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力的产业人才支撑。在新时代人才强国背景下,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实体经济快速提升,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专业技术类人才和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产业内的企业更青睐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才,近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求的人才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目前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人才资源供不应求的阶段。基于此,应转变企业引才观念,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机制;增设相关专业,扩大对口专业招生规模;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模式等,以期缩小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供给缺口,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江苏省"双创计划"基本内容、资助情况统计分析、主要做法、主要成效等方面对江苏省人才引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各地引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整合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江苏省战略性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分析了科技创新平台对战略性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以来,江苏坚持把引进人才作为提升人才竞争力的最便捷、最有效途径,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使高层次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文章以江苏省"双创计划"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做法、主要成效以及工作体会3个方面对江苏省"双创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各地引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政策要与时俱进,体现新世纪的时代性,树立“有了人才,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观念,科学把握人才政策制定的规律,富于创造性地科学设计人才的职业生涯和挑战机制,起用国内外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开拓型人才为领导,起用国内外创新创业经营型与育才型相结合的人才为管理人员,敢于重金聘用国内外创新创业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创造名师名校和推进人才引进体制改革,使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真正成为推动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人才立身.根据江苏省2003-2011年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据,采用灰色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并预测需求量.高校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探索高校开发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才支撑体系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主体互动的人才支撑体系,分析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战略性层面、企业层面和高校层面提出了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主动适应社会对科技创新需求不断增多的趋势,在推动科技工作中资金、政策手段年年有进步的基础上,又在科技人才工作手段上取得了新突破。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委、省政府每年专门拿出1亿元,设立"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人事厅组织实施,江苏省科技厅具体承担遴选的组织申报和评选工作。2008年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又将专项资金增加2亿元。这是江苏在全国率先设立专项资金,引进高层次人才来苏创新创业。为满足读者了解"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相关政策的需求,选编了江苏省科技厅李奇副厅长和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处詹世平处长、王建华副处长等在"江苏科技"在线访谈中对这一计划政策的解读。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网络与宣传中心林巧宁同志对访谈相关内容作了整理,本刊对访谈文字实录作了部分节选。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截至2018年的江苏省"双创计划"数据,对"双创计划"创业人才及创办企业的基本情况、区域分布、行业分布、来源特点、发展特征以及取得的效益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深入了解创业类项目和进一步推进人才引进工作都大有裨益。文章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城市经济》2010,(3):92-93
引“全球人才”发“无锡财” 2010年是无锡市“新兴产业培育年”,力争传感网、新能源、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4大国际级产业基地和生物、新材料、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年内取得历史性突破。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灵魂是人才,2010年全市将在强化“530”引进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本土“千人计划”,确保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新增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人,引“全球才”,发“无锡财”.  相似文献   

11.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天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人才引进、发展模式,及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成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重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满足海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理工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州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近年来,福州大学不断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境。有必要从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实验班、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机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校际合作等角度,推动福州大学理工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力海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腾飞。  相似文献   

13.
杨孟遇 《特区经济》2015,(2):107-10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然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对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在分析人才结构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周期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明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对"新常态"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创新型旗舰企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规模偏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统筹规划、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构筑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优化区域技术创新布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习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创新龙江振兴,一定要人才优先,强化人才支撑.当前,龙江的人才支撑面临劳动力人口下降、 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率低、 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小的挑战.创新龙江振兴,一定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 高技能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用模式、 提供成果转化的平台等,引进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今年首次举办的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于5月30日在南京启动,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角逐,从1039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103名佼佼者在南京市委党校展开最后争夺。据江苏省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更加注重结果的运用,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获奖项目在江苏的落地和产业化。获奖的项目不仅可以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升级人才项目资助,符合江苏省"双创计划"创业类引进条件的,经资格审查后还可以直接进入此计划的综合评审环节,获得每人100万元的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17.
王景敏 《黑河学刊》2012,(9):190-192
当前,沿海后发地区开放开发全面升级,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新挑战,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作为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决定因素的高层次人才俨然已成为各地竞相引进的"香馍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沿海后发地区,通过分析其新兴产业人才引进与培育现状,构建或提出促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新兴产业人才的体制、机制及对策,以期对沿海后发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成为集聚创新资源、招引领军人物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截止2011年底,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9名、省"双创"人才279名,分别占全省的33.5%和21.1%,其中7个创新团队获"省创新团队"称号,占全省43.8%;共吸引两院院士316人入驻江苏企业建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也是福建省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的战略选择。福建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政府角色定位、国有企业改革、技术研发引进、相关体制变革和人才结构优化等重大挑战。“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要在考量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和自身产业基础之后,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制研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的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发展状况和战略选择,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内涵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的形成需求及基础条件.从而引申出产业的形成机制路径.同时以光伏产业的形成为例为区域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