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时下,报社纷纷自办发行,给邮政投递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压力。此外,受社会上“垃圾广告”的影响,邮递广告这一邮政新业务的发展也将面临冲击。在这种新形势下,邮政投递业务如何顺利发展?笔者在此献上一计:尽快垄断投递终端,即信报箱。在城市,人们对充斥自家信报箱的各种“垃圾广告”深恶痛绝。而出于对邮政部门的信任,对通过邮政部门投递的广告宣传品还是可以接受的。这就为邮政投递业务垄断投递终端提供了条件。具体实施办法:由邮政部门出资免费为居民改造信报箱。这种信报箱的设计为,前端为一扇整体的门,只能由邮政投递员开…  相似文献   

2.
邮政通信离不开邮政网,因为邮政网是邮政赖以传递邮件的物质技术基础。邮政网是由邮政营业、投递局所及设施、邮件处理中心和邮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起来,在控制系统作用下,遵循一定运行规则传递邮件的网络系统。其物理层结构是由收寄端(包括营业网点和筒箱)、邮件处理中心、邮路和投递端组成。投递端属邮政网末端,是网上传递邮政业务的出口,其物理构成除投递局所以外主要表现为用户接收邮件的设施,包括邮政专用信箱、用户信报箱、信报箱群(间)以及用户特设的收件场所。邮政网的构成除物理层以外,还有业务层和管理层。因此…  相似文献   

3.
许葵 《中国邮政》1999,(9):23-25
我国邮政通信网(以下简称邮政网)是一个覆盖全国、组织严密、运行安全可靠的信息传递网络系统。邮政网的运行推行邮区中心局体制是它发展的关键。目前进一步统一认识,尽快解决实施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快这一体制的推行,才能保证邮政网健康、稳定地发展。一、邮政通信网的构成邮政网可从网的性质、运行范围、时限要求、业务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1.按网的性质构成可分为实物网和信息网。实物网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收寄局所与投递局所、各级邮件处理中心和邮路组成;信息网是对邮政网的业务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和处理的综合计算机网。…  相似文献   

4.
禁止往信报箱内乱投宣传品郭德铨邮政信报箱是居住楼房的用户用来接收信报的。具有邮政专用性。《邮政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接收邮件的信报箱是居民楼房的配套设施”。近来发现有些厂商把邮政信报箱做为接纳其广告宣传品的装置,无偿使用,往里乱投广告宣传品(包括实...  相似文献   

5.
邮政网的网络意识及“进网”概念──邮政网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顾联瑜“邮政通信网”这个概念在邮政界早就存在,使用也很普遍,例如“全程全网”几乎是天天听、天天讲。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邮政所使用的“网”的概念,还不完全符合系统的网络理论,在实践...  相似文献   

6.
当人类社会迈入新千年 ,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 ,上海市民惊喜地发现 ,盼望已久的老工房信报箱改造工程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至2000年12月31日 ,全市已有40万户居民的信报箱得到了更新 ;到2001年底 ,又将有100万户居民摆脱无箱、破箱的困境 ,使用上与信息社会同步配套的新型标准信报箱。上海市民称上海邮政为居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物业部门称标准信报箱改善了社区环境 ,邮政部门称信报箱的改造规范了邮局投送服务 ,保证了邮件安全……居民信报箱疾呼“SOS”近年来 ,上海市政建设步伐加快 ,大批住宅楼拔地而起 ,水、…  相似文献   

7.
何侃炜 《中国邮政》2011,(11):56-56
一、建立邮政网路运行评价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邮政实物网对邮政业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其运行效率、运行效益和运行质量的提高对邮政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邮政实物网的建设成效非常显著,邮政网路运行整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当前 ,各级邮政部门正在大力发展业务、拓展市场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网络、专业化经营、业绩考核、固定资产使用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供商榷。关于网络邮政网是以经办邮政业务的局、所为始末端 ,以营销员、投递员为延伸触角 ,以各级处理中心为节点 ,以邮路、线路及运输工具为连线连结起来的 ,以传递邮件、销售商品、经营货币为目的的网络系统 ,是一个融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综合性网络。“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 ,是对邮政网所蕴含的巨大优势的精炼概括 ,但是辩证地看 ,邮政网的巨大优势的光环下也潜伏着许…  相似文献   

