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权制衡、大股东掏空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立"和"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未必比"分散持有"的股权结构低效。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薪酬辩护理论的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给高管薪酬激励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后,高管会将大股东掏空作为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增加在职消费.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较大的情形下,辩护能力增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说明大股东掏空会成为高管薪酬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激励的效果.上市公司应注重优化股权结构,限制管理层权力的膨胀,才能促进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是资本市场诞生的开端.1990年我国分别成立了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代表了全国资本市场的建成.中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一直是整个证券市场多年来值得深入探讨及应对的问题.本文关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常见的大股东掏空手段深入揭发大股东掏空背后的诱因,并相对应的给出了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书琴 《经济师》2014,(5):173-174,179
为了抑制大股东对其他中小投资者的侵害行为,我国证监会及相关监管部门也是采取各种手段频频出击,并于2001年8月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期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问题所带来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得到抑制,从而开始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规范化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规范化建设的开展,其运行效果以及独立董事应尽职能的发挥情况成为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产生的原因,探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裴红卫 《经济经纬》2012,(4):105-109
国内外现有关于大股东掏空的研究,或孤立研究掏空问题,或虽结合支持研究但其背景依据不适合中国。为此,笔者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融资限制,借鉴性引入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分析思路,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提供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的经验证据,同时也验证了Friedman等(2003)关于掏空和支持是对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探究了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度根源。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成长性对现金股利支付率具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即使大股东存在掏空的动机,第一大股东仍有较强的激励优化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资源配置;而且,第一大股东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的激励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强。第一大股东在决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7.
耀友福 《当代财经》2022,(11):137-148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和数字监管机遇。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利于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呢?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改善市场信息环境而实现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股权制衡度低的企业、高科技企业和法制监管薄弱地区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要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防范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治理效应的代理变量,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具有揭示和抑制作用;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的揭示和抑制作用下降。审计治理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了顺利套现,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这一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廖天野 《经济师》2005,(12):118-119
文章通过博弈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公司大股东和经理人合谋的原因。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环境和治理机制下大股东和经理人易于达成合谋。为了打破这种合谋均衡,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公司治理要素对大股东占款的影响之后,总经理持股或股权激励安排确实能够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但是,股权激励的抑制效果不是线性增长的,即总经理持股比例与大股东侵占度不成线性关系。本文没有发现总经理持股比例超过5%时会产生堑壕效应,也没有发现所有制形式对股权激励效果有重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正在进行的股权激励政策提供经验证据的支持,也丰富了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Jensen和Meckling早在1976年就指出股权结构影响企业价值,而这一过程是通过影响投资实现的,但是一直缺乏有说服力的经验结果的支持。本文以2004~2007年1039家上市公司共4156个观察值为研究样本,从第一大股东股权的视角出发,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投资支出之间存在“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持股比例在10%~20%的区间投资水平达到最小值,在60%~70%的区间达到最大值。但是这种“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只存在于非国家控股的公司,当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时,这种非线性关系会变得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治理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非效率投资、提升企业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情绪与企业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是公司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以往关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文献简单地将投资者视为股票市场上的交易者,而忽视了其作为公司股东所扮演的公司监督者的角色.文章将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行为纳入投资者情绪的研究中,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投资者情绪高涨会减弱股东对企业的监督,而管理层会利用股东监督的减弱进行更多谋取自身私利的行为.文章的研究揭示了一条新的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和CEO机会主义行为的渠道,对于全面认识资本市场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屠巧平 《技术经济》2009,28(7):100-104
关于股权结构与控制权收益实证分析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控制权收益越高;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限制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减少控制权收益。因此,降低股权集中度、充分发挥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作用是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15.
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受到大股东控制的影响,股权结构会对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8~2012年沪深两市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公益性捐赠支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制衡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显著降低了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股权制衡显著提升了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股权制衡显著抑制大股东控制对公益性捐赠水平的降低效应。考虑企业产权性质差异后的结果显示:大股东控制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降低效应和股权制衡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提升效应仅在民营企业中显著,并且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控制降低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公用企业利用自身的独占地位想方设法限制竞争,扰乱了自由和公平的竞争秩序。为此,有必要对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基金家族的繁衍和扩张是近年来国内外基金市场发展的重要特征。基于基金资金流-业绩分段线性函数,构建了基金经理和基金家族行为模型,分析表明基金经理风险投资决策取决于其投资管理能力,基金家族利益输送行为则取决于其资金流-业绩关系。利用2008至2016年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同家族高-低价值基金组合月度收益率的差异比不同家族基金组合的差异显著高约9-13个基点。这意味着样本区间内中国基金家族存在由低价值基金向高价值基金的内部利益输送行为,而且基金家族的年龄越大、规模越小,其利益输送行为越显著。研究从投资者行为的新视角揭示了基金家族利益输送行为的生成机理,凸显了以投资者行为为基础完善中国基金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博弈分析从证券市场监管的外部治理环境找出对家族隧道行为产生影响的监管因素,目标在于完善证券市场机制,加强证券监管力度,规避企业领导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经过研究,证实了违规交易的收益越高,家族投机心理越强这一舆论关注的现象,同时也发现证监会监管策略b*与家族违规的成本呈反向关系,而家族违规行为策略a*与证监会声誉损失也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家族化水平、大股东监督与公司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在不同的家族化管理水平下.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并以2004年深、沪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作用的强弱受到家族化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