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毅 《经济经纬》2007,(4):132-135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继续出现贸易、资本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并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受到了汇率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局势下,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我国国内流动性上升,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控制流动性的效果,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也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控制。因此,金融机构流动性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部分。以此为起点,笔者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SVAR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颖 《经济与管理》2007,21(12):11-18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影响了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要解决流动性膨胀问题,不应该仅仅从银行体系这个角度来考虑,而应该从整个宏观经济平衡这个更为广泛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这意味着仅仅依靠货币当局,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发行央行票据等现有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应对流动性膨胀,难以根治问题。应在运用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财政政策,通过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起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和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才是应对流动性膨胀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为了避免因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不断上升以及实体经济过热而导致的经济内外失衡产生"滞胀"风险的可能,央行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随后又强调要协调配合利用利率与汇率政策。本文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理论基础,在运用IS-LM-BP模型完成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后,再通过IS-LM-BP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如何结合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内外不均衡。强调货币政策的短期性和汇率政策的中长期性。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列举了各经济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从近几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有效性问题,阐述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并通过总结货币政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杰 《生产力研究》2008,(22):35-37
文章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缓解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8.
由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从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外汇储备过快增加造成的。解决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外贸政策以及金融市场政策等方面应该协调配合,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变化与央行从紧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调控经济流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储蓄率偏高等因素,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了流动性的主要来源,流动性水平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央行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明显陷入了利率、汇率、市场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的协调困境。这种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加速国际化背景下的持续外汇顺差并带。来流动性过剩问题,近期要靠货币政策在总量上进行控制,远期则要通过产业、环保、社保、财政、收入等政策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来根治。  相似文献   

12.
徐华伟 《经济师》2023,(4):113-114+13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政府在不断升级宏观政策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与以往的传统调控方式不同,现如今的经济调控手段更重视精准直达。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避免大水漫灌式全面的宽松货币政策,以防止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剩的发生,而是要用定向调控方式去弥补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引导信贷结构的优化与结构性调整。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作用,不仅要关注政策的目标,也要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以及约束机制,更好地实现精准导向,同时也要与其他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货币的虚拟化是造成当代经济流动过剩的根源,当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时,流动性过剩的应对措施成为世界性的经济难题;同时,虚拟经济逐步呈现出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独立性特征,流动性过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如何正确理解并掌握经济虚拟化的规律是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决策的前提。指出货币学派传统的"单一"货币规则所面临的困境,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困境提出建立动态货币资金流量观测、增加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灵活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SVAR方法对欧央行货币政策外溢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欧央行货币政策对我国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欧央行利率政策与我国物价水平存在正向的同步效应,欧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Granger成因.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共同应对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二是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究竟具有怎样的特殊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复杂性的提高,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失衡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现价段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特殊性,更是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特别讨论为何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效应受到严重削弱?为何在货币政策紧缩效应被削弱的同时存在流动性过剩?为何在我国上调利率不仅起不到紧缩银根的作用,却反而促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怎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6.
黄早水 《经济师》2008,(8):49-50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在旧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变之前,我国就业问题的缓解主要得益于GDP的快速增长。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于解决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及其他宏观经济领域的问题也许是一剂良方,但在就业方面会带来一些负面和消极的影响。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特点,积极做出应对准备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小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货币模型中,引入了人民币国际流动性约束,研究其对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货币国际流动性约束扭曲了跨国风险分担条件,使得央行需要在稳定价格水平和改进风险分担条件之间进行权衡。研究发现:(1)人民币国际流动性约束程度越高,央行越应增加实际汇率波动;(2)与盯住CPI通胀相比,执行盯住PPI通胀的政策规则能够在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增加实际汇率波动,改善国际风险分担条件,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徐光伟  孙铮 《财经研究》2015,41(7):54-67
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既是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近期财务会计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文章结合我国近年来央行信息披露与货币政策调控实践,利用2002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2季度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央行通过信息披露发出的货币政策调控信号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实际调控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央行通过信息披露引导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实际上依赖于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工具的实施,当与实际货币政策一致时,货币政策信号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投资行为,而当与实际货币政策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信号的调控意义不明显.货币政策调控事件分析也说明货币政策信号与实际政策一致时能够对宏观经济基础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因而应保证货币政策信号的可信性.文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梳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拓展和深化央行沟通研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20,(2)
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央行通过实施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控信贷资源流向,为经济薄弱环节注入流动性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以及特定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配套监管措施、风险对冲机制和退出机制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文章立足当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剖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蕴藏的风险,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为完善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