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在我的阅读世界里,《古炉》和《百年孤独》是相似的,相似的漫长、复杂和厚重,是本大书。《古炉》似乎切近些,毕竟是中国的事情,更因为有前几年读过的《秦腔》打底子,也有《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的遥望。  相似文献   

2.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在创作背景和表现主题以厦女主人公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雷》与《榆》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显了家庭悲剧所映射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美国文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局面,如伯纳德·马拉默德等在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菲利浦·罗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犹太文学热潮中崛起的新一代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本文试以马拉默德的《基辅怨》和菲利浦·罗斯的《犹太人的改宗》为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犹太文学的发展变化并阐述犹太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学作品中以男性为视野,在不同国度出现相似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以女性对爱情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追求而响彻在文学史上,作品不是以通俗小说的大团圆结束,而是以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结局。以奥地利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法国小说《茶花女》、意大利小说《格拉米格纳的情人》为语料,旨在探讨男性作家视角下男女爱情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爱情悲剧。男性作家视角下的女人是悲剧的,她们为爱而生,为爱而亡,为了爱情而飞蛾扑火,以一生守护一份不可能的爱情,以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痛苦为代价换取内心对爱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铁凝作为80年代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其女性主义的观点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具体的呈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们自身的缺失注定了女性悲剧的一生。本文以《玫瑰门》为例,从表现、原因、意义三方面具体分析铁凝在作品中是如何虚化男性,从而体现对女性的观照,旨在说明这种“虚化”的作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姆林·加兰的《熙来攘往的大路》不仅描绘了19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地区普通农民家庭令人震惊的艰苦生活,而且折射出这些在西部边疆顽强生存下来的家庭所珍视的独立平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国民性"关注国民大众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式,能够给国民大众的行为以指导和约束。文章认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国民性的书写主要表现为新一代农民勤劳耐苦,积极奋发,女性对传统伦理道德固执的坚持,农民对土地的的执着与偏恋,以及在苦难与逆境中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大师,他的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反映了生存于后工业社会的现代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该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在情节、主题、表现形式和戏剧结构方面都体现出荒诞派戏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象征主义的最根本特征就是用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观念,或是用一个"符号"代表它以外的某个事物。本文以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阐述了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和色彩的象征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被誉为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她的一生致力于研究小说写作的形式与技巧,不但在写作中将意识流写作技巧运用得十分得体,而且张扬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她能对人物的精神世界运用娴熟的技巧进行巧妙地描写,在二十世纪意识流小说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伍尔夫早期创作的意识流短篇《墙上的斑点》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本文将从这篇小说中解读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技巧,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蔡爱国的《历史的表情——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精神旨归》为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研究创构了新的宏观理论体系。作者积极借鉴西方的叙事学、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新批评等理论,对当代历史小说的文本特征、构成质素、审美特征、价值旨向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考察,并提出实用理性、悲剧意识等历史小说的评价标准与范畴,从宏观方面对历史小说进行了新的理论体系创构,从微观方面对历史小说进行了具体入微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海明威一篇独特的小说,精心刻画了一位挣脱现代生活的种种羁绊而成长起来的硬汉形象。前期的麦康伯有钱却懦弱,显露出性格上的胆怯与人格上的卑劣,展现了战后"迷惘"时期表面的浮华和喧嚣,金钱的腐蚀与欲望的诱惑构筑起生存的陷阱,让人失去了尊严与自由。转变后的麦康伯勇敢而独立,认识到只有那些直面命运的悲剧而保持优雅风度的个体才能洞察到生命的本质与价值,成为现代生活中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13.
在曾经的创作中,迟子建对人性之善的追求甚至到了有些偏颇的程度,某些方面削弱了小说应有的现实意义。然而生活的磨砺给作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之经验,更是感之痛彻,这种现实的深刻认知悄然影响了她的创作,在《酒鬼的鱼鹰》与《零作坊》中,风格的转变已然呈现。然而,虽然作家的眼睛早已看穿了严寒、阴霾,也有狂风恶雨,但她并没有让猥琐、丑陋、罪恶、绝望占领她的文字世界。在寒凉甚至绝望时,她依然试图把恶俗的世界翻转过来,让我们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财富的力量     
许磐 《大众商务》2006,(2S):1-1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两位小亚细亚的商人,在古埃及经商发财之后,决定回家乡。其中一位商人决定把金币带回家用来娶妻盖房;另一位则要把金币送给当地的贫民。  相似文献   

15.
怀旧的成本     
韩少功  王涛 《新智慧》2007,(9):77-77
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部作品拓展了艺术真实表现生活体验的空间。这两部作品是两位伟大作家对生命与灵魂的叩问,表现出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和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努力追求向上的灵魂。笔者试图从两部作品的爱情、死亡主题和船的意境进行比较分析,再现主人公对现世的抗争,试图从爱情中找到精神支柱和归宿,坚持内心的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名牌的诞生     
鄢文江 《新智慧》2005,(3):64-64
策划部经理朱晓方把昨天刚招来的20名推销员召集到那间狭窄的会议室里,准备训话。由于人多屋小,大家拥挤在一起,一时间闹哄哄的。朱经理说:“没关系,大家艰苦点,一个月过后我保证我们的会议室就能变成会议厅。”虽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女人是在吹牛,但又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就不再起哄了,听她怎么开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女性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当代英国女作家莱辛后期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简·萨默斯是如何实现精神的成长、自我的完善。并呼吁现代人要学会付出、给予、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叙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真实地描绘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的困惑,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在距离影片公映已经有些年头了,因此当我们对这部影片进行再审视的时候,历史文化元素已经退居次席,而更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叙事学的特殊文本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个小镇,一位老猎人为了捕捉到一匹母狼,与其周旋了半月之久,但终未成功。这匹母狼也明显地感觉到了来自猎枪的威胁,每与老猎人相遇或是嗅到他的气息,就远远地逃遁。这天黎明,猎人听见院外有凄凉而并不尖厉的狼嚎声,他推开院门时大吃一惊,那匹母狼竟然就端坐在他的院门旁。猎人迅速拿枪、瞄准,但他却没有扣动扳机——他发现母狼并未扑上来,也未逃窜,而是颤抖着身子,双目里满含哀求地注视着他。母狼身下的积雪已化开了好一阵子了……猎人慢慢将枪口朝向地面。母狼似乎领悟到他已心有所动,这才站起身来,向前走去,边走边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