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为了适应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起,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在按事权划分支出范围的基础上,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建立起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可以说分税制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我国长期没有相对独立的地方税收体系的局面,奠定了地方税收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与我国财政体制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改革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得地方财政陷入困境,为了财政平衡,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土地。本文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制度原因,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相互反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土地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和土地性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占比之间的实证分析发现,财政体制、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结构不合理确实诱导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操作行为,并且土地财政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94年起在财政体制上实行了分税制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在财政体制上改分级包干体制为分税制体制,二是为了保证分税制的实施相应进行了简化税制,合并税种的改革。从改革的初衷来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尽管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税体制,但还有许多地方要完善。日本亦属于集权型的国家,但其分税制财政建设十分完善。通过对中日财政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不同模式、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及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顺贤 《经济师》2006,(5):203-204,207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4年我国进行了旨在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分税制改革。这次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分税制指导理念存在一定偏差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有关改革的具体建议与主张。  相似文献   

6.
郭家虎 《经济师》2008,(1):255-255,257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应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和三级财政体制,以法律形式明确合理地界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职责,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划分税种,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加快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大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垚 《经济论坛》2014,(5):102-104
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试点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推向了全国,此次改革会直接影响中央和地方财力的分配。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财权财力集中到了中央,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却严重失衡。20年后,新一轮的分税制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尤其是近几年来,地方因财政困难,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买卖获得财政收入,造成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且大量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本文将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营改增后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1.坚持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改革方向。总体而言,20年的改革探索和运行实践表明,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摒弃了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传统办法,以税种为基础来界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入,将企业置于不分大小、不论行政级别、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的地位;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财政收入稳定增  相似文献   

9.
罗志恒 《经济导刊》2023,(12):68-73
<正>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问题,提高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理顺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但是,分税制改革还没有深入地解决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的职能和定位从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2016年以来,我国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持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10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科学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的重大问题。它一方面关系到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同时又关系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发挥,二者必须兼顾。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划分上基本上是合理的,对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  相似文献   

11.
苏明 《经济纵横》1997,(12):21-26
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与政策取向(二)□苏明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弱化的原因分析近几年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运行基本正常,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它不仅促进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对于规范政府间...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经过20年的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制度内容不断丰富,显现出良好的政策与经济效应,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为规范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应在简化财政级次的基础上,清晰、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实现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基本匹配。  相似文献   

13.
集权与分权的财政思考寇铁军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已处于实施阶段,这一改革举措对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格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具有推动作用。用分税制取代了财政包干制,使争论旷久的财政体制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性的定论。然而财政...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税制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与分税制前相比变化呈"反向剪刀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逐渐减少,财力上移,但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不断增大,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政府必然转向另一种约束激励机制扩大财源.其根本原因是现有财税体制存在问题并且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将所有矛头均指向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改革体制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就在于突破现存的体制框架,建立起中央与地方相对独立的分级财政,实行分税制。在此基础上,对与现代商品经济发展和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分税制模式,进行了总体设计。作为长期目标,应选择彻底的分税制,即实行税种基本分开、立法基本分开、管理基本分开,从而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作为中期构想,则应在抓好试点、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从分类分成制过渡到分成分税制,从而把改革的彻底性与渐进性结合起来,力图保证现存体制向目标体制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16.
丁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100-101
分税制通过对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政收入的重新界定,解决了分级包干财政时期出现的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下降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分税制也随着各方因素的变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分税制体制不完善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而产生的土地财政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金融发展被过多干预等难题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分税制改革并没有完成。因此,分税制还需要进行完善以适应当前中国国情,较好地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的问题,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7.
白文 《经济师》1999,(2):46-47
一、现行地方税制评析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实现了从服务于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跨越,将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分税制财政体制,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中央和地方税收制度。运行几年来,在理顺分配关系,公平税收负担,推...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分税分级财政框架,但改革并未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作出明确划分,并且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旧体制的特征。这样势必会出现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借鉴财税改革的历史和国外先进经验,试图解决"为什么改"、"怎么改"和"改成什么样"这三个问题,为建立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体制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过分税制改革,我国的财政性质已经由职能财政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明显存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分配不均、行政经费膨胀等缺陷,使得我国的分税制不彻底,公共财政不到位.因此,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力,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财政支出预算改革,使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向公共财政转型,彻底完成分税制.  相似文献   

20.
刘丽 《当代财经》2005,(12):56-59
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我国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在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强化中央财政能力和地方对中央的依赖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税的统筹分配作为分税制的部分内容亦对地方财政能力与地方自治有着重大影响。地方自治应以财政责任为核心,自主财政又以税权为中心。提出税权依法合理地分配,不仅有助于做大财政蛋糕,且有利于税的统筹分配这块财政蛋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