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时期定额租成为社会上主要的田租制度。吴简反映出孙吴时期存在多种田租额,都是定额租。田租额与田地类型密切相关。孙吴的田地类型复杂多样,分类标准也不统一。孙吴时期长沙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有很大提高,亩产量能达到每亩产谷6.67斛(或8斛)~10斛的水平。孙吴民屯的田租率低于曹魏民屯的田租率,军屯的田租率略低于或等于曹魏军屯的田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唐前期西州户籍文书中所登载的租税数额,可以发现西州地区的租税数额较为特殊,对于西州"计租六斗"租额的认识,目前学界尚存分歧。本文结合敦煌"宽乡"与西州"狭乡"地区的给田基准额以及相关史料,对"计租六斗"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租二石"和"租六斗"均与不同的给田基准额有关。正是因为西州"狭乡"丁男的给田基准额是6亩永业田,所以应输纳的租额是6斗。"计租六斗"既是西州赋税制度特殊性的体现,又与唐《赋役令》的规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魏天安 《中国农史》1999,18(3):8-18
宋代官田租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官田有的免纳租课,或交纳相当于二税的低额租,有的实行分成制,或交纳每亩l石左右的高额租。官田租课的高低,主要与经营方式有关,同时也受边防形势及地理因素影响。在宋代,统支统收的军兵屯耕制已经衰落,以役代租的授田制仅在沿边部分地区实施,按比例分成(五五分或六四分)的官庄包耕制受括田、买牛、建房、给种粮农具等条件限制,时兴时废。在宋代官田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家不投资、不参与土地经营的分段出租制。不过,分段出租制又给地主包佃官田敞开了太门,官田的所有权因不断受到侵蚀而有向私田转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一、豆稻轮作是中高山区较隹的耕作制度 豆稻轮作,在我们福建省中、高山区能达到高产、稳产、低成本,经济效益高的目的,是当地较佳的一种耕作制度。我们省共有耕地面积1,9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8亩,占全国人均数的48%。全省粮食占用地1,606.57万亩,粮食总产153.63亿斤,平均亩产956斤,其中:单晚、中稻面积358.36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2.3%,产量17.94亿斤,占粮食总产11.68%,平均亩产501斤,秋甘薯面积316.38万亩,占粮食面积19.7%,产量15.56亿斤,占粮食总产10.13%,平均亩产492斤。用地占粮食用地42%,而产量只占总产21.8%的单晚、中稻和秋甘薯,多分布在中(海拔500~650米)、高(海拔650米  相似文献   

5.
《汉书·食货志》李悝语"岁收亩一石半",其单位为小亩、小石,田租征收的单位亦为小石。李悝语所见亩产实为每大亩产3.6小石,折合今制为每市亩132.7市斤。岳麓秦简所见秦始皇三十五年洞庭郡迁陵县的亩产为1.53石,合今每市亩56.4市斤,其中启陵乡为1.29石,合47.6市斤,为简牍所见的最低量。青岛土山屯木牍《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所见亩产为2.58石,合95.1市斤。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所见亩产为3.98石,合146.4市斤。东汉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官方产量标准有所下降,《昌言》所见亩产3石,合今110.6市斤。战国至东汉的粮食亩产量经历了先升高再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1957年,辽宁省安东、海城、本溪等28个国营农场的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已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每亩400斤的指标。这28个农场粮食作物播冲面积4,069.5公顷(折合60,988.5市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566.9吨,平均亩产达477.6斤,提前十年超过纲要规定的400斤指标的19.4%。其中有五个农场粮食作物平均亩产583斤,提前十年超过纲要规定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500斤指标的  相似文献   

7.
<正>"荣安培,亩产高山稻鱼145尾、27.3公斤,中浙优10号再生稻亩产生谷300公斤……"日前,在广西三江同乐乡同乐村平溪屯金灿灿的种稻养鱼示范基地现场,测产的农技人员报出各项数据。一旁的荣安培粗略估算后,笑着说:"按高山稻鱼40元/公斤、再生稻生谷5.8元/公斤的保守收购价,今年除了头季稻外,仅再生稻和稻鱼两项我就可每亩增收近2000元。"  相似文献   

8.
唐代幽、妫、檀州农田与作物分布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农业人口密度为依据,试推考唐代幽、檀、妫三州农田开发水平。根据《旧唐书·地理志》及《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可以推知唐蓟、幽都、良乡三地土地开发较为充分。昌平县相对来说土地开发较差,仅高于妫州三县。唐代幽州一带是北方军事要地,所以除民田外还存在大量军屯。唐河北道屯田全部位于幽州东至渝关之间的空旷地带,其中55屯在幽州,妫、檀各有15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檀、妫二地农田分别只有幽州的13.5%和3.1%,但二地的军屯却分别是幽州的27.3%,明显高于民间农田水平。这又和妫、檀二地的军事地位有关。唐幽、妫、檀三地农作物以粟为主,但小麦也占一定比重,当地有专门加工小麦的磨行。此外,在水源充足的地带也有比较集中的稻作区。杂粮则有大麦、扩麦、胡麻、豆等。  相似文献   

