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中的"审美距离"是指作者通过叙事技巧来适当控制各种各样的"心理距离"。恰当的距离控制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心理反应,客观评价作品,获得阅读快感,从而达到美学效果。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有效控制了叙述者的成年皮普和小说中人物少年皮普之间的距离、读者和叙述者皮普之间的距离及隐含作者和角色皮普之间的距离,表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美感”是审美关系中最简单的细胞。本从审美过程及美感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探求美感的本质特征,认为美感是审美直接性与间接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唯心和相对的,泯灭是非、齐一物我,主张绝对自由,追求"无待"境界,却给予后人以美学启迪。即审美是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活动,主客体之间保持静观距离,与道合一,沟通天人,使主体精神与自然同构,达到天生化成的美感,形成道我相契冲淡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传世的经典名作,老舍<骆驼祥子>的审美魅力之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试图解开的一个谜.从接受美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或许可以对其作出一个合理的解答.而观念的读者与隐在的读者之间在期待上的不同乃至形成的极大反差,正是<骆驼样子>具有经久不衰的审美魅力的隐秘所在.  相似文献   

5.
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并提出绘画"可以表达幼儿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可以练习儿童的手力和目力。"因此,应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绘画这一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  相似文献   

6.
味觉及其美感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基于生理层面和人文精神层面对味觉进行了分类,通过论述人对味觉生理感受与精神感受的密切联系性,批评了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对味觉认识的片面性,提出了味觉能产生美感和作为审美对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家"看作是形声字,认为它是从豭省声.段玉裁则认为"家"是会意字,应该归入豕部.同时还认为"家"的本义是猪圈,用以指人的居所则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段氏对"家"形体构造的分析是正确的,但他在分析其本义时则是不当的.从造字的文化心理、民族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家"是从宀从豕的间接会意字,其本义是人的居所.  相似文献   

8.
推销是以人为主体的经营活动,推销活动中推销员和顾客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对推销活动中推销员与顾客之间的距离、顾客的逆反心理及购买念波等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能使推销员提高推销艺术,更好地完成推销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将相邻效应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考察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同时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检验四类制度距离对投资的正负效应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度距离作用各异,文化制度距离、微观经济制度距离阻碍了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法律制度距离、宏观经济制度距离则产生了正效应,但总体上制度差异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产生阻碍作用。考虑相邻效应后,各国投资相邻效应表现为"互利共赢"。其中代表金融、贸易、财政自由化的宏观经济制度明显强化"互利共赢"作用,而文化、微观经济与法律制度距离弱化这种"互利共赢",随着相邻效应的增强,制度距离对投资的阻碍作用在削弱。据此提出在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相邻效应,动态考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南半岛国家两两邻国之间的投资利益关系,最大化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效应,实现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对利益概念的认识一直存有较大分歧,其观点主要有"需要说",认为利益就是满足的需要;一种观点是"客体说",认为"利益"就是好处,或认为利益就是主体需要的对象或认为利益是使人快乐、幸福的事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关系说",这又可以分为"价值说"、"占有说"、"主客体统一说"和"社会关系说"。利益是由于客体资源的匮乏,与主体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通过社会关系从而导致了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运用Q分类的方法,研究价值观结构对人际关系中心理距离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价值观结构的相似程度基本上可以决定其心理距离上的亲近与疏远,价值观结构越相似,则二者的心理距离就越亲近.  相似文献   

12.
当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之时,人们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已超越了纯运动技术,具有了精神上更高的追求。根据美学原理中"吸引"和"愉悦"是产生美感的两项不可或缺的条件的理论,要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努力克服审美限制,提供审美保障条件,分析审美层次等体育与美学相互联系的思想,从而构建具有审美元素的高水平体育课。  相似文献   

13.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和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本文就距离象似性对英语语法中的现象具有解释力进行研究,旨在启示外语学习者从认知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  相似文献   

14.
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是关闭或者远离当下自我的一种主观经验,其侧重于感知一个事件什么时候发生,发生在哪里,它所发生的以及是否发生。心理距离主要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以及假设性,各心理距离维度是有区别也有联系,并且心理距离和解释水平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刘映红 《企业家天地》2006,42(9):145-147
审美感知力是主体通过审美感官(主要是视听感官)接受审美客体的刺激而产生精神愉悦享受的一种能力,它分为审美感觉力和审美知觉力。由于审美感知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实现自我观照而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它具有选择性、主动性、重构性和情感性特征。它既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又是产生美感的基础,在实际的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感知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公共艺术和审美的具体分析,认为审荚力下降主要在于"人"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和培养审美力的措施,以利于艺术作品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陌生化"美学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魅力,乃是由于文学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具有一种时延性的"陌生化"效果.笔者认为,"陌生化"理论从艺术技巧上解答了文学具有审美魅力的原因,但是文学相对于现实世界的"陌生化"效果的产生,艺术技巧上的"陌生化"效果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根本上说,还是作者和读者积极的审美参与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文学的审美"陌生化"效果,是通过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二级累加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  相似文献   

19.
一、美育自体育素质培育而启动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所谓美感,是指人受外界美好事物的影响,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愉悦之情。这种感情使人心旷神怡,可以激发人去追求美的事物、美的行为促使人热爱生活,更好工作或学习,所以说它对陶冶人的情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审美“趣”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传统延续与"时尚"结合所带来的审美需求是什么呢,现代包装怎样迎合这种审美需求。文章认为,现代包装设计师应当熟知美学原理,懂得美学规律,尽力使设计适合于社会美、大众美和时代美,把握住现代消费者求新、求奇、求趣的视觉审美与心理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