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斥着对自然灾害的被动接受与主动回应,灾害救助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正是社会成员应对灾害的有力佐证.当前自然灾害体现出的新特征对灾害救助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组织在灾害救助中的独特优势成为新时期我国政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必然选择.要推动社会组织高效参与灾害救助,政府需要坚持协同治理理念,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政治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体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由于自然灾害救助的公共性、公益性特点,使得国家财政投入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但是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财政投入责任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规范、组织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就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改革,加强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本文分时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灾害应急救助系统,以及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出现的重大转变,最后提出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并具体指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应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基于面板数据的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云  李芳 《经济与管理》2010,24(11):5-8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大概70%以上是气象灾害引起的。根据中国近3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引入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在不同阶段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均较显著,并且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津  石军红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255-256,F000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破坏程度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越来越大。为应对呈增加趋势的自然灾害,我国政府在长期的灾害斗争中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应对体系,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我国的灾害应对体系也必然存在不足,特别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需要在防灾、抗灾、救灾三个层面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市民百姓和专家学者都在了解和研究,国外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尤其是灾害多发的发达国家是如何对灾害预防应急体系和灾后重建进行运作和管理的?在此美国,日本、加拿大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试图向读者解答所关心的问题,并找出适合我国灾害预防和灾后重建的管理体系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灾害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最近十多年发生了多次特大自然灾害,其中一些灾害引起了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关注。应该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特征,对自然灾害引起的各种经济损失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灾前经济损失、灾时经济损失和灾后经济损失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农业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然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61-62,8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灾害成灾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达到50%。比发达国家高10多个百分点。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灾害成灾率有重要影响。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相对减少以及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大量增加是导致农业灾害成灾率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防灾、减灾被历代王朝视作最基本的国家行为之一.步入现代社会后,灾害问题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灾害史遂成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秦汉作为大一统帝国时代各种灾害应对制度的初创阶段,其灾害方面的研究无疑是国内众多学者所瞩目的焦点.自20世纪以来,经学界的不懈努力,秦汉灾害研究业已收获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刘向群 《经济月刊》2009,(4):118-119
日本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长期以来,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和灾难。多年来,日本政府从安全教育入手,努力培养国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尽量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美日等多震国家如何应对灾难预防和灾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的多灾国家,通过历史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总结,逐步完善了一套灾害防治应急的运作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的多灾国家,通过历史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总结,逐步完善了一套灾害防治应急的运作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前言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国,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几百亿美元。据统计,美国从1992年8月至1995年12月间,自然灾害给整个美国仅在建筑结构上造成的损失就高达年均520亿美元。联邦政府对灾害高度重视,对灾害的预测和预报、减灾和救援、灾后恢复和重建都有各种详尽和明确的计划与措施,如国家减灾计划、联邦政府灾害响应计划、联邦政府灾害援助计划等。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政府还负责提供各种信息,向公众宣传和介绍如何防灾、救灾和获得援助。1979年成立的联邦应急管理局是联邦政府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洪水灾害在数量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占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的1/3左右,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一半。近年来,洪水灾害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急剧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全世界近50年自然灾害事件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灾害的损失在近年或近几十年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在过去10年中,全世界已投入2500多亿美元以补偿供水灾害的损失。1989~1998年的经济损失是20世纪60年代的10倍(已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与此同时,洪水灾害发生的次数也增加到5倍。灾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趋于全球化和移向易受洪水侵害的地区;易受洪水侵害的财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白丽萍 《经济师》2010,(2):23-24
灾害救助社会化意味着政府虽然是救灾应有主体,但并非唯一主体,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也有承担救灾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灾害救助社会化改革逐步加快,2008年抗震救灾中,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救灾,从捐赠救灾款物、人员搜救、医疗、心理援助到灾后重建、社会监督,中华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也为中国政府和人民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印象,这表明我国灾害救助社会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黄勤 《时代经贸》2007,5(12Z):83-83
美国地广人稀,江河密布,洪水较为频繁。美国受洪水威胁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影响人口3000多万(占总人口的12%)。因而,洪水灾害是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自然灾害。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体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建立国家洪水保险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灾害经济:周期波动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最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的脆弱产业。近30年来,农业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发展,揭示了农业灾害经济具有周期波动性和显著的区域分异规律,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因素。为此,应当将减轻农业灾害和保障农业生产者的风险收益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加强对农业灾害的综合治理,通过调整农牧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强化工程减灾措施与技术减灾措施、在丰歉年之间平准粮价、建立农业政策保险等,达到减轻农业灾害损失并维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少平 《经济导刊》2007,(11):78-79
洪涝灾害频发造成巨大损失 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标准,我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其中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约占超过50%.  相似文献   

19.
刘军林  陈小连 《经济地理》2011,31(10):1745-1749
旅游灾害是困扰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者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智能旅游系统及其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即时发布旅游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对旅游防灾意识宣传、旅游灾害监测、旅游灾害预防与提醒以及旅游灾害救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智能旅游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构成特征、技术支撑与架构、服务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技术构成与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防雷减灾工作现在也逐渐成为气象部门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努力做到建筑物防雷智能化,树立全社会群防共建的意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新的任务.江山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气候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尤其在春夏两季多雷暴发生,年平均雷暴日数60天左右,属雷电灾害高发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角度出发,我局从2006年开始规范大楼防雷验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规范电涌保护器的安装及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