9.
邮运集约化经营与邮运体制改革“九五”期间,邮政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邮政网的运行效率,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则是:邮运。邮运在邮政网中的地位和作用邮政网是邮政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而邮运则是邮政网系统中一个最为活跃的子系统。邮政网的运行主要依靠邮运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邮政通信网组织原则与要点》学习辅导(五)第四章邮政网的运行─—邮件传递过程的组织(上)本章包括六方面内容:概述、邮件收寄的组织、邮件分拣封发的组织、邮件运输的组织、邮件投递的组织、规范网的运行。什么是邮政网的运行及其特征邮政网作为邮政通信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2004—2006年世界邮政日的主题是:“世界邮政网——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笔者认为,“情系万家、信述天下”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深刻揭示了邮政服务的人文精神,完全可以作为邮政企业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邮政通信网组织原则与要点》学习辅导(七)第五章邮政网的技术装备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邮政网技术装备配置原则;邮政主要技术装备配置标准。邮政网配置技术装备的意义,充分体现在刘平源副部长为我国第一届邮政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的题词上──“邮政事业发展的根...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发行市场竞争,不少基层邮政企业都选择将“户箱工程”作为挖掘报刊私费订阅市场的重要载体来抓。然而,细察之下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邮政企业在加强信报箱建设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信报箱的管理。在一些地区,信报箱被人随意涂写、粘贴广告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的利用率较低的信报箱,长年日哂雨淋之下早已破旧不堪,极大地损害了邮政企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忠儒 《邮政研究》2010,26(1):41-41
小信箱,连万家,信报箱作为邮政的“终点站”,在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江苏省邮政条例》均就信报箱建设和改造作出了法律规定。政府是主导,建设局、房产商、邮政企业是直接规划者、实施者和维护者。信报箱建设和改造事关民生,对倡导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起重要作用,是邮政业务宣传窗口的延伸和前移,也是邮政的又一资源。就紧扣地方实际,用好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有效推进信报箱工程建设和改造方面,笔者结合某县信报箱建设改造的现状提出以下粗浅观点。  相似文献   

15.
全国干线邮政网,担负着首都与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和各省会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同国外的邮政通信联系的任务。由于全国邮政局网是以各一、二级中心局为节点,以全国干线邮路为连线,相互联结组成的全国邮政网的主干,不仅联系范围最广,覆盖全国,而且与省网、邮区网以至市网、县网相衔接,可以为完成全国范围内邮件的传递任务和全国邮政通信的迅速畅通,提供重要的保证。所以,全国干线邮政网在全国邮政通信网中处于最高层次和极为重要65地位。全国干线邮政通信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世界邮政网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终端费结算问题刘震王占宁一、终端费的由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邮政通信中,国际业务的作用越来越大,给用户带来了很多方便。然而,在国际邮政业务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一个难题,使各国邮政为之伤透脑筋。我们从用户使用国际邮政...  相似文献   

17.
《中国邮政》2009,(10):64-64
“世界邮政日”是全球邮政人的节日,也是全球邮政客户的节日。2009年,“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的世界邮政日主题也生动地表明邮政无处不在,邮政网络在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着重要的服务。在连通天下的世界邮政网中,中国邮政网已经成为网络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服务人口最多的大网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邮政》2001,(7):12-12
一、邮政发展物流服务的定位 充分发挥邮政“点多面广、全程全网”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及邮政“服务社会、连接百姓”的特点,以区域内、城市内物品递送服务为切入点,努力发展企业到个人(B to C)的物流服务;充分挖掘邮政网的潜能,积极、稳妥、有选择地开展市场潜力大、效益好、附加值高的企业到企业(B to B)的物流服务;充分发挥邮政“三网合一”的优势,为社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使邮政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二、邮政发展物流服务的原则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从各地实际出发,依托全网优势,着眼…  相似文献   

19.
王为民  孙浩  张颖 《邮政研究》2002,18(3):15-16
从世界住宅投递业务发展趋势以及物流配送业务发展的需要出发 ,探讨了加强邮政投递网建设的具体措施 ,即改革投递体制、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完善信报箱建设  相似文献   

20.
蔡一德 《邮政研究》2023,39(4):79-84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基于整合交通、商务、邮政三方资源,推动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面助力服务乡村振兴。在体系构建研究实践中与交通、商务携手首创“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农村物流体系特色品牌,推动农村客运站、商超、邮政站点三站合一和客运网、商贸网、邮政网三网融合,实现资源互用、平台共享、降本增效、惠农助农、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