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珍藏的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抄档资料,包括了1821年至1911年清朝的21个行政省域内各府(州、厅、县)的各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史学者从故宫档案中挖掘整理出的专题史料,是研究清代后期粮食价格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其进行整理,有助于加强清代经济史的计量分析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史文献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东京大学教授岸本美绪著《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变动》一书,1997年1月由日本研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各篇章目次如下(各章之下节的目录省略):序第一篇第一章清代物价史研究的现状补论1近十年来的清代物价史研究第二章伦理经济论与中国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三章清代前期...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城市史和区域经济史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华北、江南等地区以及运河、长江流域,而对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的城乡经济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以重要商品的流通为主线,考察中原地区的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和制度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以丰富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清代中原地区城乡结构及其变动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内陆地区市场形成的特点以及市场机制对区域中心变动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业键《1638—1935年间江南米价变动趋势》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价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直到近代工业化发展起来之前,粮食一直是中国国内贸易的最主要商品和居民家庭的主要消费品。粮食价格是当时市场物价的基础和主要指标,其变动影响乃至决定着整个价格运动的趋向和市场的变化。同时,因其与人民生活的重大关系,粮食供求状况及其价格变动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因此,研究粮价及其变动趋势不仅对于了解某一历史时期市场和物价的情况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研究许多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基础。然而由于资料缺乏,相对于其他专题来说,粮价问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相当薄弱,辛勤耕耘于此并卓有成绩的学者并不太多。  相似文献   

