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4月10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在京发布,这是中国华电发布的第二份社会责任报告. "四大绩效"新理念丰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作为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国有能源企业,中国华电积极遵守全球契约及其各项原则,在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以明确的社会责任战略为统领,2008年逐步把社会责任的基本原理和要素融人发展战略、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发挥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推进中央企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提升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央企业的努力下,社会责任工作报告封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呈现出许多亮点。  相似文献   

3.
何维 《WTO经济导刊》2014,(12):52-53
社会责任报告(也称“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全面反映某一企业或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效,是树立企业责任品牌、开展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外企业争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品牌形象上更多传递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企业经营目标从追求市场利润的“逐利时代”,转变为追求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品牌时代”。  相似文献   

4.
9月20日,我国建材行业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在北京正式发布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我国建材行业中央企业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承诺,一个力量,一个使命”。 2011年11月8日,北京港中旅维景国际大酒店,中国首份旅游业央企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企业,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责任”,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根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的是找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而且“需要落实到经营的点点滴滴之中”;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报告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白皮书,更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放大镜。"——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高级副总裁、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发言人杨国晋"年报告诉投资者企业是多高、多大,而社会责任报告则是告诉投资者企业有多重、有多美、多有后劲,以及企业如何发展到今天的样子,保证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企业形象——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以来,有关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闻报道不断见诸媒体,国家电网公司、中远集团等中央企业纷纷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国家有关部委也积极组织研究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前一个时期的质疑和指责所不同的是,现在更多的是赞扬和鼓励。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国资委对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高度重视,2008年1月,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真正成为全世界企业的楷模和表率。中央企业是我国较早倡导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锋,他们的实践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思维、新的视角也包括新的经验。在圆桌论坛一中,来自中企联、中远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华能的企业代表以他们具体生动的实践经验向我们诠释了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0.
《WTO经济导刊》2012,(8):79-80
2.报告的问题与不足 根据确保报告质量的六个原则,宝钢的报告平衡性、可比性和可靠性显得不足。在平衡性方面,缺乏可持续发展背景的介绍,没有对企业或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描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计划没有披露;在可比性方面,环境绩效指标有历年数据的对比,但没有与行业或基准指标的对照,在社会或经营方面,指标体系较不完整;在可靠性方面,没有在报告中披露如何选择报告的内容、如何获得必需的信息、内外部的评价与审验声明等。安赛乐对社会责任议题的披露是年度报告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6月16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中化集团继连续四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发布的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是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努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17日,在"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发布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11》正式发布。结果显示,中国企业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平均分仅为29.8分,63.7%的报告只有一星级水平(0-30分),其中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得分比民企高,而上市公司报告质量不及未上市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报告质量不及境外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WTO经济导刊》2013,(7):70-71
现场新闻背景:2013年5月26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2013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涉及电力、煤炭、钢铁、石化、有色、矿业等87家行业企业集中发布了本企业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为历届最多,8家企业代表围绕企业履责的各个方面及自身特色实践进行了专题发言。会议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星级评价组织管理办法》和《中国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五年(2008-2012)回顾及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的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什么样的?自2009年起,本刊连续在每年一度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进行金蜜蜂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颁奖,以通过系统、科学的评价和树立金蜜蜂标杆的方式,为"什么是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相似文献   

15.
7月26日上午,"2014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首届中国工业企业履责星级榜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推提质增效升级"。期间,主办方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首次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依法诚信经营、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与信息化等多个维度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履责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的社会责任重点议题剖析、发掘领先企业典型案例,为国内工业企业深化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大力倡导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其他中央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1月27日,在《国家电网公司2009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对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WTO经济导刊》2008,(1):57-58
2007年,一场由国有企业、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热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在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同类报告的企业已经超过80家,其中有20余家为在华外资企业。纵观这些报告,既有寥寥3页的报告,也有近百页的报告;既有遭到社会诟病的跟风做秀者,也有获得国际认可的优秀范本。很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仅需要量的增长,更需要质的飞跃。如何编制一份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既是报告发布者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亦是本书作者心之所系。于是,继《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指南》、《责任竞争力》,《全球企业公民必读》之后,本书作者历时一年时间,于2007年12月献上又一力作《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英在序言中评价,本书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报告撰写指南”。该书填补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报告编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WTO经济导刊》作为中国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权威媒体,2008年伊始,将以连载的形式,从《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书中摘编出十余个核心内容,每期讲述一个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4月10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在京发布,这是中国华电发布的第二份社会责任报告。 “四大绩效”新理念丰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作为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国有能源企业,中国华电积极遵守全球契约及其各项原则,在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以明确的社会责任战略为统领,2008年逐步把社会责任的基本原理和要素融入发展战略、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中。  相似文献   

19.
《WTO经济导刊》2011,(8):72-73
第八章 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标 本章目标 通过阅读本章,您可以了解到: 1.为何以及如何进行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标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市场发展,是社会组成部分,因此理所当然负有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指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的概念、策略和方法,日常社会活动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其他方面造成的影响,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系统地进行总结和梳理,并把信息公开给利益相关者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执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有力工具,是存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问题。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希望企业的这部分社会报告的质量能够让使用者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