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45-146
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黑龙江省实施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战略,编制实施了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刘勇  李仙 《发展研究》2020,(10):35-46
深入探讨了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主要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即对区域经济格局优化的影响,包括稳定和恢复经济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成熟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全面分析了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措施,以及当年出台的城乡区域经济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等。系统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效果,包括城乡区域经济"点线面"空间结构的变化;高层大尺度、中层中尺度和基层小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和格局的变化;以及城乡区域经济水平、总量和速度格局变化的定量分析等。最后,展望了2020年下半年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基本结论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我国城乡区域经济格局将继续保持协调发展和相对平均差缩小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3.
司正家 《当代经济》2011,(15):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域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动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其根本目的是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福利共享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两大板块、四个层次”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对广东经济发展的重新定位。这四个区域的经济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本文将对比分析各区位的优劣势、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配置状况及人口素质水平,从而明确各区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状况,并以此探索各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有10余个区域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如此受重视为新中国史上所罕见,把这一年称为“区域规划年”都不为过。那么,这些区域规划都有哪些新特点?还存在哪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未来尤其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什么新趋势呢?  相似文献   

6.
7.
张毓峰  张勇  阎星 《财经科学》2014,(5):103-11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内陆经济崛起成为重大新特征;区域经济格局日益细化并呈现区域化、城市化和网络化;经济增长极的多元化。在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下,内陆地区必须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一是加快双重开放,逐步形成内外源结合的开放型经济模式;二是投资驱动先行,逐步形成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型模式;三是政府推动先行,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协调分工型模式;四是特大城市优先,逐步形成特大城市区域主导型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区域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加剧、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问题凸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市,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社会经济平衡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就成为了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蒋清海 《经济纵横》1994,(12):28-31,69
论中国区域分工格局的重塑蒋清海一、中国现有区域分工格局的弊端我国区域分工包括三大地带间的分工、大经济区间的分工、省区间的分工和省区内的分工等层次。其中三大地带间的分工和省区间的分工最为重要并最具有现实意义,然而这两种分工在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已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时期,区域经济格局不断变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功能区划分等,在这些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基调的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区域经济开始进入了协调发展时期。本文从四大经济地区的GDP占全国比重、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和最终消费比重三个方面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做了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量主要是投资,而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并没有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学军 《经济地理》1995,15(1):27-30
本文从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现状区域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重点展望了九十年代两岸经济交往的可能空间指向,认为台湾与大陆的产业合作与交流将继续维持以沿海一线为主轴的整体态势,并会以长江沿岸为重点内移走线,作非均衡性全方位覆盖。  相似文献   

12.
13.
方登科  杨林 《经济师》2022,(2):116-117
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诸多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关于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关政策让人重点关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解决这个问题,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成渝地区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4个主要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处于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理应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云南省却仅利用资源优势处于自发经济阶段,并没有利用好区位优势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具有三大区位优势的云南省应该对传统的战略选择进行思考,重新制定出基于区位条件下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了欧洲、非洲及亚洲之间的经济融合,对亚非欧等国家的经济利益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能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使各国家之间经济稳定、和谐发展.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21世纪初期,我国将在目前良好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蕴含了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配置、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等理论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马克思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格局历经了大区协作、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东中西东北四大版块、多极发展的变迁。多极经济格局更能体现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且已然成为区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多极经济格局却加剧了经济竞争。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外向型的外围经济带、以外带内的经济走廊和优势互补的城市群以强化区域协作、弱化区域竞争。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国际经济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化,但各方围绕各自利益进行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贸格局中地位上升。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如居高不下的油价和美国的巨额“双赤字”等风险,2005年世界经济预计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略微放缓。  相似文献   

19.
构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广东经济》2003,(2):43-45
西部地区是今后我省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点区域。民营经济与特色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形影不离,几乎无一例外,它们是一对天然的盟友。加强对不同区域的分类指导,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变动历程与变动态势进行统计分析,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分为经济空间集聚的酝酿起步、快速推进、巩固强化和空间扩散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四大板块的相对均衡增长、七大板块的交错增长、东部主导经济增长和工业增长向西推进等特点。文章认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形成多中心网络状的空间增长格局。从国家层面来看,应积极推进三级国家增长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