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直接调控的并与最终目标关系密切的金融指标。这个指标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变量。货币政策工具最终能否有效达到最终目标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合理确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回顾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的演变 ,将有助于设计出最符合中国现实的中间目标。我国应完善货币供应量指标 ,建立起以利率为主 ,监控货币供应量与汇率等指标的中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霓  胥惠民 《商场现代化》2006,(26):341-34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中介目标有货币供应量、利率、通货膨胀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既因各国的经济、历史状况有别,也因时间、地区而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本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相适应的。本文采用1993年~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货币供应量M1、利率Rate、通货膨胀指标CPI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实证分析手段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相关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差甚远。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是不得不进行认真审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未来我国可以采用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机制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变量。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本文提出由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向通货膨胀率目标过渡应该是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未来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建明  吴亚军 《市场论坛》2009,(6):56-57,43
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少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由于可控性较差而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目标来作用于最终目标,应该以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取而代之。文章回顾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最后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7.
林志鸿 《商》2016,(4):163-165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GDP、CPI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量,选取M2作为中介目标变量,建立VAR模型。将金融脱媒划分为两个区间,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比较不同金融脱媒程度下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脱媒削弱了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我国应该开始考虑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中间性的变量来实施传导,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货币供给量作为"数量型指标"逐渐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率作为一种"价格型指标"有良好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虽然我国暂时并不具备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条件,但是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轨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昊玥  贝政新 《商》2015,(2):159-160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性,需进行选择及平衡。本文首先阐述了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然后使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容忍度下,保持经济以中等速度稳步增长的阶梯目标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调整宏观经济的运行,中国采取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调整其运行状况,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不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执行会产生不同宏观经济效果,央行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式实行相应的政策,其中,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发挥着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央行不能两者并行,否则会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转轨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金融体制处于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过程,当然我国赁币政策也呈现出明显的转轨性,这一点无论是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的选择,还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都有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表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相关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差甚远。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果弱化的原因,主要来自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股票价格的影响、金融创新、利率管制的影响等方面。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应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关注股票价格,建立对电子货币的管理体制,做好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表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相关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差甚远。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果弱化的原因,主要来自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股票价格的影响、金融创新、利率管制的影响等方面。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应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关注股票价格,建立对电子货币的管理体制,做好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联结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的桥梁,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操作的成败。在利率自由化的背景下,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逐步减弱,利率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却日益增强。通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将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应进一步理顺我国的利率体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改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协调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加强银行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实现物价稳定是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名义锚有助于货币当局建立货币政策信誉,增强其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三种主要的名义锚。名义锚的演变历程表明,名义锚的选择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名义锚的选择更加关键和复杂。选择哪种名义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金融状况和背景。  相似文献   

16.
王文荣  姜雪 《中国商论》2024,(8):107-110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分为数量型中介指标和价格型中介指标两类,中介指标是连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桥梁,通过中介指标监管部门可以提前判断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而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因此,中介指标的选择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影响着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变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越来越低,而以利率作为金融变量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我国开始考虑向价格型中介指标过渡。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运行现状,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创新对我国数量型中介指标的有效性影响,得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面临的困境,并给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彭岚 《价格月刊》2006,(4):32-3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方针、措施的总称,其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2005年江西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较好,基本实现了保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当年全省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1.7%,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70亿元,同比增长12.8%。一、2005年江西省货币政策执行情况2005年,全省金融部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求发展,在优化结构中求效益,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同步增长势头,经营效益大幅…  相似文献   

18.
西方各主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汇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理论等几种。我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确保选择的中介目标能够满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以提高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周锴 《华商》2008,(3):28-28
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从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没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九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20.
李焕木  杨乃芬 《北方经贸》2007,(12):101-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执行和效果之间的枢纽,在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尤为重要。文章选取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年贷款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变量。以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对1990-2006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时滞,而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年贷款量增长率相比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