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有企业的大量负债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造成了银行资产的大量沉淀,潜伏着引发金融风险的因素。199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为了完成国有企业3年基本解困的目标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过多的风险,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AMC),实施债转股方案,以期实现提高国有企业整体效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双赢”效应。所谓债转股,就是以成立的AMC作为投资主体,将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1995年底以前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关于债转股的逻辑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的《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其核心是减轻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负担。基本措施是把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部分债权(不良资产)划转给以各家国有银行为基础成立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资产管理公司(也可看作是从国有银行中分出一块,充当投资银行的角色,这一投资银行运作的是居民存款资 相似文献
11.
12.
债转股是指,把国有商业银行对国企的不良贷款转化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这一举措针对我国国企解困,盘活银行不良资产,解开三角债务链的特定经济环境下提出的一项优惠政策,它在解决企业债务负担,增加企业的资金活力,加速国企脱困步伐,弱化金融风险等方面能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同时该政策在具体实施时,应充分考虑其转换的条件及注意实施过程中当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以下是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债转股实施中的内在缺陷 债转股作为国企解困、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一项重要举措,离不开政府、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及一系列制度环境的配合。但是,从目前的企业、资产管理公司、资本市场等方面来看,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从而债转股工作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 1、要求债转股的项目与能够提供的转股规模有较大差距。债转股作为一种全新手段,目前在我国仍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不可能大面积地铺开推广。特别是从控制风险角度出发,将债转股的规模限制在一定额度内,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但不少企业却把债转股当作一种优惠政策来理解,千方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债转股”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累积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当前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债转股所带来的效应并非想象中的最优,它一方面化解风险,另一方面又滋生了诸种新的风险:博弈风险、定价风险、经营风险、协同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因此,我们要理性认识这些风险,优化债转股的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化的作用,以求最小化债转股风险乃至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首先介绍了我国实施“债转股”的背景、目标及其运行机理;然后,章分别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三个角度对“债转股”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了在“债转股”实施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20.
龙正平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3):25-26
债转股是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和国企脱困的一项战略措施。但在债转股过程中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不加以切实解决,将会使债转股流于形式,变成“债务大赦”。严格审核、建立企业的督导机制等措施能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