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资源问题是如今人类面临的巨大的生存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日益增加,导致各个国家用极度开采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给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传统的会计模式只考虑了以财务术语描述的经济事项,而没有把单位所处的生态环境考虑到,使得传统会计的会计信息并不完整可靠。为了使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统一协调,就必须把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到主题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反映出来。这样"绿色会计"就从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矿产是我国永不枯竭的物质财富,通过对城市的工业生产,居民的生活的废弃物的大规模的回收处理利用。不仅是对自然资源不足的战略性补充,也是自然资源的延续,更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要求。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走过了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滚滚浪潮引导着人类走进了21世纪,一个崭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市场.同时给我们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运作方式、新的诉求、新的环境、新的标准,以及种种对企业来说难以预料的变数.作为处于急剧转轨环境下的中国企业,面对全球化这一变化,对自己企业的发展趋势,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重新设计自己的战略方针.本文想对这一问题作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公害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特别是去年初,由于"非典"在我国一些地区的盛行,更是对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关注人类健康,加强环境保护,倡导"绿色消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其引人关注.面对目前的形势,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这一战略问题在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下突显在人们面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后,工业区代替手工工场,城市化随之而来。工业区承载了传统工业生产,但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区带来各种问题。工业区不得不转型为生态优美的园区,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主,使用新能源、新动力。中国第一个工业区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第一个科技园区是深圳科技工业园。深圳工业区模式、中关村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制度环境中迅速在各地复制与发展。东莞的工业区与园区在镇域经济中实行差异化发展。园区是东莞"五位一体"的发展极,是推动东莞高级城市化的新中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深入探析环境与人类福祉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可知,环境竞争力实际上是生态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协调能力,最终表现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支持与促进能力,表现为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地区环境最大化人类福祉的能力。而通过动态最优经济模型分析可知,环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概念,它可以进一步地分解为六个子能力,评价环境竞争力不仅要评价生态环境品质现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能力,也要分析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品质造成的压力、人类对生态环境品质的治理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跨进21世纪之初,面对网络--这个代表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品,许多人对它的憧憬是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无穷无尽的财富.然而,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快捷和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黄毒".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存环境正经受着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威胁,实施生态创新,拯救世界文明的家园是人类的共识。生态问题一经认识,生态创新就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我国政府也不适时宜及时制定和实施了发展蓝图。总体而言,我国生态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增长模式长期带来的积弊制约着生态化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创新系统,首要的任务是要转换生态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的进步,固体废弃物越来愈多,给环境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应该认识固废具有资源性,本文通过对固废的来源、分类及资源性,谈谈循环利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态伦理观念被人们逐步地接受,人类的消费不但要考虑与生产发展相适应,而且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体现着一种伦理文化现象,即人的道德价值观。由于人们消费行为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凸显,传统的消费方式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环保消费伦理,阐述了环保消费伦理的原则,提出了创建绿色环保消费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它势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和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会,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与企业在充分学习与研究WTO的相关规则与条文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与研讨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应对的措施。一、绿色壁垒的由来应该说,世界贸易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没有注意到贸易会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什么影响,然而随着人类社…  相似文献   

12.
方宁 《适用技术市场》2010,(1X):133-135
通过对一些地震前后气候等因素剧烈变化的讨论,说明了地震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严重破坏会给人类、动物及植物带来巨大的灾害。针对目前人类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所造成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给予哲学的思索,积极倡导人们保护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在享受经济文明高度发达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问题.绿色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模式,对于协调企业价值增值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印刷电路板是所有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主要被用于支撑电子零组件的安装与互联。由于电路板的生产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液等污染物,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成为了环境污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清洁生产的提出就是为有效缓解印刷电路板生产给环境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缘起于很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反思之一是,高速发展后带来一些高能源消耗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生活带来什么影响”?2011年8月18日,第四届亚洲人居环境国际峰会暨2011亚太城市论坛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认为,应转变城市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李曼 《商场现代化》2005,(29):144-145
清洁生产能否为企业带来直接明显的经济效益,一直是我国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清洁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清洁生产对企业直接经济效益贡献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传统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分析,提出传统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并提出清洁生产指标动态评估体系.在对清洁生产指标动态评估体系设计思路分析的基础上,对清洁生产指标动态评估体系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建立具有动态考核功能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燕 《商场现代化》2007,(36):233-234
<正>一、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殃及全球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为患、生态环境退化、资源枯竭等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威胁。这些环境问题产生于依赖传统技术的经济增长模式,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技术的支持,需要技术创新的保证,绿色技术创新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网络商店的兴起对传统商店的冲击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商店油然而生,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时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信息网络实现了人类社会文化信息交往的新突破.因此网络商店的产生对传统商店带来冲击,使原本作为唯一销售方式的传统商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相似文献   

20.
王璐璐 《商》2014,(24):90-90
弗洛姆说十九世纪的哲学问题是上帝之死,而二十世纪的哲学命题则是人类的灭亡。这里人类的灭亡并不是说生理的中介,而是人作为一种传统的存在状态的终结。按照弗洛姆的说法,认得天生存在是劳作的存在,而新的人类存在方式则是劳作的终结以及新的存在方式的产生。人类超越所谓的劳作去突破传统的牢笼。20世纪的人死了。人类最终级的关怀首先就是认识人自己,其次是认识他人以缔造和谐公正的社会最后就是认识人所在的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早在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提出一个经典的命题,那就是“认识人自己”,而当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终极追问的时候,我们将面对一个不能回避又必须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人性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对人性进行塑造让人们挣脱孤独的牢笼发现自己内心的信仰以充实精神世界呢?本文从对人性的解析到审美思维的介入以解决这两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