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6年我国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很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创新的观点,尤其是对内外非均衡问题、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问题、宏观经济波动周期性问题、外部均衡的实现问题、双重非均衡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2011年,我国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与路径、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开放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应对之策、内外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政府宏观调控等问题上,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国经济学者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宏观经济内外需求结构性平衡、经济周期性波动、政府的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非均衡运行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围绕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经济学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主要在以下九个方面: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问题、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宏观调控问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问题。在这些问题研究上,我国经济学界提出了很多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各种现有经济波动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海洋内波理论的研究方法对经济波动的本源及传导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国的宏观经济系统为例作了经济波动分析,初步定义了宏观经济系统中的经济内波概念,指明了内生、外生与内波、外波以及梯度效应与分层现象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丰富了经济波动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经济学界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波动、宏观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宏观政策转型与财政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挑战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等问题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尤其是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难题。中国经济学界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内外均衡、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路径、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宏观经济走势、宏观财政政策及其效应、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效应、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与宏观政策等问题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外非均衡、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增长路径及其可持续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内外平衡与人民币汇率、宏观调节的财政政策及其有效性等问题上,不仅在宏观经济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政策领域的政策执行、宏观经济领域的政策传导和产业视域下的政策传导三个方面述评了有关制度传导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结构理论和制度实施机制观点,阐明制度传导的理论基础及其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制度传导的概念,说明制度传导问题的研究对我国转型期贯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新36条"、提高制度传导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信息除了具有预测功能、选择功能、控制功能外,因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还具有开发功能和增值功能.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已经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对经济信息的应用为切入点,能够有效地剖析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经济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学在民国时期有较大发展,一是经济学论著大量出版,著作有19497种,其中专著3837种,译著1781种;明确以经济类命名的刊物2448种;报纸的经济专栏364种。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民生主义经济学以及传统经济思想等各派之间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他们对基本经济理论、社会性质、经济制度、工业化道路以及人口、土地、货币、财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些成果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既不属于公法,也不属于私法,而是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的法律调整方式具有附带极强经济性的义务性和主要事后性;法律责任的实现应当遵循合法性、公正性、及时性与不可避免性原则,经济主体能够通过经济法律责任对其经济行为的后果进行预测;经济法律责任在性质上应当与经济违法行为相适应,是制裁性与补偿性的有机统一.以上诸方面决定了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是经济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财政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运用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的综合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平等的农业支持政策,给予不同所有制农业经济组织以公平待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基础设施系统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基于浙江省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基础设施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相吻合,均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协调程度不断加强,未来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会稳步协调发展。五大基础设施部门与经济发展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文卫设施与通信邮电设施增长最快,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而资源与能源设施、社会环境设施和交通设施均滞后于经济发展。浙江省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总体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需求结构基础上,基于我国二元结构,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并选取城镇消费、农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为分析指标,构建VAR分析模型,得出如下结论:投资主导经济增长效率低且不可持续,应选择消费主导经济增长;从长期经济增长来看,应大力加强农村消费;减税可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投资可在长期增加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差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我国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经济区位熵等方法揭示了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及其变动特征,并通过R/S分形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未来趋势做出预测,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1978—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在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2)2006—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区际差异存在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差异明显缩小;(3)膦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将持续减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0~2006年间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就长期而言,进口、出口、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口、出口、消费与投资分别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是消费的Granger原因。从短期来看,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不断加快,且消费的短期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进口和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作的货币思想》一书,从文学显而易见的外部特征,挖掘体现其核心价值的瑰宝,即货币思想。挖掘的最大特点体现为一个“深”字:第一,对人际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揭示深透;第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深刻;第三,对统治者运用货币加强统治的意图洞悉深邃;第四,对错误言论阻碍经济运行的教训分析深沉;第五,对货币推动经济发展的进步意义认识深远。  相似文献   

19.
河北沿海经济崛起带优势整合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沿海经济崛起带经济发展作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筹码,区域经济整合势在必行。为此,需分析沿海经济崛起带各经济主体(以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的优势及其可整合的发展资源,进而明确其优势整合的战略方向:转变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的有形界线;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内耗;完善产业分工;加强技术资源共享;整合物流渠道;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文章首先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入手,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阐述了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针对珠三角区域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