9.
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镇的“罗沙贡米”,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特种米,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又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开发“罗沙贡米”前景可观,是特兴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粮食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兴镇1999年种植优质罗沙稻33公顷,2000年种植47公顷。亩产400公斤左右,再生稻亩产100公斤—150公斤;杂交中稻每亩产量550公斤左右,再生稻100公斤左右。每亩费用231元。从表中看出,种植罗沙稻的农户在亩产400公斤的情况下比种植杂交中稻的农户每亩多收入208 元,如经过品种优化,罗沙稻的效益还有望提高。由于国家采取…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施肥好     
我区地处成都市近郊,属都江埝自流灌区,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全区有集体耕地面积27.82万亩,人平0.65亩.在极其有限的土地上,除完成蔬菜3.2亿斤外,每亩耕地还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81.4斤.取得这些成绩,关键在于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82年水稻平均亩产869斤,小麦平均亩产629斤,油菜平均亩产319斤.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良种、良法固然是重要因素,而合理施肥,科学用肥则是重要保证.据1966—1981年间总用肥量与产量的关系看:随肥料施用量增加,粮油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东吴在大江南北广兴屯田,开发农田水利。这是我国农业开发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它揭开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农业经济长足发展的序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史界对于这个重要问题未予应有的研讨。近几年来,发表了几篇论述东吴屯田制的文章,但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屯田中的农田水利问题。从总体上看,三国时屯田规模与水利建设的成就以曹魏为最大,但东吴在江东的开发则具有许多显著的历史特点。本文试就此作初步阐述,而重点放在屯区农田水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种 1亩籼小占优质谷单产就可收 400到 500公斤稻谷,每公斤最少可卖 1 5元,而种普通杂优谷每亩单产最多收 500公斤,每公斤才卖 1元钱。所以呀,我们种植优质谷每亩可增收 100元到 300元,种 1亩的优质谷就等于种 1亩半的普通谷呢 !”当笔者到兴业县沙塘镇了解优质谷的种植情况时,当地农民喜滋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品质优促效益的帐。   粮食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粮食生产目标要在自给自足、增加产量的基础上,向优化结构、提高产值方向转变,优质谷的推广种植是实现此转变的重要内容。 1999年全县发展以“籼小占”为主的优质…  相似文献   

13.
一、保护耕地,增加投入 要完成“七五”期间平均每年增产92—142亿公斤的任务平均每亩播种面积需要增产5.5—8.6公斤,这对土地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因此,一方面要稳定耕地面积,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不再减少,另一方面要增加粮食的物质投入。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2013年在伊家乡金坑村进行湘云鲫养殖试验,池塘面积3亩,每亩投放夏花鲫鱼苗2000尾,4月份放苗,经过6个月的饲养取得平均每亩产702.9kg,每亩利润2965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方法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此次试验池塘面积3亩,平均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粮食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亿亩左右。“八五以来,全省粮食生产的科技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2003年全省粮食平均亩产267.4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近10年全省粮食总产有8个年份在250亿公斤以上。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由1999年的50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1300万亩;专用玉米由1999年的18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1200万亩。1.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全省耕地面积9699万亩,居全国第四位。为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积极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依法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徐淮地区属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历史上一直是个多灾低产的贫穷落后地区。近十年来,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变,产量水平迅速提高,徐州地区198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5.8亿斤,比1970年增加1.13倍,年平均增长7.8%。1980年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为685.62斤,比1970年增加丁1.41倍,平均每年增加40.14斤。同期,每亩农业产值达到96.36元,比1970年增加2.18倍;亩净产值达到62.31元,比1970年增加2倍多,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扬州市各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3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4%。土地集中型、农民合作型和统一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达173万亩、33万亩和116万亩。问题一是经营成本增加较快。土地租金上涨快,宝应、高邮土地流转均价达到每亩900元左右,少数地区土地租金超过每亩1200元。农资成本上涨快,如尿素价格半年时间由1700元/吨涨至2200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不久前再赴河南滑县,调研新形势下粮食大县如何深化改革,引领新常态,尽快转型升级。每当踏上粮食大县的土地,不免常生感慨:一则是敬佩,一则是叹息。敬佩者,粮食大县长期担当责任、谱写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辉煌篇章;叹息者,许多粮食大县至今还处在贫困中。那么,粮食大县如何探索发展新方式、新路径,实现由贫转富、转型升级呢?滑县谱写粮食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9.
无锡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少,人均占有耕地仅0.72亩,其中粮田0.61亩。常年粮食亩产在650公斤左右。城乡人均占有粮食405公斤左右。正常年景维持主粮自给,饲料部分调入的紧张状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逐年减少,这个矛盾逐渐突出起来。由于土地后备资源基本枯竭,发展粮食只有走提高单产的路子,而在诸多提高单产的因子中,改造低产粮田,提高地力等级,挖掘增产潜力,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七年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工程支队,贯彻了勤俭办场,投资少,收效快的方针,在废弃了二十多年没有水源的沙包地区,建立了胜利五场。以每亩一点六元的水利投资兴建了灌溉全场的干渠和分支干渠:在九个月内平地一万八千四百二十四亩,播种一万五千八百十九亩,生产粮食一千零三十三斤,作到了粮食部分自给,亩产甜菜五千八百零四斤,亩产籽棉二百一十斤,播种冬小麦一万六千亩;还建筑房屋六千零八十四平方米。只九个月的时间就取得利润三千二百四十元,还节约了国家投资。工程支队的同志们都是第一次参加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