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一词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基本用法有两种:第一,指社会生产的类型或型式,第二,指社会生产的劳动方式。在讨论《资本论》研究对象时对"生产方式"一词的理解争论极大。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一贯分析原理并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的实际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劳动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体。特定的劳动方式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将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考察放在了基础位置,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置于首位。我们应以《资本论》为范例,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或从总体上来理解的生产关系.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实践问题.目前,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并把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严格区别开来,不仅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也具有形势上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生产方式最大量出现的含义之一是生产关系,即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广义的生产关系,或者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总和"、"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而不是仅在生产领域中发生的、与交换、分配关系并列的狭义的生产关系。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还是劳动过程、劳动方式,实际上都是以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无论把生产方式定义为结合方式或劳动过程、劳动方式,都无法说明它是独立于生产关系之外,同生产力、生产关系并列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环节。否定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极易导致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李明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426-427
关于《资本论》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我国经济学家存在重大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生产方式的不同理解。初步阅读国内的有关研究成果,能列举出处并加说明的含义就达十多种。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中介学说,广义生产关系学说中对生产方式不同理解的分析,进一步研究生产方式的含义,提出马克思生产方式的概念是生产的自然形态和社会形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应如何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生产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序言中说,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其中的“生产方式”的真义,至今仍存在歧见。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方式是指资本主义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这样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相符合,与《资本论》的叙述方法相契合,与《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中的有关术语的真义相一致,也与《资本论》第一卷内容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基于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维度,立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向标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判的。立足于历史主义维度的生产力标准,通过对生产的物质方式、生产的劳动组织方式、生产的社会方式、生产方式的现实基础四维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其相对正义的一面,但立足于结构主义维度的生产关系标准,又彰显了其非正义的一面。马克思憧憬生产方式内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要素的和谐,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恶化的不可逆性而必须强力建立新型生产方式的理论推断。全像解读马克思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对现代生产方式合宜性问题、检验标准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适性问题、超经济条件如何保证生产方式合宜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我们可以将马克思这一经典表述解读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生产组织或劳动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这种经济形态的特殊运动规律。这就是说,《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论》的宏大的理论体系的展开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具体化为经济学分析的一系列规范:(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3)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人的经济行为;(4)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和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物质生产的生产方法、协作方式等;其二是指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其三是指以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生产方法为基础的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资本论》研究对象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以理解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采用机器和大工业这种生产方法的社会化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分析,揭示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以及商品生产过程中被物掩盖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只有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生产的研究,才能揭示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被物掩盖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娟 《经济论坛》2011,(2):215-217
生产方式范畴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为首要研究对象,对这一范畴的理解,我国理论界争论已久。本文认为,对生产方式范畴的理解,不能采取从马克思其他著作中引段摘句的方法来解释,而应根据《资本论》的结构和理论逻辑,既要从马克思的抽象分析中理解生产方式范畴的一般本质规定性,又要从具体分析中理解此范畴的多层次外延。《资本论》中生产方式范畴是个包含本质规定性的、具有多层次含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资本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等三对辩证关系不难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按照"商品—资本—生产关系"的逻辑进程依次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研究的,由此呈现了同一研究对象的三重理论维度:《资本论》的直接研究对象是商品、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核心研究对象是资本及其增殖运动,而最终研究对象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在《资本论》中,这三重理论维度是依次递进而又辩证统一的,在理论上具有统一性、客观性、系统性等特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三重理论维度契合了《资本论》的内容体系,为理解《资本论》研究对象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也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包括生产力在内的所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此,学术界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要正确把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有必要对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的思想做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围绕着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词,展开了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资本论》和《反杜林论》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对照,以及马克思主义其它经典著作的分析。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研究对象既不是传统教科书上写的“生产关系”。也不是误译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应的生产和交换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百余年来,《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与我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解放前,文化基因的亲和性,决定了我国对《资本论》发展理念的认同与选择;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在对《资本论》的生产关系范式的研究与传播中开发出计划经济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对《资本论》的生产力范式的研究与传播中开发出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正从对《资本论》生产力范式与生产关系范式合题状态的研究与传播中开发出效率与公平保持张力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资本论》的传播始终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保持高度关联性,因而,加强《资本论》的研究与传播,对我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践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研究的背景1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论著中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原计划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总标题 ,分六册写作 :《资本》 ;《土地所有制》 ;《雇佣劳动》 ;《国家》 ;《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① 1 859年 6月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后 ,他又决定改变他的写作计划 ,着手写作《资本论》三卷本。 1 …  相似文献   

16.
被私有化论者所歪曲和利用的一段话,是《资本论》的一个总的结论;这段话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所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究竟是指什么?对此,经济学界存在种种不同的意见。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而且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三卷过程中,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所阐述的原理,补写了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在量的规定上补充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同时,恩格斯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进一步论证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制,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限制指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恩格斯批判了西方经济学者在价值和生产价格关系上的错误理论,捍卫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19.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首先必须坚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资本论》原理.《资本论》集中体现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大写的逻辑.《资本论》阐述了一系列原理,例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对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性质以及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并决定对生产结果的占有即分配关系,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只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主体承担者,按比例分配总劳动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的社会过程,等等.这些原理对于经济分析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体系的各个概念范畴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的主观反映.因此,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仅仅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商品,必然无法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来龙去脉,《资本论》这一光辉的巨著也将变成一个不完备的体系;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归于商品一般,会否定范畴是变化和运动的属性;而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仅仅看作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会弱化或忽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的重要性.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既可看成是历史上存在的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又可看作是资本主义商品舍弃了资本主义关系的一般商品,这既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辩证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