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邵金菊 《特区经济》2008,228(1):43-45
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宁波市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出发,动态地考察和分析了宁波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水平,进而深入探讨了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工贸易始于1979年,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争议。自中央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针以来,对于加工贸易如何转型升级也出现了种种探索。时值中国对外开放30年之际,深入总结加工贸易发展的历史经验,谋划未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方向与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工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使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加工贸易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环境因素基础上,指出后危机时代我国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于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向绿色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发展国内配套产业,规范定牌加工企业商标使用,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现状出发,在综合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尽管与加工贸易结构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国内产业结构仍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技术水平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都有显著的正效应,是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两个关键变量;对不同要素比率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时发现,较之其他要素比率,物质资本与劳动投入之比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说明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结构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时期,因此,物质资本的积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贸易结构,尤其是加工贸易结构提升的关键。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环境,提出构建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管理服务化、支持性政策、生产性服务链的支持服务体系,指出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向和行业选择。  相似文献   

6.
江苏加工贸易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苏省的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进行了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指出江苏的加工贸易目前已进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影响加工贸易升级换代诸因素和产业升级效应的分析,本文对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2001-2010年湖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后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拉动度和线性回归三种方法分析了加工贸易与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度不高。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我省加工贸易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8.
出境加工业务作为加工贸易创新业态,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地区协同发展和提升跨境区域合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准确把握出境加工的内涵、特点、发展效应、监管措施等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促进策略,对于推动出境加工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自中央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针以来,对于加工贸易如何转型升级也出现了种种探索。时值中国对外开放30年之际,谋划未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方向与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量”和“质”上有了很大的飞跃。如何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是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作者阐述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方式;引导加工贸易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推进;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1.
崔凯  孟令岩 《特区经济》2009,(10):87-89
近年来辽宁省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加以分析介绍,结合辽宁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特征,对辽宁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成为影响我国产业发展升级的突出问题.本文从产业价值链视角,提出加工贸易升级要向产业价值链两端拓展,支持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国内布局要引导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前店后厂”模式;全球布局实现从进料加工到出料加工的转变,由此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方君 《中国经贸》2009,(4):14-16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技术依赖、贸易的贫困化增长、走私、引发贸易摩擦等。为解决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本文深入剖析现阶段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约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给加工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与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和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是取消加工贸易,而是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要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协调处理好加工贸易顺差与延长产业链、直接税收与间接税收、保税政策与国际竞争力等四个关系,把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建 《开放导报》2008,(5):49-5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包括五个领域的转型,即股权结构转变、产品产地转移、组织方式转换、生产方式转化和营销市场转向,同时在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集聚配套、增值能力五个方面升级。国家可在财政、税收、企业、资金、土地、监管区域以及交通等方面适当调整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加以引导,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出路进行了探讨.要加强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加工贸易向高科技术产业方向发展;促进国内配套产业发展,延长加工贸易的价值链;加强基础研究,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情况.并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然后,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发展现状.针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应对策略.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晏平 《中国经贸》2012,(12):119-120
加工贸易是山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方面。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促进山东的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创汇等方面功不可没,是吸收外资的重要方式和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但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内部转型升级迫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东加工贸易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要素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向山东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已成大势所趋。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是充分发挥山东各地区的优势,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工贸易虽然取得的是顺差,但由于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最大经营主体,我国实际赚取的只是少量加工费.加工贸易企业应转型升级,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丰富增值含量,这是今后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仍然存在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多种因素,如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市场经济运营机制不畅等.我国必须积极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一要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二要完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三要创新加工贸易的监管方式,四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3,(12):1-22
从产业基础、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体制因素和政策环境以及战略与目标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