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流通经济是时间经济、空间经济的关联度经济。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要求,反映不同的关联度,形成商品组合经营理论。关联度经济是流通产业组织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瑜 《商展经济》2023,(17):26-29
辽宁省是中国的重要对外经贸口岸,本文从空间经济角度分析辽宁省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地缘经济关系类型以及二者是否匹配;分析辽宁省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现实性,同时找到振兴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有效度量手段和理论框架,以期为辽宁省经济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数字化空间扇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商品流通经济是时间经济、空间经济的关联度经济。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要求,反映不同的关联度,形成商品组合经营理论。关联度经济是流通产业组织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安虎森教授认为空间经济学能够为解释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生产集中现象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也因为空间经济学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哈维的空间区域经济理论基于空间视角和地理学理论,研究在区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权力政治逻辑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永久破坏性,区域经济体是这种不平衡地理环境下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国家制度安排,文化价值的统一等方面有助于区域的稳定。哈维的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交通和通讯建设,缩短时空差距;加强文化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一致性;做好国家顶层规划,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紧密相连,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从现实情况看,潜在增长率的估算,在短期可以评估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中期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所处的状态,有利于决策者确认可持续实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在长期可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从而为政府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核心是核心一外围模型,与传统的经济理论不同,核心一外围模型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纳入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经济活动在空间集聚与分散的原理.本文通过分析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政策含义,为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理论总结城市会展业与城市经济互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空间一致性系数、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2011—2020年会展与城市经济在长三角的空间协调状态。结果表明:长三角会展业与城市经济空间一致性波动降低,其中城市经济领先单元较多、会展业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上海市系统协调状态最佳,其他城市系统协调性呈“中心-外围”演化态势,协调度与城市地位呈正向关系。最后,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业时代》2013,(16):1
任兴洲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55年10月生,籍贯辽宁,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目前兼任国家商务部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价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中国A级物流企业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学术经历1985年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长期以来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主要  相似文献   

10.
"空间"与"定位"作为一个全新的营销理念被采用于区域物流空间发展定位理论的研究,区域物流空间发展定位的理论基础包括多尺度空间融合理论、区域发展定位理论和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经济活动,无不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发生和展开。一方面,企业对生产区位的选择和聚集,形成了经济的具体空间结构;另一方面,既定的空间结构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对生产区位的选择。文章通过对空间经济学理论的梳理,比较分析了三个主要的空间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聚集、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空间经济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张云峰  ;白万平 《商》2014,(28):162-163
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1993—2013年的人均GRP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即存在整体上的空间依赖性,又存在局部省区间的集聚效应;空间误差模型较好的分析了西部地区间的空间依赖性,得出了西部地区经济存在β收敛,各省区即受到自身初始经济水平的制约,也受到相邻省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即各省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邹非  曾建飞 《商场现代化》2007,(35):251-252
<正>一、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环境相关理论概述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等行为主体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中首次论述了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理论是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维纳布尔斯等学者在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所创立的D-S模型基础上不断扩展而逐步形成的.其不完全竞争假设对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深化我们对空间集聚问题的理解和把握.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集聚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该理论已在世界贸易格局、城市形成、产业集聚等经济问题研究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际应用,为解释经济活动的集聚与扩散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论、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框架下,选取2004-2012年江苏13个市统计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本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会对本市的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即直接效应;也会带动邻近市的经济发展,即间接效应。此外,内资对经济的贡献比外资大,且外溢强度也高于外资。江苏省各市之间存在很强的空间依赖性,经济互动效应明显,这为江苏省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亚东 《商业科技》2014,(18):133-133
我们知道,县域经济地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币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和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空间上的依赖性,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能够局部的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本文就采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这一新的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对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出了中国的大部分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土地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应用对策性研究,而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土地政策相关研究结果往往仅有对策之功,而无指导之力。结合空间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有效利用土地调控特征与空间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耦合性,将土地政策宏观调控与空间经济理论相互结合,加快构建突破过去经济理论均质空间的分析范式,并将土地这种具有空间维度的因素与宏观经济调控纳入统一研究框架,可充分发挥出土地调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讨论财政支出的跨区溢出效应对于财政体制的设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实证研究了武汉城市圈内各地财政支出的空间外溢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圈内成员经济的空间互动性质以及其他经济变量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圈内财政支出尤其是生产性支出的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圈域内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互促进的空间关系;经济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储蓄率等对圈域经济增长有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010、2011年截面数据,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集聚理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立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但尚未产生拥挤效应。因此,加强省际合作、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等应成为中国经济规划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变化之际出现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从目标取向、空间、经济、对策等角度对城乡一体化理论做了归纳和阐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基于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通过政策扶持,对城乡空间和经济职能的调整.城乡出现空间隔合和经济职能的调整以及经济一体化的状态,提出城市将建在花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