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转化投资困难,反映出投资动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了解江苏省储蓄投资转化的特点和困难的成因,可知经过完善转化机制,增强居民投资信心措施可以解决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储蓄多年居高不下是不_争的事实,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等措施,但是成效均不明显。文章介绍了我国1991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现状,对城镇居民影响储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选择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品价格指数、一年期存款利率、A股筹资额等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修正检验。然后根据结论,提出关于降低居民储蓄存款额的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利率波动对居民储蓄变动进行了检验,运用ADF检验与Granger检验对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得出我国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利息是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 ,是储蓄的未来收入 ,储蓄行为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近期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变弱 ,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居民人均收入低、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单一以及由于制度变迁而引起的收入两极分化加剧、生活支出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对未来预期的改变等。利率机制市场化、金融市场多样化和扩大消费信贷提高居民收入和限制非法收入等是提高储蓄利率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高储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居民储蓄连年高速增长的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居民高储蓄的成因,指出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我国居民储蓄增加的基本原因;居民未来预期支出的增加是我国居民储蓄偏高的直接原因;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是我国居民高储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息是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是储蓄的未来收入,储蓄行为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近期我国储蓄利率弹性变弱,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市场机制没有形式,居民人均收入低,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单一以及由于制度变迁而引起的收入两极分化加剧、生活支出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对未来预期的改革等。利率机制市场化、金融市场多样化和扩大消费信贷提高居民收入和限制非法收入等是提高储蓄利率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居民储蓄消费行为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解释影响我国居民储蓄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决定居民储蓄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当期的居民收入,利率对居民储蓄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的成分,但并不十分显著,此外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的预防性动机,从而导致居民较高的预防性储蓄。  相似文献   

8.
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主要源于居民储蓄总量过大。而居民储蓄原因复杂。由于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居民储蓄动机增强,在储蓄形式上则以存款储蓄为主。  相似文献   

9.
促进居民消费的重点在于恢复居民的消费信心,保证居民较好的消费预期。居民消费倾向或是储蓄倾向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因此,只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预期支出的压力,才能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影响河南省城乡居民储蓄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物价水平、房地产投资情况、金融投资情况、预防性动机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储蓄额和农村居民储蓄额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测度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序,得出了相应的模型。从模型来看,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居民储蓄,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转化,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不能单纯依赖利率政策,完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和完善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其形成的巨额居民储蓄存款构成了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因此,居民储蓄分流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正是在对以上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以积极推进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作为有效解决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居民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储蓄的影响随时间逐步减弱,但居民储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投资、利率、储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弹性的准确含义和计算公式,建立了计算投资的利率弹性和储蓄弹性的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78—2002年间的有关数据两个弹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投资的储蓄弹性远大于其利率弹性,说明我国投资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储蓄的变动引起的,而利率弹性很小。说明了我国利率传导途径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4.
居民储蓄存款的利率效应分析——基于1978-2007的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显莲 《现代经济》2009,8(5):50-51
本文首先提出了居民存款利率效应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接着针对我国储蓄的利率效应进行了检验,得出居民收入增长对我国储蓄的影响作用明显,而利率效应处于不显著的地位。接着再针对利率市场化对居民存款利率效应是否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利率效应变弱。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拓宽投资渠道和完善社会保障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算了1952—2006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并分析了其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高积累政策、居民的低收入水平与高人口负担决定了居民的储蓄能力有限,稳定的收支预期也使得居民储蓄倾向很低。改革开放后,居民个人储蓄率迅速上升,其原因除了收入增长的普遍作用外,可能是其它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这些因素包括经济转型、人口转型、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消费习惯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资产选择理论,国债的发行取决于国债利率和居民对国债资产需求的大小。目前,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制约我国国债需求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往反映居民应债能力的指标需重新考察。采用ARIMA模型对我国国债潜在需求能力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国债规模已经接近国债的潜在需求能力,国债实际发行空间不容乐观。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储蓄中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预防性储蓄的比重仍然较高;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增大国债可发行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银行储蓄率居高不下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银行储蓄率持续走高主要原因是社会收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导致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本身特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因素.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三方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应规范居民的储蓄行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储蓄欲望,积极改变观念提高消费水平,大力发展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储蓄也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本文分析了高储蓄背后的原因,并针对居民高储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的问题,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影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源泉,只有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才会增加;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提高,储蓄也无从增加。山西作为我国能源供给布局中不可替代的能源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的对能源需求的猛增,大量资金投入到能源重工建设,整个产业结构区域固化,这也就导致了居民收入整体的增速趋缓,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本文利用近年山西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利率变化对山西居民储蓄的影响,发现了利率变化与山西居民储蓄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1979年—2007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人均GDP、人口老少比和实际利率的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人均储蓄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中国居民的高储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性选择。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中国将快速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伴随着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的下降,居民人均储蓄将会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