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前提问题上迥然有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会人"与"经济人"人性的不同假设成为两大范式的分水岭,这涉及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来考虑人性假设问题,提出一个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经济学人性假定,演绎出一个能反映个人与社会现实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是从唯心到唯物逐渐成熟并建立科学体系的过程,他对人性的科学阐释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使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人性.  相似文献   

3.
任何管理思想的提出都离不开对于人性本质的认识.因此对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抽象化归纳总结就形成了人性假设,这为管理理论提供了基本的假设前提。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也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的历程.使得管理学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西方的管理历史,各种管理活动或管理理论的产生和转变,都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中的人性假设作为其理论基础与前提的.本文对人性假设与人本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概括,总结了中西方人性假设的分类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对中西方人性假设进行了比较,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覃英 《理论观察》2009,(3):80-81
人性之恶的假设为我们认识法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为人性恶,所以需要用带有强制性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是调节人的行为的主要手段;人性之恶多源于人的欲望,很多欲望是人生存所必须的,所以法律要符合人性,赋予人必要的权利;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满足人们欲望的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有限性发生了矛盾。由于人性恶,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会相互争斗,造成社会混乱,阻碍社会发展,所以法律必须限制权利和权力。  相似文献   

6.
对人性的准确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文化的转型正当时,人性也随之变迁,要依据文化转型特点科学把握现代人的人性质态特征,才能实施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文章创新性设计了人性质态模式和人性质态测评量表,并基于对浙江省、山东省和江西省随机调查获取的98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现代人人性诉求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社会人、责任人、经济人、自我实现的人,且社会人、责任人、经济人的测评值两两差异显著,经济人与自我实现的人的测评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前人对人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动人”假设,旨在充分认识人的能动性,对教师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价值追求,不断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人不断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认识过程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促进人的各方面需要的满足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尺度,主张从一种被先验规定了的人性出发去说明社会历史和文化现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创造去实现个人的发展,通过弘扬人性的内在要求去实现对社会的改造和促进社会的"人道化",强调人的非理性精神因素在人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人才供给匮乏与配置浪费的二律背反的困境和现实,以人为本得以可能应该是这样的逻辑:以人为根本,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启发人的自觉性;以人为基本,关心人的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资本,认识人的本质,激发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罗生门》描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仆人在罗生门下,面对生死抉择时善、恶转变的心理过程。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善恶之念转换的轻而易举,并且通过这种心理变化,展现出人性的多变,进而引起我们对人性的思考。作品强烈地控诉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残酷现实,由此我们可以窥视到芥川对现实的希望和不安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是对人的需要和本性的一种预设,是管理学研究人的起点。本文针对军队基层党员提出了“政治人”的人性假设,分析当前我军基层党员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激励原则和以人为本、具体务实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体现为由静态生存到动态生存、由现实生存到虚拟生存、由制约生存到选择生存、由身份生存到能力生存。在这些转变中人们在认识、情绪、意志和人格上表现出新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电影《黑骏马》,是两种美学——农耕美学与草原美学反映的人性美的冲突,是自认文明的美学对另一种美学的抵触与融合。而两种美学的焦点,均聚集在对人性美的思索上,因而呈现了对美的不同认识。美需要追寻,人性的美,却发自内心。文章基于电影的视觉美感的阐释,解读了草原人性美学的本质并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4.
管理是科学与人性的结合,关于人性的研究一直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首先从人性的基本概念、内涵入手;然后简要概述了几种主要的人性假设理论;最后提出对人性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型组织员工人力资源的独有特征,提出一种新的人性假设——“价值人”假设,即知识型组织中员工是工具价值与自我价值二维存在的统一体。在“价值人”假设条件下,知识型组织员工管理模式应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向“引导-激励”型转变,运用激励的制度安排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6.
《走向世界》2009,(20):53-53
7月9日至12日,中国国际电子消费博览会期间,澳柯玛生活电器凭借时尚的外观和良好的品质,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受到参会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今年三月,澳柯玛在湖南长沙召开了"澳柯玛生活电器2009春季营销峰会",发布了澳柯玛生活电器的全新发展战略,实现了两个转变:一个是实现了从"小家电到生活电器"的转变;另一个是实现了从"人性科技、舒适生活到好品质、好生活"的产品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人性的探索是人类思想史上永恒的课题。古代哲学将人置于宇宙的大背景下,偏重于人的某种或某些特有属性来确定人性;以直观、思辨的方法静态地研究人,未能从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性。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明确了人的自然、现实的基础,驱除了笼罩在人及人性上的神秘气氛,逐渐从运动变化来认识人性以人性与社会、文化关系来把握人性。但总的思考角度仍未摆脱古代思维模式的局限,继续把人性看作  相似文献   

18.
赵茜 《理论观察》2009,(1):155-156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人文关怀,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光芒。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命,对人的尊严、价值、理想、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和捍卫,是对物欲横流的一种悖论。彰显人性关怀,进一步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开拓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维、新领域、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西方管理心理学家关于"人性"问题的认识,主要有"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的假设,它们各有相关的管理措施.学校管理也一样,与校长对师生员工人性的认识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主权人”假设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应用朱志勇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现代管理中心,人心是现代管理根本。因此,我国管理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吸收了西方管理理论中有价值的成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主权人"的人性假设。"主权人"假设理论认为:在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