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新驿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化科技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它集中了各类创新资源,可以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合作提供一系列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创新驿站的综合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技术信息服务、供需对接服务、技术评估和技术观察服务、经纪活动和服务行动以及创新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2.
创新驿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化科技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它集中了各类创新资源,可以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合作提供一系列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创新驿站的综合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技术信息服务、供需对接服务、技术评估和技术观察服务、经纪活动和服务行动以及创新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分析创新驿站的运作模式,针对其采用的BBS信息共享机制的不足,提出创新驿站联盟的概念,给出创新驿站联盟的架构,并就信息存储与表示、信息访问与传输及信息扩展对创新驿站联盟的信息共享机制作了重点研究,为创新驿站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便捷的架构。最后以苏州市创新驿站为例,设计了苏州创新驿站联盟框架。  相似文献   

4.
创新驿站是科技中介组织在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中一种创新型的组织发展形式,其功能是将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等科技资源及服务在中小企业间进行跨区域的配置,以提高中小企业转型和升级的效率。创新驿站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对于创新驿站如何高效运行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创新驿站的运行效率与工作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文章在文献[9]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针对苏州创新驿站运行的不同时期,给出激励机制的分析,以促使代理人(创新驿站工作人员)更努力、高效地工作,进而促进创新驿站技术转化率的提高,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提供支持性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国创新驿站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关键链方法对创新驿站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项目进度管理的适用性,并通过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运用关键链方法可有效改进创新驿站服务的流程编制、改进创新驿站服务时间估计、加强创新驿站服务监控。提出建议:建立缓冲区电子化跟踪机制以有效监控创新驿站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推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驿站网络本身是一个资源整合的网络体系,通过集成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相关机构,将技术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有效对接起来,解决技术转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7.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驿站是科技中介在全球网络化趋势下的一种发展形式,它的使命是支持中小企业跨地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为中小企业获取技术提供一系列专业化的支持性服务。创新驿站在我国正处于建立初期,针对在建的苏州创新驿站,指出现有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双边市场理论,给出了新的"行区结合,以核促建"的运行模式,最后提出了运行初期市场建立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雅南  钟书华 《技术经济》2011,30(11):33-39,51
回顾了国内创新驿站评价相关研究,将其归纳为创新驿站演进动因评价、治理机制评价、绩效评价、站点建设评价四个方面。评价研究表明:外生约束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内生支撑条件下的驱动性是评价创新驿站形成动因的逻辑主线,而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外部治理因素是影响创新驿站治理的主要因素;创新驿站绩效评价关注于定性的功能效用评价和定量的作用效果评价;中国创新驿站站点的实践为理论认识增添了直接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创新驿站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形成创新驿站内在规定性。立足于创新驿站发展环境评价视角,系统地探究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框架,提出了创新驿站环境场概念,并分析其组成和内在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创新驿站环境场评价参数、构建创新驿站环境场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扩散的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机制。创新信息传播是创新扩散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但不是技术创新扩散的全部内容;创新技术信息传播能创新技术供应方,采用方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其他信息活动;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模式制约着 新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英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并实施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英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有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产业攻关;二是以高校为本,实现创新高地的科技成果与经济相结合;三是坚持功能联动,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从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校企业化运作技术中介机构、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人员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改革等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机遇。为制定和优化中部地区跨域技术扩散政策,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施许可备案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专利许可整体网络、跨区域专利许可网络、四大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专利许可网络结构特征和技术类型。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中部六省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次边缘层向次中心层过渡位置、地域结构与“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不匹配、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的技术扩散引领辐射作用不足。据此,提出了构建中部六省技术帮扶联盟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发挥区位优势搭建跨域技术扩散中介桥梁、优化示范区技术扩散评估和激励政策以及发挥技术比较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经济价值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煤制烯烃技术为案例,构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结果发现:DMTO成果转化是由政府推动,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大量风险投资,以中试和工业性试验改进技术和积累实践经验,采用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从事科技项目转化的模式。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结构设计包括4个主体:政府运用政策引导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中去;研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研发成果原型,并为中试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改进成果;企业主要在政府引导下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中试平台建设进行风险投资,以资金为纽带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主要基于成果原型进行技术优化、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DMTO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力量,为中国大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范式。  相似文献   

14.
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军民融合技术的特殊性,现有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在现有研究中,鲜有以理论模型为依据,系统解析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全流程核心问题。知识网络模型是分析多要素参与复杂过程的有效方法,可用来分析多要素参与的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过程。基于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涉及的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组织和社会环境6个要素,构建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知识网络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指出现阶段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novation depends on the e~istcnce of close links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place. Technological proi;:rurnmes seek to develop and organiz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actors i n these fields i n order to develop strategic skill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ools for managing anti evaluating such programmes, i n terms of quality and relevance of research outfml, effects of the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presents the variety of tools and procedures adopted by the Centre for the Sociology of Innovation (CSI) for the etlale!a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grammes. The tools presented combine quantitative and quditatiue nzethods, interpret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w~ethods used depend on the questions asked, and that often new tools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posed.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原本仅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变为一种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经济要素,即技术资本。促进技术知识向技术资本转化,需要一定的创新生态环境支持,这种环境包括技术成果积累、专利制度保障、专利产权实施以及来自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资本投入。只有在多种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技术作为资本的价值属性才能够被激发出来并服务于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产学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对科技治理体系形成一系列新挑战。为了跨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死亡谷”,国外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本文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成功借鉴瑞士比尔创新园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试点已开展5年时间,旨在将科技成果部分产权分配给科研人员,通过权利变革改善高校科技创新状况。关于混合所有制试点对高校创新效率的影响,目前缺乏整体定量评价。运用双重差分法计算试点对高校创新效率的整体影响,进而测算产权结构变化对试点与高校创新效率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试点对高校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因赋权而产生的高校与科研人员共有产权关系没有发挥试点改革对高校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而高校与多元主体共有产权关系正向影响试点改革对高校创新效率的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加快构建精准的混合所有制权利配置体系,明晰主体间产权关系,推动高校与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高质量合作,逐步实现试点区域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