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俄罗斯首富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37亿美元,共有7个人上了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今年的“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在俄罗斯向私有化转型的时候,这些人是如何抓住时机,聚敛了如此巨大财富的?富翁都是什么人俄罗斯富翁之首名叫霍多尔科夫斯基,今年只有39岁,是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同时还担任这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霍多尔  相似文献   

2.
《新智慧》2009,(5)
20多岁的你如果想成为富翁,就必须让自己具备成为富翁的条件,否则,30岁以后的你依然去赚钱或者走在赚钱的路上,成为为钱不停运转的机器。  相似文献   

3.
特别关注     
《大众商务》2007,(7):4-5
“社会型创业国际论坛2007”在杭州举行--本刊雷震先生应邀出席,京城成都小吃集体改姓“重庆”,陕菜“品牌店示范店”开建,餐饮单位:卫生较差者将被挂“苦脸”标志,高温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天上掉下1亿元,一夜之间变富翁,  相似文献   

4.
透过一位发牌员的眼睛,本文将带你一窥赌城拉斯韦加斯神秘面纱背后的人生百态。小费成就富翁一位有着“富翁制造机”称号的发牌员说:“只有经验丰富的发牌员才有机会到VIP室发牌。和世界各地的富翁对赌。小费占我们收入的7成。在这里,小间的赌场1个月的小费收入约1000美元,大间的赌场1个月的小费收入可达2500美元。一般而言,小费给得最多的是墨西哥人,亚洲人很小气,尤其善台湾人。”  相似文献   

5.
汪继峰 《新智慧》2005,(3):19-20
古时候,有一个人偶然拾到一枚鸡蛋,于是便对别人说自己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旁人不解,他便解释道;这枚鸡蛋孵成母鸡,产10枚蛋,又可孵成10只鸡,10只鸡再产蛋,蛋又孵成鸡,如此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我岂不成了富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民间富翁十分罕见;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经商的人开始多起来,但没有形成多大气候;在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和打击,尽管涌现过一些比较富裕的商人,但千万富翁屈指可数。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千万富翁”成为可想而不可为的目标,人们自然与之无缘。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一批百万富翁开始在中国诞生。歪20世纪末期,千万富翁开始浮出水面:一批拥有自己的别墅,小车甚至私人飞机的董事长、总经理令人羡慕不已。在20世纪末,千万富翁主要集中在东部,并且数量较少;到了21世纪,千万富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人们对擦肩而过的千万富翁不再感到奇怪。  相似文献   

7.
富翁的诡计     
有一位富翁富得流油,可总是感觉不快乐。他每天乘车回家都要经过一个垃圾场,垃圾场里总有几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人在拾垃圾。有一天,富翁无意中发现拾垃圾的几个人总是那么高兴,似乎总有许多可笑的事能逗得他们哈哈大笑。富翁十分嫉妒,认为自己虽然有钱,却还没有几个拾垃圾的过得愉快。无聊之极的富翁终于想出了一条诡计。一天,富翁把那几个拾垃圾的人喊过来说:“我需要你们每天给我修剪院子里的  相似文献   

8.
王中财  悠优 《新智慧》2006,(2):43-44
有媒体曾报道重庆市工商银行一位理财师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借钱两万元起步,十年成为千万富翁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名贵的小狗 一个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总在想,假如我手头要有两万元钱就好了。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觉了一只跑丢的很可爱的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这位富翁丢狗后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进口名犬。于是,就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寻狗启事: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碰到一位拥有23亿英镑财产的富翁,但他仍然每天工作12小时,自己给自己理发,购买打折橙汁,你肯定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7月5日出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ForbesGlobal)公布了其对全球富翁的最新排名。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以净财富900亿美元依然位居该排行的榜首。《福布斯》的排名显示出,由于美国股市的繁荣和因特网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富翁急剧增加。同时,全球的富翁们也在变得更加富有。在《福布斯》排  相似文献   

12.
星儿 《新智慧》2005,(3):29-29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一位到海边度假的富翁遇到了一位正在睡觉的渔夫。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一个地区能诞生那么多的世界名人与富翁? 为什么一项产业能经久不衰,百年兴盛? 为什么一条鱼能让芸芸众生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4.
谢戈 《新智慧》2007,(3):32-32
1.找出一种需求,然后满足它。社会越变越复杂,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最先发现这些需求而且满足它们的人,是最先成为富翁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彭真平  陆淘 《新智慧》2005,(12):54-54
在书上读到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美国富翁,一生商海沉浮,苦苦打拼,积累了上千万美元的财富。他一共生养了十个儿子,他要在自己去世的时候分给他们每人一大笔财产。  相似文献   

16.
Magickolu  谢戈 《新智慧》2006,(7):20-21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要创业,最好赶在青春“过期”之前。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致富亦然。请看几位年轻富翁的创业真经。  相似文献   

17.
喻宁  可可 《新智慧》2006,(3):36-36
有人做过一个测试,发现90%以上的白领人士当富翁的欲望非常强烈。而与之相对应的普通打工者中,多数人则认为发财离他们十分遥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8.
从打工者到亿万富翁,从简单传统行业到液晶移动电视等高科技产业,吴晓斌在日本创造了温州人的财富神话。最初日本国内某些人曾对他不屑一顾,但他用事实证明了什么是中国人的自尊和荣耀。  相似文献   

19.
他下岗后到广州做过搬运工,回家搞过畜牧育种,办过养殖场,卖过饲料。正是这个曾被人讥笑没有出息的给牛屁股擦粪的打工仔,却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硬是苦苦打拼成了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相似文献   

20.
彬彬  筱筱 《新智慧》2006,(12):43-43
一个从政府机关下海打工的青年,在他乡听到养母病重的消息,奔波几千里赶回老家时,却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从此.他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更在网络中发现了一条制造富翁的好财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