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厚波 《民营科技》2009,(8):61-61,36
民以粮为天,粮以续为先。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粮食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有炎帝兴粮的佳话;唐代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三军之众待此而强”的美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列为七大部署之首,强调“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国务院批准湖南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两型社会”新形势下,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应科学选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质量观”引领 实现三个转变 山西省阳城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丰富的煤铁资源既有力地支撑了全县经济发展,又限制了阳城人的发展眼光,制约了阳城经济发展的空间。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阳城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确立“大质量”的理念,把“质量”作为贯穿阳城科学发展的灵魂和主线,作为阳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湖南房地产》2005,(7):4-5
刘志峰副部长在6月17日于上海举办的“节能省地生态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方式的重大转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住宅建设的基本方针,体现了我国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是促进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次论坛以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为主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鲍店煤矿作为兖矿集团煤业公司支柱矿井,我们认为,站在新起点上,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效发展、和谐发展目标,寻求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倾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效益型、文明和谐型矿井,推动矿井实现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企业家》2006,(3):F0002-F000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出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可持续发展、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之基、发展之本。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决定性、关键性的因素还是人。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必须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而是表现为企业整体上转化资源、增加价值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结构、产业、市场”调整的战略方式操作。  相似文献   

7.
促进生态文明型产业结构的建设,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态文明型产业结构建设的涵义,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理论与实践,其本质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实践探索,国内外学者们从破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出发,对工业文明形态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概念,指出要建设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起,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得到了不断的深入。但是,这些探索大都把视角放在城市工业上。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国,严重的“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5年5月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峰会的主题是“循环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引擎”。正确认识循环经济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喜军 《活力》2005,(9):6-7
今年,国务院把伊春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的这一重要决策为长期陷入“两危”困境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为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关于转型的要求,从林区经济结构、体制机制、产业基础、社会条件、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抓好试点,通过林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在具体步骤上,主要是实施“六项工程”,实现“六个转型”。  相似文献   

10.
, 《秘书工作》2012,(8):56-56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框架,经过分析南宁市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內外部环境,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使命,推导出南宁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定位应是建成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型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此定位的发展战略则是以可持续发展型科技创新体系的跨越战略为核心的“一基四支”战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V型知识地图为切入点,通过建立问题库、知识库、加强培训教师选择和效果评估,把V型知识地图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大学生“村官”培训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得好、留得住,实现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点燃了亿万人民的信念之火,凝聚了亿万人民的发展之力。“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是“中国梦”在湖南的特色化和具体化,是科学发展的新概括、富民强省的新格局、绿色崛起的新动力。[1]湖南“两型梦”,提升了湖南的发展境界,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高品质,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抓手,把“两型”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实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着力打造湖南经济“升级版”。[2]  相似文献   

14.
智慧型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型低碳旅游是旅游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初步构建“三低一高”的智慧型低碳旅游发展系统,提出基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的智慧型低碳旅游实现途径,旨在引导、推动西咸新区智慧型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小企业》2004,(6):15-17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上海筹办世博会,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奉贤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关键时期。这一期间,奉贤工业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种新发展观,它是强调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求保护好资源和坏境,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三赢”。会计工作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电菏泽发电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要求,以强化“四个坚持”为重点,着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在建设本质安全型、创新效益型、节能环保型、文明和谐型“四型”企业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提升,推进了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资源、气候,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发展中中国的战略。“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是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女士十年前作为首批赴英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培训考察团成员回来后写就的文章,文中传达的理念和做法,对今天正苦苦追寻突破环境、资源、能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我们,仍有借鉴作用。为此,我们刊出本文,作为本刊“关注环境”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势必要减缩,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过大的利用资源而换取较小利润的发展模式只适合经济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中国已经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作为一个企业也应该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向“销售型”企业转变。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即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