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人性是管理的基本前提。中外管理学家对人性都提出过一系列假设,本文在前人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动人"假设,并将"能动人"假设运用于管理的全过程,以全面提高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和"云消费"背景下,生活服务业O2O模式成为更多生活服务消费者的选择,而网络的虚拟性及服务的体验性,使得顾客信任的建立与保持成为服务商家确保线上线下交易顺利进行并维系顾客关系的关键。本文聚焦于O2O情境下顾客对生活服务商家信任的动态研究,将信任概念化地分散在线上、线下的微观互动情境中,基于信息整合理论、服务接触理论及期望确认理论,构建O2O情境下顾客信任的动态变化模型,并对线上初始信任和线下持续信任的动态串行关系及服务接触在信任持续中的直接效应、调节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线上商家初始信任影响线下商家持续信任的形成,线下持续信任促进顾客的线上重购意愿;服务过程接触和服务结果接触不仅增强线下商家的持续信任,也促进线上初始信任向线下持续信任转移。研究结论对O2O模式下顾客信任的动态保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人性恶"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经济人"模型,本文从"理性经济人"的元假设"人性"出发展开批评,分别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的道德、社会、人性和阶层四大维度以及生物层面揭示了"理性经济人"的缺陷,并指出其对个人选择、学科走向以及社会政策和制度制定的巨大意义,以期对我国走出现代化压破下的"外向依附型"道路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研发合作企业间知识共享与合作绩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研发合作企业间知识共享的4个过程:社会化、外化、整合、内化,探讨了影响企业知识共享的情境因素:企业环境、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信任机制,提出了研发合作企业间知识共享与合作绩效的关系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虚拟人"假设及其管理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人类对其自身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本文从分析人性的发展历史开始,提出了人性的"符号化"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符号化"人性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虚拟人"的管理人性假设,并具体探讨了"虚拟人"的管理特征和管理结构,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争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争论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注意。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争论的意义在于说明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无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什么,从而确定某种经济理论框架及范式。经济学中"人性假设"争论的焦点是人性假设只是得出某种经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它将理论分析导入一种特定的"科学方法",从而导出科学的结论。人性假设争论的焦点,无法判明任何一种经济理论的科学性。人性假设及其争论的发展,都只反映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定真理性。而人性假设的层次性,能使经济学家们在不同层面上发展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稳定性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博弈论建立了一个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稳定性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笔者提出网络组织的稳定性依赖于多种因素.其中,信任机制、惩罚机制是网络组织稳定的基本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网络组织的一般性分析,指出特殊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组织的信任机制和惩罚机制更多的来源于非正式制度,而非正式制度作用的空间局限性,是导致中国区际网络组织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网络组织稳定性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管理中人性问题的再思考——兼论人本管理在中国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假设是管理重要的思想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必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想。通过对各种人性假设的科学分析,对历史上的几种主要管理思想重新审视。马克思的人性理论为我们研究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提供了科学根据。通过对人性剖面的层次分析,我们可以厘清人性的复杂性、变动性和历史性,以有利于"人本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管理思想都是或明确或隐含地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依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措施。本文从人性假设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立在性无善无恶论、性恶论、性善论与性多元论哲学基础上的人性假设,即自然人假设、利欲人假设、道德人假设和动态人假设,以及相对应的无为管理、制度管理、道德管理与人本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对中国管理解构与梳理成平民学派、权力学派、正统学派和综合学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者角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假设是管理科学中人的行为分析的逻辑起点,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和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上。人性假设不同,管理者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不同,不同的角色定位对应不同的管理方式。本文探讨了不同人性假设下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并进一步分析了相应的管理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团队中的知识转移水平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本文以研发团队中影响团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软"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总结,构建了团队快速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团队快速信任对知识转移活动有促进作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经济人"假设的抽象概括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基本视域尺度选择入手,围绕现代"人性"的伦理定位和价值判断,归纳"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探讨"生态经济人"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维度上人的价值内涵结构、理性目标与特征,提出"生态经济人"人性定位的整体性、价值内涵结构性、理性的时空均衡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赵璐  侯建明 《当代经济》2006,(16):12-13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任环"模型的虚拟企业信任机制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机制是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基石。分析了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与虚拟企业建立过程同步的"信任环"模型,并基于"信任环"模型探讨了构建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一系列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范高潮  刘莹 《生产力研究》2007,(20):123-125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营销渠道信任研究的基础上,以渠道信任影响因素及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为课题,提出了信任对机会主义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一定的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了假设并揭示了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人际交往、信任及机会主义行为之间关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杜慕群 《经济前沿》2010,(5):93-101
中国以及西方思想界、经济管理学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极为丰富的人性假设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沟通理论。本文在归纳比较中西方人性假设的基础上,从多样性的角度给出了中西方相对应的管理沟通理论与观念的综述,并阐述了人性假设对相关组织管理与沟通观念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机构产生信任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础性条件是由宏观社会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而对制度和机构的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微观的个人、经济、社会、政治信息作出的。具有价值倾向的个人对各类政治信息进行加工、优先排序与调试,形成了对政治体制和机构的信任。文章在横向上区分特定性与弥散性的政治信任,并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波和第三波数据,对理论假设加以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互动与修正政治信任模型的假设。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表现为在受价值观倾向、人际信任等宏观文化主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对微观上接收到的信任对象(体制和机构)的"制度主义"特征如绩效、透明度、廉洁作出的回应与修正。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引导人”假设的企业竞争情报和谐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管理理论作为源于中国的第一个原创管理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创造性地将这一理论的相关理念引入竞争情报研究领域,深入探讨了将这一理论引入的必要性,并根据竞争情报领域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可引导人"的人性假设,并就如何利用这一假设对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和谐管理服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适合这种人性假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意蕴。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有三个维度:哲学层面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层面上人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资本主义经济层面上人是阶级人。从方法论上看,阶级人假设与经济人假设的不同导致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根本观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教育管理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促进教师发展,以"经济道德人"人性假设为基点,教育管理者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主要为:尊重并促进教师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最大化、肯定和发扬"道德人"人性说,培养教师道德情感和信念等,希望对实际情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