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激发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它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它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它既要注重推进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处理好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一、既要高度重视城市文明建设,又要狠抓“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坚持城乡协调。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至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党和国家对农民群众的亲切关怀和真情回报。坚持城乡协调,是全面建设小康的迫切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既是实现我市“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目标的重要内涵。坚持城乡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用城市这个“引擎”带动农村的发展,不断将城市要素资源向农村辐射、城市公共服务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既科学系统,又内涵丰富,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握正确方向,防止在理论和行动上的偏差,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当前,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七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吃透上情与摸清下情的关系,避免盲目开展工作。吃透上情,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同时又要摸清下情,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对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工作措施。二是处理好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的关系,避免搞一刀切。各地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按照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世纪性的惠农系统工程。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把握好其中的内涵,是各级党组织带领农民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对待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起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并在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06,(5):47-47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在《经济日报》理论周刊撰:《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系》。他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多予”、“少取”、“放活”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政府、农民与社会三的关系。第五,正确处理农村党组织和各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离开了包括农村在内的对现代化的统筹思考,而采取“城乡分治”的战略,必将大大推迟我国现代化实现的时间。党中央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经验教训,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深远意义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要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个总题目下,一共写了5条内容。这5条内容都是围绕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在进入“十一五”的时候,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需要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搞农业经济工作研究的同志们感到很振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正确处理开展经济建设和开展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选择新农村建设具体模式的关系,要求既要坚定不移又要不拘一格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保护文化资源的关系,要求把新农村建设和保护文化资源摆在同一棋盘上;正确处理注重当前发展与关注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求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新农村,联系苏州市的实际,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必须把握好、处理好和解决好。  相似文献   

13.
规范村组财务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樊集乡党委、政府坚持把规范村组财务管理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一、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我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持续的动力,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当前的重大历史任务.以上海为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5.
刘丽华 《农业经济》2007,(10):18-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是关键、建是重点,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三个阶段、五个重点、六项原则。提出搞好宣传、提高认识;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因地制宜、选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制定规划、有步骤推进新农村建设等6项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要具有时代特色以及地方特色.本文分别从城市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心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制度及其它制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文化和环境资源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人口流动和人才集聚与新农村建设六个方面分析了广州新农村建设应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从而为广州新农村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就提出了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静 《农业经济》2006,(9):72-7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农村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耕地等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而人口多、潜在人力资源丰富。因此,靠开发耕地等物质资源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余地很少,而靠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则具有比较优势。通过投资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一)劳动力资源数量上供大于求,剩余劳动力由隐性转向公开我国是…  相似文献   

20.
加快广州中心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环节。为此,广州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和建设中心镇,把中心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坚持“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继续逐步推进15个中心镇的规划建设,使之形成用地少、就业多、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卫星城”,充分发挥现代化中心城市效能。一、广州中心镇发展现状2002年,广州市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