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九五”时期,由于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推动了宁夏吴忠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超过宁夏全区1.2个百分点。在《“九五”时期吴忠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因素及其变化分析》一文中,针对吴忠市“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因素及其变化分析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投资地区分配失衡8%多一点。投资的情况也相似,2001年沿海地区由于较高的交通运输成本、工业化程度较低实际获得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86.88%。以及体制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收益而西部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自“九五”一水平低于东部地区,从而以往的投资向东部倾路下跌到2002年的16.9%,西部开发也没有止住斜,而且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中西部投资形成这种跌势。2002年,西部12省土地占全国比重为的资金、技术工艺、技术人才和企业家等要素,在71.5%,人口占28.6%,就业人口占全国比重为改革开放以后也向东部流失,加之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新世纪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战略方针。西部大开发的顺利推进有助于西部地区扩大对内外开放,缩小东西差距,弥补东部地区对拉动整个经济增长之不足,为我国21世纪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增长源。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大量问题,其中如何解决西部开发面临的资金不足困境,意义日趋显著。一、建立区域性产业投资基金的意义西部地区涵盖了我国西部共十几个省区市,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多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GDP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郊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亿元,“九五”年均增长1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21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09万元,“九五”年均增长23.6%。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制,改制面在90%以上,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经济协作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区)建立友好关系,良田工业区引进企业42家,引资8亿多元,兴建了万德活性炭厂、白云铝型…  相似文献   

5.
一、中部崛起的背景分析(一)中部地区发展的现状。中部地区(指鄂、豫、湘、赣、皖、晋六省)面积占全国的10.7%,人口占28.1%,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较慢。2001~2003年,中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低于东部1.8个百分点,低于西部0.4个百分点。在2003年全国经济增长前10个省份中,东部5个,西部3个,中部仅2个。中部六省GDP占全国的份额由20.2%下降到…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西部大开发中财政性投资的成效与问题 2002年,西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886亿元,比上年增速提高1.17个百分点,增幅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但增长速度仍低于各地加总平均10.5%的增长速度。2003年上半年,西部地区克服了非典疫情的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7%,与全国各地加总平均增长速度的差距有所缩小;1~6月,西部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4亿元,同比增长44.8%,比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部地区(8个省)均高出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马瑞华  孙学辉 《经济师》2006,(3):118-119
西部地区虽然和东部存在经济落差,但是,西部地区在市场和成本方面并不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因此,西部地区必须改变坐等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路,从梯度推进理论转变为增长极理论,并在实践中致力于通过品牌经济培育增长极的“极点”。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业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分析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非持续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面临的危机土地质量差,经营粗放与东部相比,西部普遍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粗放等状况,手工、人力耕作仍相当普遍。西部地区农家肥施用不多,一般在11250~22500kg/hm2,化肥投入水平也很低,仅为东部投入化肥量的2/3。西部土地的26.5%为难以农用的裸岩和沙漠,由于土地质量差、投入低,加之粗放式经营,以致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9.
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九五”期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增速超过“七五”(7.9%)、“八五”(8.1%)时期,同时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增速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全区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国内生  相似文献   

10.
实现石家庄市“九五”计划必须树立新的经济发展观甄树声石家庄市提出本世纪末与1980年相比,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半以上,基本建成"四最"大都市,主要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前移,经济要达到或接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要实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17年来,东部地区发展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以致出现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决定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改革和  相似文献   

13.
从“市场整合”看开拓西部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专家指出,“入世”和西部大开发是江苏当前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大“变数”:一端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大市场的诱惑与挑战;另一端则是国民经济一体化和统一的国内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看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各发达省份都适用。这就要建立一套新的“兼顾两头”的经济运行机制,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大市场和两种资源。关于“入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学术界已有很多论说。本文则主要从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角度,阐发西部大开发对包括江苏在内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探讨东部进入西部大市场的方略。一、市场整合与西部大开发  …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地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集团个数东、中、西部差距仍很明显,东部地区大企业集团在前500家企业集团仍占据绝对优势,但西部地区进入前500家企业集团的数目有所增加2002年前500家企业集团个数中,仍高度集中在东部,有401家、占80.2%,中部54家、占10.8%,西部45家、占9%。从动态分析看,2002年进入前500强的省份又增加了1个,即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企业个数也从2001年的39家增加到2002年的45家,增加了6家。东部减少了1家,中部减少了5家(见表8、图4)。二、从反映经济总量的各项指标看,集中在东部的趋势仍未改变从单位数、年末资产总计、出口销售额、营业收入、从业…  相似文献   

15.
福建宁德地区又称“闽东”。闽东在东部,东部历来是发达的地区;闽东又是沿海,沿海是富裕的代名词。但是,1978年闽东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8%,20年后的今天,已降到5.8%。纵观全国,从北方的辽东半岛到南部的珠海深圳,所有沿海地区,唯独闽东这一段成了贫困的海岸线。被喻为“经济上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16.
一、东部地区优势依然明显,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在2005年的前500家企业集团中,有387家集中在东部地区,比2004年减少了5家,占全部前500家企业集团的77.4%;中部地区59家(比2004年增加了7家),占11.8%;西部地区54家(比2004年减少了2家),占10.8%。从动态来看,中部地区大企业数目反超西部,增幅达13.5%(见表9、图5)。表92005年前500家企业主要指标的地区分布%单位数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利税总额从业人员出口额全国总计100100100100100100北京18.0056.7848.2859.4541.5227.93天津2.201.151.240.541.060.65河北2.600.981.291.002.060.63山西2.201.241.371.2…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理论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2003-2011年的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匹配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分析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匹配协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略高于西部地区;就全国及中部地区而言,这种匹配协调性对经济效率并无显著影响,但对东、西部地区影响却很显著,呈现出对东部地区的正向作用及西部地区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基础好、发展快的两个经济区。自1980年以来的十几年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平均收入都翻了两番以上,1981—1993年期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了15.7%。1993年这两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62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倍。这两个地区占全国人口的12.23%,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6.22%,那么,这两地是如何驶入经济增长“快车道”的呢?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能否在全国中持续地保持领  相似文献   

19.
正1.基本单位区域分布不平衡,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法人单位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2008年年末,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半数以上集中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拥有法人单位372.7万个,占52.5%;中部地区141.7万个,占20.0%;西部地区136.5万个,占19.2%;东北地区59.0万  相似文献   

20.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23,(2):148-162+9
从区域角度认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从经济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可以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用占不到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接近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接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分城乡的城市经济带,城市经济带内的农村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内在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正在流失,农村变得萧条。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内,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各种挑战,更有诸多机遇,也就形成东部沿海地区诸多创新。这些创新是在回应东部沿海地区挑战,无法也不应该成为中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