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并解释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第一生产力。传统的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难以适应新环境下创新发展能力的评价。因此,文章结合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阶段发展状况,以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江苏省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好排序的DEA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层面探讨了江苏省创新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江苏省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十二五"规划期间江苏省创新能力并未实现稳定增长,创新指数仍然存在不稳定变化,其中,创新产出指数偏低是影响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模式优化对于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提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中国17所主要城市2005-2017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识别出城市科技发展模式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中国主要城市近十二年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突出表现在整体追赶型城市群体分化和科技发展方向两极化;大部分城市已形成通过扩大科技投入规模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识别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利用全局思想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长三角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发现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短板。未来可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突破口入手,着力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为参照,构建了适用江苏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提取三个主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13市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该处理,对江苏省13市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从三因素及创新能力水平所属类型角度作合理评价,挖掘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因素角度对如何提高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而江苏省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基于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江苏省在区域、市域和县域多尺度上的区域创新差异;构建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各尺度创新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2010年以后,江苏省区域、市域和县域创新差异高速增加,其中影响区域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因素,影响市域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创新投入因素,影响县域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型对外经济联系因素;苏南地区在区域、市域和县域尺度上均表现出创新集聚效应,苏南创新型区域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耦合度、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九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从而对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速度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创新与城市化并未实现同步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程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二,从发展水平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创新与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区域内两者耦合程度高,但协调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从地理空间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以"深圳—广州"为增长极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的分布格局,依托深圳(核心)、广州两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带动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区域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现状、评价使用的指标体系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法三个堆度对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研究认为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而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镇江市创新驱动及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征,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江苏省13个城市2001年度和2011年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文章在客观评价镇江市创新驱动能力和产业结构状况的基础上,给出了镇江市在江苏省内的准确定位,提出了镇江市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选用29个指标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以后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测度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文章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效益和创新环境4个方面,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3个城市按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划分为3个梯队。  相似文献   

12.
构建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四个方面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京沪创新轴各城市创新能力,采用聚类分析找准济南的对标城市,重点研究济南的创新发展水平及与对标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评价一个城市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前提,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理论推断,缺乏实用价值。为使创新型城市具有可衡量性,文章总结了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连续性和简明扼要性等原则,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分为人才资源、物质基础和创新成果三大部分48项指标;根据国内先进城市在相关指标上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创新型城市应达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作为创新机器的城市创新迅速提升,中国的城市创新等级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在《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一文的研究基础上,对研究数据进行了更新,使用相同的指标体系、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探讨2005-2015年中国城市创新格局等级体系与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城市创新发展逐步向国家次创新中心城市和区域创新城市集中,城市创新等级明显提高,城市总体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非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创新等级提升较大,城市总体数量增多,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得到进一步缩小;第三,从各个等级分层来看城市创新体系等级分化明显;第四,从空间上来看,东部地区仍然占据中国城市创新的塔端,但非省会城市大有追赶或取代省会城市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城市之势;第五,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等级体系将逐步从金字塔状向橄榄型状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的特性出发,在国内外专家对科技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框架。文章将反映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确定为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4个方面之后,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等原则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求解,计算得出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揭示其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为今后提升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围绕科技创新投入、研发、产出以及支撑能力等四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估广西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并按照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对各城市进行聚类和可视化分析,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各地的科技创新能力被刻上一定的经济烙印,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呈正向反馈特征;广西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城市间、区域间、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大致呈现“二强众弱”“中部强,东西部弱”的发展格局;广西目前尚未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核心发展圈,区域联动性较弱。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实力日益增强,国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明确交通运输业的科技成果是否与科技投入成正比,文章对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绩效评估。首先,在国内外专家对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现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然后,采用数据包络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求解,计算得出江苏省历年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提升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决定性成分,是衡量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创新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知识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创新、环境水平创新3个方面构建符合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检验,对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沿海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区域。"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江苏开放型经济新跨越。文章全面梳理了江苏省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探讨了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建设发展路径,为"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对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力等概念进行界定,对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进行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并且结合吉林省的区域发展情况,最后确定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利用可持续发展数学模型对吉林省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