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上证50ETF2005~2016年的日收盘价,利用GARCH(1,1)模型分析了上证50ETF波动率。研究表明,上证50ETF波动率不仅受前期波动率的影响,还和基金净值波动率、平均交易量波动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境内交易所交易经手费政策对期权市场的影响机制,本文以上证50ETF期权为研究对象,选取成交量、成交持仓比和波动率作为期权活跃度、投机性和波动性的度量指标,利用期权历史交易数据实证分析上证50ETF期权交易经手费的调整对期权市场质量的影响。结论表明,交易经手费对市场成交量和投机性具有反向影响,对波动性具有非对称的正向影响;下调交易经手费提高了市场信息效率和投机性水平,平抑了市场的过度波动,从而提升了期权市场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2015年正式推出上证50ETF期权,在4年多的发展中,市场成交量逐步提升,投资者数量增加。本文以上证50ETF期权上市前后一年期间上证5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模型得出在上证50ETF期权上市后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基于上证50ETF期权上市给现货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来发展我国期权市场。  相似文献   

4.
借助公司债的结构化定价理论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机理。利用Merton的结构化模型剖析了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理论影响机理。进一步,以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流动性、剩余期限、到期收益率波动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显著,流动性因素对公司债利差解释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上证50ETF期权、50ETF基金、上证50指数和上证50股指期货四个市场的超过4年的高频数据,按Hasbrouck(1995)估计了它们的价格发现贡献,并重点研究了上证50ETF期权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期权和股指期货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一步,对期权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期权市场和现货基金市场的相对活跃程度、期权市场隐含价格与现货价格之差,以及休市期间的新信息对期权的价格发现能力有正面影响。而买卖价差相对值、现货市场波动性和期权市场的投机行为对期权的价格发现能力有负面影响。投资者情绪在市场上涨阶段正面影响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而在下跌阶段对其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异质自回归模型(HAR-RV)中引入中国上证50ETF期权隐含信息和投资者情绪,本文分别对中国股票市场未来日、周和月波动率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期权隐含信息和投资者情绪能够提高HAR-RV模型对股票市场未来波动率的预测效果。投资者情绪对未来波动率的影响存在两种机制:在情绪高涨期间,月已实现波动率与未来波动率正相关,说明以个人投资者占主体所引起的价格信息机制,在中国股票市场交易中占主导作用;风险中性偏度与未来波动率负相关,说明以个人投资者占主体所引起的噪声交易机制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仿真摸拟,我国第一只期权——上证50ETF期权于2015年2月9号正式推出。作为我国首个场内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迈入了期权新时代,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ETF期权的推出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当思考期权的推出是否会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产生影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本文运用ARCH模型、GARCH模型以及TARCH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上证50ETF期权推出后股票市场降低。这为我国继续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HAR模型对上证50ETF波动率指数(中国波指)进行研究。根据2015年2月9日至2017年2月16日中国波指运行的真实数据,构建一般HAR模型和扩展的HAR模型研究中国波指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波指具有显著的正周一效应;中国波指与上证50指数的收益负相关,且这种负相关具有非对称性。根据中国波指的预测结果,结合我国上证50ETF期权进行期权交易模拟发现,基于中国波指构建的期权投资策略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SVI函数、平远期插值和Dupire公式,提出NALVS局部波动率建模算法,成功解决了中国期权市场上"有套利"和"少数据"两大难题,构建得到上证50ETF期权无套利局部波动率曲面.研究发现:(1)无套利局部波动率曲面可灵活刻画波动率偏态和期限结构,充分挖掘市场信息;(2)不同时期,上证50ETF期权波动率曲面性态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NALVS算法下波动率参数的时变性;(3)NALVS算法比BS模型和GARCH模型在场外期权复制对冲上能够得到更小的对冲误差,表明该算法更有利于金融机构对场外期权进行复制和静态对冲.  相似文献   

10.
2015年8月起,股指期货的交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使得众多期权投资策略变得无法执行。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是否会影响上证50ETF期权的市场效率,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选取2015年50ETF期权上市起至2019年底的1分钟高频数据,筛选出流动性较好的期权合约,计算50ETF期权的盒式价差作为期权市场效率评价指标。并根据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程度对这四年多的时间进行分组,计算交易限制对50ETF期权市场效率的影响情况,发现50ETF期权的市场效率在2017年降低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后有显著提升,但在2019年降低限制后变化并不明显。期权市场效率还与期权成交量正相关,与基础资产短期波动率、期权合约剩余期限等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公司债市场波动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衡量中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上证公司债指数衡量公司债市场,通过构建单因子GARCH-MIDAS模型,研究公司债市场的实际波动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水平值和波动率对公司债市场的波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混频波动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公司债市场波动的长期成分;公司债市场的实际波动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水平值和波动率是公司债波动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期权交易能否提高标的资产定价效率的问题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对定价效率影响最大的套利机制入手,研究上证50ETF期权推出前后,其对应标的——华夏上证50ETF市场价格和净值的偏差所带来套利机会的多少,进而得出期权交易对标的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期权交易在刚推出的一定时间内降低了标的资产的定价效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标的资产的定价效率会重新提高并且超过初期。因此从长期看,期权交易能够提高标的资产的定价效率,期权交易对标的资产的定价效率的影响是一条"J"形曲线。  相似文献   