5.
统泰升号商业账簿可能是国内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备、系统的清代民间商业账簿。本文详细介绍了1798—1850年间位于北直隶宁津县大柳镇(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的统泰升商号的历史背景与经营状况,商号账簿的保存数量及年代分布,账簿的记账方式,账本结构与分类情形。并通过介绍课题组正在整理之中的物价、银钱比价及借贷利率数据库的情况,初步揭示了统泰升号账簿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价值,强调了商业账簿史料对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宗智先生《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载《史学理论研究》93.1,以下简称《悖论》)一文,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向传统的理论模式提出挑战,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与争论。为把讨论引向深入,《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和《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于1993年12月1日联合邀请30余位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继续展开讨论。现就会上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统泰升号商业账簿可能是国内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备、系统的清代民间商业账簿。本文详细介绍了1798—1850年间位于北直隶宁津县大柳镇(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的统泰升商号的历史背景与经营状况,商号账簿的保存数量及年代分布,账簿的记账方式,账本结构与分类情形。并通过介绍课题组正在整理之中的物价、银钱比价及借贷利率数据库的情况,初步揭示了统泰升号账簿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价值,强调了商业账簿史料对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本年度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看,商品经济与市场问题、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地区经济史问题是研究的热点,财政金融史方面也有重要收获,利用地下出土的新资料和有关档案资料研究经济史,也更加受到重视。下面是有关总论和跨代研究的简介。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这方面文章不多,最可注意的是吴承明继其一系列关于经济史理论与方法问题论文后,又推出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一文,指出经济史研究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一切经济学理论,包括作为最高层次指导的历史唯物主义都应视为方法论。经济史研究对经济学理论的选用,应视研究课题的适用性和史料的可能性而定,主要是启发性的,而非实证性的。经济史对于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清代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3月在北京举行。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继“清代的商品经济”、“清代的财政”之后的又一次小型专题讨论会。与会学者共30余人,分别来自广州、厦门、福州、南京、武汉、天津和北京,他们大多对这一主题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会议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一、清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对这个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清初~鸦片战争为止的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过程大致可分为恢复、发展、衰退三个阶段,也有同志主张分为准备、恢复、发展、衰退四个阶段。持上述观点的同志尽管在具体的时段划分上还有细微差异,但一般都认为,到康熙中叶或后期,经济恢复基本完成,此后直至乾隆中、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清代的财政》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21日~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清代的商品经济》讨论会后的第二次小型专题讨论会。会议讨论主要集中于清代前中期的财政问题。讨论中充分发扬了学术民主的作风。与会代表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对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不作结论。以往对于清代财政研究不多,且人员分散,这次集中了部分在这方面有所研究的学者,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对麦迪森有关中国历史各时期GDP估算的引入,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也推动了国内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中GDP的热潮。但对于GDP这一指标能否运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以及如何运用GDP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学界至今存在不同意见。为了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本刊编辑部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于5月7日召开了"中国经济史中GDP估算的资料来源与理论方法研讨会"。本期刊发研讨会上8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由于篇幅所限,其他发言将在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对麦迪森有关中国历史各时期GDP估算的引入,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也推动了国内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中GDP的热潮。但对于GDP这一指标能否运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以及如何运用GDP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学界至今存在不同意见。为了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本刊编辑部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于5月7日召开了中国经济史中GDP估算的资料来源与理论方法研讨会。本期刊发研讨会上8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由于篇幅所限,其他发言将在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史学会和香港科技大学于2011年8月29—30日在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2011年国际经济史论坛”,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葡萄牙、乌拉圭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30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董志凯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中清出席并主持会议。论坛的主题是探讨经济史学的未来发展问题,推动中外经济史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并为申办2015年国际经济史大会做准备。讨论的议题主要涉及八个方面,即比较经济史、经济史研究的新材料、跨学科经济史、新政治经济史、新社会人口史、新经济史、新全球贸易史,以及新东亚研究及合作教学。围绕上述议题,与会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商品经济》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发起举办的小型专题讨论会。与会的3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一半以上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学研究队伍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学者。他们都曾对这一主题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会议的重点在于结合历史实际讨论有关的理论问题。这次会议是本着“严谨、思辩、创新”的精神进行的。大家在讨论中畅所欲言,论争激烈,高潮迭起。现将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 对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清代商品经济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但对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的估计分歧很大。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历史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在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使用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未来经济史研究领域利用可视化手段的可能性。同时,以清代南方粮价空间分布和粮食运销网络为例说明了如何对历史空间经济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清代南方地区米价从东到西的四个空间梯度,同时根据旧海关统计中的"多种粮食"贸易源汇数据,在分析其空间属性基础上定量重建了20世纪30年代的粮食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可视化能够在原始史料"二次整理"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方面有着很好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宋代经济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宋代经济史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0月在河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韩国部分唐宋经济史研究专家学者 6 0余人 ,围绕唐宋变革史与宋代经济史两个主题 ,或以提交论文形式 ,或以即兴发言的形式 ,进行了自由而热烈的讨论。兹将研讨情况简述如下 :一、关于唐宋变革史研讨的概述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中 ,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于唐宋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相关成果颇丰 ,见解各异。著名的历史学家漆侠先生 (…  相似文献   

17.
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价变动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阐述了物价变动的涵义、类型。从“持续剧烈的物价变动对会计基本假设之一的币值不变的影响”等三个方面重点对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对物价变动会计理论基础中的财务资本保持观与实体保持观两大学术观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物价变动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的新课题.文章阐述了物价变动的涵义、类型.从"持续剧烈的物价变动对会计基本假设之一的币值不变的影响"等3个方面重点对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对物价变动会计理论基础中的财务资本保持观与实体保持观两大学术观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很有成绩的。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专著,论文集、资料汇编有十余种,论文约600余篇。其中近代经济史论著约占总数的1/3,在古代经济史论著中,明清部分又占1/3左右。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人们往往相对集中地对若干重大问题(如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资本主义萌芽)进行论述,本年情况不同,有关综论性文章很少,讨论问题比较分散;不少文章采取因小见大、就实务虚的方式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与此同时,专业史、区城史、民族史的论著显著增多。在全部论著中,若按经济活动部类分,有关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以及商品货币经济方面较  相似文献   

20.
清代滇铜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其产量众说纷纭,学界接受的只是一个概数。本文以清代档案中滇铜历年奏销数据为基础,整理、推算出康熙六十年(1721)至咸丰三年(1853)共133年中119个年份的滇铜产量,指出其最高年产量达到1 466.98万斤,年均产量为969.5万斤,并归纳了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滇铜产量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