投入,低估了这些地区的GDP。西部民族地区还处在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阶段,还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基础设施投入阶段。由这种发展阶段的性质决定,西部民族地区进行小康建设规划时不可对GDP增长指标过分乐观,因此,在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生态投入的同时,还要关注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并改革国民核算制度,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做到“四个新”: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二要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新经济组织;三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锋  张沛 《改革与战略》2010,26(12):81-83,9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西部地区实现这一任务尤为艰巨。文章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农村产业发展、生产技术要素、人力资源素质、产业组织现状、基础设施配置和村镇建设规划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产业择优发展、技术配套保障、人力资源建设、专业组织壮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庄布局规划等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乡镇经济》2009,25(3):54-57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应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客观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族群众和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加快城镇化建设,逐渐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路径。要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徐琳  刘况驰 《特区经济》2012,(4):156-15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内蒙古自治区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通过探索一系列的特色做法,有效地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在分析内蒙古与四川民族地区相似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内蒙古经验开发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序、科学协调的开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法制保障又是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法制保障还存在立法不完善、宣传不到位、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综合系统的角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对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相关立法工作,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投入,逐步提高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干部和农民的法律素质等等,以期扎实有效地推动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朝着既定的目标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聚居于边远的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凸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使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