13.
股指期货和期权作为证券市场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由来已久。我国自2010年首次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以后一直没有新的金融衍生品种出现,直到2015年初才陆续推出了新的交易品种:50ETF期权、上证50股指期货和中证500股指期货。这些衍生品种带动了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也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既是金融市场开放的必经之路,也体现了各项制度基础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研究股指期货和期权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金融监管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的市场实际条件下,本研究将以50ETF期权、上证50股指期货和50ETF的高频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定量实证研究法(GARCH、TARCH模型),分析它们的价格波动相关性,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本文分别建立了GARCH和TARCH模型,采用2012年7月6日到2015年7月6日一分钟级50ETF高频交易数据,分析50ETF市场在50ETF和上证5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价格波动性的变化情况。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样本数据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具有尖峰右偏的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集聚特点。根据GARCH(1,1)模型发现:在50ETF期权推出后到上证50股指期货推出前这段时间段内,发现50ETF市场对新信息的吸收速度加快,而旧信息对这个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减弱了;在上证50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的波动性对新信息的反应程度大致恢复到期权推出之前甚至还略小于之前的水平,但是旧信息对波动性的影响略微的升高。根据TARCH(1,1)模型实证结果发现:50ETF市场存在着不对称效应,在期权推出后这种不对称效应发生了逆转,但是在股指期货引入后不对称效应变小了。综上所述,期权的推出使得50ETF的波动性降低,市场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减慢,然而期货的推出使得其波动性增加,市场中信息传递的速度略微加快。  相似文献   

14.
50ETF对其成份股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探讨了50ETF对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波动影响情况。本文使Andersen et al.方法和GARCH模型的无条件方差测度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波动性变化,实证结果显示,ETF的设立显著提高了上证50成份股的波动性;ETF对不同市值规模股票的波动性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不同行业的波动性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认为ETF价格变化可以反映市场信息以及改变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进而影响其对应成份股价格的波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期权相对于其他金融市场衍生品来说,是一种功能较为丰富,使用较为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被广大金融投资者所推崇。随着场内期权市场的发展,人们对期权功能上的认知逐步深化。基于期权的结构型产品更迭至新,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经证监会批准,上证50ETF期权合约于2015年2月9日正式上市交易,这拉开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期权时代的序幕。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利率波动模型,即时变Merton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进行定价,并选取传统BS模型作为比较对象。  相似文献   

16.
选取隐含波动率差指标,以上证50ETF期权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期权市场买卖权平价关系偏离能否预测标的资产未来的收益信息.将分组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相融合,并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期权市场包含标的资产未来较短时间内的收益信息,但信息含量很少;随着期权市场的发展,即在发展中期和发展期,期权市场包含标的资产未来更长时间范围内的收益信息且信息方向发生改变;期权市场能否准确预测现货市场信息与投资者情绪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2014年4月"超日债"违约起,债券信用风险问题频繁。本文以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在交易所交易不含权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风险信用风险因素、流动性风险因素及宏观风险因素等因素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分析发现,信用风险因素、宏观因素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而流动性风险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四种非流动性测度,考察了公司债层面和市场层面影响中国公司债非流动性的因素,讨论了公司债非流动性、权益波动率、印花税调整等因素对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信用评级和发行人权益波动率后,在截面上只有Amihud(2002)非流动性测度对公司债风险溢价有正的显著影响。此外,公司债发行人权益波动率和2008年的两次印花税调整对公司债风险溢价有正的稳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于2015年2月9日正式上市上证50ETF期权。资本市场正式进入期权时代,这将对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1973年5月,Black和Scholes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了《期权和公司负债的定价》一文,得到了著名的B-S期权定价公式。自B-S期权定价理论发表以来,期权和其他衍生工具的定价理论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迄今为止,B-S模型仍是最普遍,最经典的期权定价模型。建立在一系列模型假设的基础上,运用B-S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进行定价,并分析其推出对中国证劵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首只场内期权——上证ETF50期权于2015年2月9日上市,期权市场的作用及其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流动性、波动性等指标和GARCH、TGARCH模型分别对比研究该期权的宣布和上市对其标的成分股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期权宣布日之后样本股的波动性和流动性立即发生变化,期权的宣布和上市可提高样本股的流动性、降低样本股的波动性,且上市日对样本股的影响显著强于宣布日;在期权宣布后利空消息导致样本股的波动更大。最后本文建议政府应当适当推动和促进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