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睿 《经济问题》2003,(9):60-61
劳务经济是指以提供劳动力服务而获取报酬收入为目的的产业经济。农村劳务经济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当前看,山西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发展层次低,发展环境差。发展山西农村劳务经济,要从发展思路、方向选择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袁薇  孔德威 《经济论坛》2006,(13):19-20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住户家庭成员为本户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劳动服务,并进而获取工资性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目前全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600多万,预计今后几年还将以每年70多万的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河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从事农村劳务经济的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影响其就业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事农村劳务经济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偏低。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70多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 “销售”与“服务”是商业职工常用的两个概念。因为销售需要服务,服务离不开销售,所以,人们往往将这两个概念连在一起使用。“销售”是指把商品出卖给消费者用来消费,或者出卖给商品经营者用来转卖。“服务”是指通过提供特定的劳务以满足生产、流通和个人消费需要的经济行为。 “服务”,作为经济学的范畴来说,通常是指以提供劳务来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的经济行为,是社会发展和人门生活必不可少的劳动。马克思说:“服务这个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就象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  相似文献   

4.
聂自俊 《经济师》1999,(9):66-67
一、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劳动分为三大类型,即物质生产(如农业、工业、矿业、建筑业等)、精神生产(如文学、美术、电影、新闻出版、科学研究等)和劳务(亦称服务)生产。劳务生产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劳务生产,如交通运输、邮电、金融、商业、服务业等;另一类是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和健康需要的劳务生产,如教育、卫生、艺术表演和体育等。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服务”的特征是“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的,”“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劳务经济与中国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经济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人口就业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常态下劳务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全面梳理以及金融危机非常态下二者关系异化的分析,系统阐述劳务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在解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以劳务经济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出推行"9+3"制义务教育模式试点、探索多元化输出与"定向培育"模式、构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政策框架以及差异化解决"三留"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劳务储蓄是定位于老年人的一种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劳务储蓄即居委会出面组织一些身体健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退休老人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 ,居委会将这一服务提供者的劳务日期、劳务时间、劳务内容 ,以及接受劳务服务者的签章等一一记录在册 ,当提供者也需要服务的时候 ,由居委会负责组织他人为其提供相应的劳务服务。也有人把这种劳务储蓄方式叫做劳务银行。劳务储蓄实际上属于社会服务中的有偿服务方式 ,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助老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 ,虽是有偿服务 ,但形式是以劳易劳 ;对劳动技能没有太高要求 ,有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和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服务是指农村地区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公共性的社会服务,不具备物质形态,而是以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或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农村公共产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加大。当前农民最关心、最急需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剩余劳动力就业、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  相似文献   

9.
今天,传统的“工人”和“农民”范畴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社会实际。同时,国家劳动法规已经和实际的劳动人民脱节,相当程度上已经变成只是维护少数特权蓝领工人以及白领公务员、事业人员和大中型企业职员的法规。“工人”、“农民”和“劳动法律”话语其实已经导致对中国社会实际的深层误解。本文论证了今天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既非传统意义的产业工人,也非传统意义的农民,而是半工半农、亦工亦农的农村户籍人员。他们大多处于劳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外,被认作为临时性的“劳务”人员,处于“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之中。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真正的中产阶级差别悬殊,两者几乎属于两个不同世界。今天,包含中产阶级的受到劳动法保护的正规经济只占总就业人员中的16.8%,而半工半农不受劳动法保护的非正规经济的劳动人民则占到83.2%,亟需我们去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9,(7):12-12
劳务经济为延边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延边人的“腰包”鼓起来。  相似文献   

11.
薛成康 《发展研究》1997,(5):37-38,26
周宁县地处福建山区,充分利用政策、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增强财源建设后劲,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从根上改变经济落后状况,是当前周宁县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发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地区差异以及消化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奔小康步伐的重要途径。周宁县劳务经济历史悠久,尤其是近年来,呈高速度发展势头,目前全县外出经商办企业人  相似文献   

12.
王方友 《技术经济》2004,23(5):27-28
<正> 一、发展劳务产业的必要性 1.发展劳务产业有利于农村人口的数量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发展,而且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六五”以来,在农民收入增长来源中,劳务收入的贡献作用不断上升。“九五”期间,劳务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达到65%。近两年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也主要得益于外出劳务收入的增加。因此,只有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若将我  相似文献   

13.
一、3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史成就 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起步。3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这一伟大的历史发展进程,农村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人,体制机制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三农”功能明显增强,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评述相关文献基础上,阐述雇佣劳动的产权与定价机制特征,团体劳动在横向竞争缺乏的内部劳动市场上则面临劳动专业化不足与竞争性缺乏双重限制,导致个体劳动对团体劳动成果的贡献信息缺乏,引起劳动效率低下问题。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则通过团体劳动市场化克服或缓解内部劳动市场因横向竞争缺乏与专业化不足造成的信息失灵。在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不断上升背景下,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劳务产权交易机制。继而,进一步分析了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劳动产权安排特征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经济月刊》2009,(4):12-14
一、3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史成就 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起步。3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这一伟大的历史发展进程,农村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体制机制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三衣”功能明显增强,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从“大一统”框架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导、政策性与合作制补充,  相似文献   

16.
湖北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有关模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预测了湖北省农民劳务收入的增长空间,提出了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劳务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 ,我国经济即将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从国内行业互补、专业接轨的角度来讲 ,加入WTO后 ,我国劳务输出不仅会有大的发展 ,而且劳务输入的需求也将会大幅度提高。那么如何使新机制激发劳务市场的迅猛发展 ,如何使管理具有超前意识 ,使其向着管理智能化、服务系统化方向转变 ,这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应成立“国际劳务服务中心”(或国际劳务协会 ) ,该机构人员可以由原劳务管理机构和劳务专业公司等有关方面组成 ,该机构负责实施劳务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一、…  相似文献   

18.
侯晓斌 《经济师》2022,(5):126-129
以吕梁开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工作当中,如何聚焦农村特色产业需求,打造“科创中国”样板间过程中的主要做法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科技经济融合、服务产学融合的新模式、新成果、新亮点,为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早在 2 0 0余年前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阐述经济增长理论时 ,就把劳动与土地、资本等要素作为为社会消费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三大要素之一 ,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数量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文章研究了税务筹划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经济效应。由于在税务筹划中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是个人所得税的筹划 ,因此文章集中讨论了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对劳动供给效应。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