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东亚地区的安全保障与非东亚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东亚地区的安全保障与“非东亚要素”时 ,必须考虑在地理上不属于东亚的要素 (大国 )和不是东亚固有的要素这两个方面。前者无论是从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还是从对东亚的积极介入程度来看 ,首要因素是美国。后者则包括能源、全球经济、宗教、文化等等。美国从地理上来讲是“非东亚要素” ,但撇开美国无法谈论东亚地区的安全保障。然而 ,尽管美国的意图和物质力量是全球性的 ,但它并不具有保障东亚地区安全的“软能力”(governability)。东亚各国判断美国在东亚以军事同盟为基轴的领导的是与非时的标准是 :(1)美国是否对本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稳定起积极作用 ?(2 )是否有利于防止和抑制地区纠纷 ?(3)能否有效地对付恐怖主义等超国家、非传统的威胁 ?最后 ,作者认为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等非军事危机将来可能是威胁东亚地区安全的最大因素 ,为此 ,建立由东亚各国组成的“非军事危机的非军事管理”机制是东亚各国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东亚地区的国家(地区)出于冷战背景下的地缘政治格局的要求形成了强国家(地区)主义特色的发展模式,造就了东亚经济的奇迹。这种模式以日本为范例进而被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效仿。20世纪80年代后在国际和国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东亚的发展型政权均背离了原来的发展模式。试图通过分析发展型政权的传统特征、变异的原因和变异的路径来对比我国经济结构中问题的形成,并为我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之路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论东亚地区主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是研究地区合作时的三个核心概念。有必要使用地区性的概念分析东亚的地区性。东亚存在着两种地区化 :以市场为中心的地区化和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地区化。作为一个政治概念 ,东亚地区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国家特征 ,东亚现存各种地区主义之间具有内在的竞争性。东亚地区合作的当务之急是整合已出现的各种地区化进程和多样的地区主义 ,使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地区化和地区主义相互兼容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东亚地区结构 ,使东亚最终获得整合性的地区化和分享性的地区主义。  相似文献   

4.
东亚区域主义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内已经有东盟自由贸易区,如何协调与整合地区分散的组织安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同时,如何发展东亚区域主义的综合合作内涵,在经济合作发展的同时,增强政治与安全合作,这需要东亚地区国家的共同智慧。  相似文献   

5.
东亚和平的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冷战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大国之间非均势格局下的核威慑、东盟集体安全的扩展以及韩国作为美国盟友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非均势核威慑遏制了大国间的战争。非均势核威慑与东盟的扩展共同维系了东亚大国与中小国家间的和平、东盟内部的和平以及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和平。韩国的和平统一政策保持了朝韩和平 ,约束了美国对朝鲜动武。非均势格局下的核威慑是核心要素 ,为东盟的扩展和韩国和平统一政策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如果这三个要素保持不变 ,东亚和平将有望再持续较长时期。  相似文献   

6.
东亚模式:危机过后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所谓‘冻亚模式”是指东亚地区基于‘东亚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工业化的一整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所谓‘东亚价值观”,是指东亚地区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指儒家文化对这个地区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的重要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形成以东亚地区为主体的一种价值观念的意识。以1997年7月初泰铁贬值为开端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不少人,包括东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和传媒,对东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东亚模式”以及作为其基础的“东亚价值观”已经过时,东亚…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亚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及其特点,以及正在导致原有“雁行模式”发生转换并在21世纪将最终形成一种新产业发展模式——“双金字塔模式”的问题,作一探讨。一、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及其特点60年代中期以前,东亚地区基本上是一种单一的垂直报国际分工格局,即主要由日本生产工业制成品,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6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东亚地区大体上改变了传统的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形成了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地区的国际分…  相似文献   

8.
在20年前冷战格局瓦解的大背景下,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远比世界上其他地区为晚、为缓、为难。这是由于东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遗留着冷战遗产的地区,传统安全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在威胁着地区的 安全。国家之间缺乏互信导致安全困境。冷战思维仍然在不时作祟。  相似文献   

9.
在20年前冷战格局瓦解的大背景下,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远比世界上其他地区为晚、为缓、为难。这是由于东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遗留着冷战遗产的地区,传统安全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在威胁着地区的 安全。国家之间缺乏互信导致安全困境。冷战思维仍然在不时作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地区主义实践形成潮流,但东亚共同体议程在美国的干涉下受到挫折,地区自主性被否定,维持着美国霸权的"政治东亚"概念即亚太化的东亚。从东亚的政治发展史和地区主义思想史来看,古代帝国权力具有一种自在的文明共同体意义,但近代以后的军事帝国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模式强迫性地造成东亚的战争与分裂,日美同盟主导的冷战体制阻碍着地区主义价值共识和政治认同的形成。东亚地区政治的分裂在近代表现为列强的军事殖民主义战争;在二战后表现为中国、朝鲜半岛的分裂化和中国海洋周边的美国军事基地化;美国根据"中国威胁论"保持围堵性军事基地,从而获得压迫中国、保护台湾地区、驻扎日、韩的霸权利益,日本则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获得了回避战争责任、扩大海洋岛屿控制的次级利益。在被美国亚太化的"东亚"政治格局下,中国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因此应该积极探讨符合中国尊严和利益的东亚地区主义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