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劳动市场供大于求和工资低廉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民工低工资的成因,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启示,提出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谋求其他途径增加家庭收入.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民工就业层次较低,工资水平几乎处于城市中的最低位.国家订立最低工资标准,以保护低工资收入人群.我们简析最低工资标准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时所起到的政策效果,希望能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利益,真正改善就业,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智勇 《财经科学》2007,(10):103-110
本文对最低工资不利于农民工就业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劳动力保护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制定最低工资,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壮大农民工在经济利益上合法抗争和博弈的能力,同时建立和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阻止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的无限制发散.本文提出了农民工实行最低工资的可行性,并对最低工资法的实施效果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5.
罗小兰 《财经研究》2007,33(11):114-123,143
文章探讨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会促进农民工就业,而超过该阈值后,农民工就业就会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而减少。进一步的地区及行业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东、西部为正作用,中部为负作用;制造业为正作用,建筑业为负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种基本保障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报以极大的兴趣,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7.
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马双  张劼  朱喜 《经济研究》2012,(5):132-146
本文以1998—2007年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最低工资标准随时间变化的外生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报表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每上涨10%,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将整体上涨0.4%—0.5%。借助2006—2007年福建省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也证实了该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人均资本水平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最低工资将更多地增加劳动密集型或人均资本较低企业的平均工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制造业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的积极效果以及其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于就业的效应究竟是正是负,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致的论证结果。本文首先从市场结构和企业应对措施两个角度,梳理了西方学界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一个涉及农民工、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博弈模型,推导出行业就业弹性对劳动参与的关键作用,并利用全国各省市六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最低工资的实施标准按行业设置比目前按地区"一刀切"的模式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低工资工人的收入、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人为干预的一种政策选择,它对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人群--其他人员的就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考察了该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下降约为23%,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回归把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其他人员的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介绍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国内关于最低工资制度就业效应的争论引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全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1996—2009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利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来考察最低工资水平就业效应。结果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在短期对中国整体就业影响不大,但长期中促进就业。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并没有对全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国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涉及到发达工业化国家,还涉及到发展中国家。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等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存在差别的原因,为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业作为泰安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除对经济社会具有重大贡献外,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导致农民工的就业量、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有所下降,为此,本文提出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定行业差异性工资标准,规范最低工资标准设立依据与调整时间,从而切...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近年来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农民工就业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这就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目前由于种种制度障碍,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对就业过程的信息嵌入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工的信息资本,而且为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OLS模型分析了微观层面的数字化嵌入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主客观就业质量;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嵌入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数字化嵌入对农民工客观就业质量的影响呈现“线性上升型”发展趋势,对农民工主观就业质量的影响却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发展趋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嵌入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即数字化嵌入对女性、新生代和受雇农民工客观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更明显,对男性、新生代和受雇农民工主观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更明显。本文丰富了数字化发展影响就业质量方面的微观研究,并为激发农民工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数字赋能效应提供了事实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评估了北京市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状况,并采用中介效应法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作者研究发现:一是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产生负效应;二是建筑行业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部分是通过技术装备率的中介效应实现的,最低工资增长促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最终影响就业水平。其它原因可能是建筑企业直接减少招聘、裁员来应对人工成本上涨;三是最低工资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并没有作用于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异质性与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波 《经济与管理》2010,24(11):23-25,31
最低工资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经济政策,也是经济学家关心的议题。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偏低,且执行程度欠佳,所以我国的最低工资覆盖情况实际上符合部分覆盖的假设。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的异质性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导致未覆盖部门的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多,而覆盖部门的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例增多,总的就业效应方向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李慧  胡豹 《生产力研究》2022,(11):93-97+112
就业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方言承载着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能够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混合截面数据,在对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流入地方言能力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入地方言能力的提升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呈正向影响,即随着个体流入地方言能力的提升,其就业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