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根本保障。建立在能源基础上的现代社会,能源消耗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其经济发展能否可持续。研究山东省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促进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1978~2013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规律近似于"N"型曲线,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可以明显划分为扩张、收敛、再扩张三个阶段;过去大部分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以较高的能源消耗为前提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里白 《经济师》2008,(6):6-7
我国经济在客观上存在强劲增长的动力,同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压力。“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目标,表明了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期间,本刊记者有幸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研究员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趋势和节能减排目标进行的分析和政策建议。现摘要整理以访谈形式刊发。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省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冠琼 《经济管理》2006,(22):84-9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能源消耗作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采用1978—2008年安徽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运用JJ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安徽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估计出能源消费、就业人数和固定资本存量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能源消耗对安徽省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得出,保持能源消耗、固定资本存量与就业人数的协调增长对于安徽省经济增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能源消耗基本概况的基础之上,将能源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费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消费增长和技术水平变化导致的能源消费增长,并通过计算各个因素对能源消费增长影响的大小,为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底起,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价格总水平上升。本轮价格总水平上升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结构转变加快和对全球化深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因素空前复杂多样。本轮价格总水平上升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征,如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CPI与PPI的关系发生逆转、与国际价格关联度高和有流动性过剩相伴随。通过对特征事实的追踪分析得出结论,新一轮价格总水平上升来自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全球化深化和美国货币政策这几项初始冲击。这几项初始冲击提高了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特别是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重工业的增长,从而带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又提高了各下游产业中间投入成本,遭受相对成本冲击较严重和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农业等部门价格首先出现了上涨,并进而带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针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徐州的能源消费现状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徐州地处苏北,经济并不发达,其经济产出与能源消耗比也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用比苏南地区高得多的能源消耗水平支撑了GDP翻两番的目标。据徐州能源研究所测算,要获得同样的产出,徐州的能源消耗要比苏州地区高一倍以上。到201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使按能源再翻一番…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费分解是研究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利用LMDI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8年问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变动情况进行了分解,将能源消耗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计算的结果显示,曲靖市经济增长中的能弄消费的总效应小于产出效应,效率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过程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对能源消费产生刺激和抑制双向的作用,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间通常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脱钩模型,对中国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经济及产业与能源消费间的脱钩状态进行计算,发现总体上呈现“弱脱钩”状态.在从城镇经济整体、产业构成和能源强度几个方面分析了出现“弱脱钩”状态的原因后,提出了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提高城镇用能效率和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消费模式三个建议,以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实现“强脱钩”.  相似文献   

11.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has been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It has been fueled by cheap fossil fuel energy so energy consumption has risen rapidly, but there are signs that negative feedbacks in the form of waste and inefficiency may affect future development. If energy throughput exceeds the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to process the inevitable waste from production then the development may not be sustainable. We calculate economic diversity using an energy flow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of development policy,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are presented as a case study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 is presented. China's development policy does not appear to be sustainable over the period 1985–1998 because of un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trends and declining economic diversity. An energy consumption tax is proposed for increasing diversity and dealing with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并未对这一假设是否合理进行严格的经济计量学检验。本文率先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技术具体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可以通过LSTR2模型来表达。(2)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GDP增长绝对下降时,能源消费比GDP有更快的下降速度;当GDP增长率不超过18·04%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9592;当GDP增长率超过18·04%时,能源消费较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完全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经济的负增长和超高速增长。(3)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56—1976年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1977—2005年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结构突变与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5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师博 《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94-100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撑,但是在理论上,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结构穿变分析,实证检验基于生产函数的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跃进"的终结与大庆油田的量产,引发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变迁,导致1961年能源消费也现结构突变.这使得1952-2005年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1962-2005年二者间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能源消费内生于经济增长,长期中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变动的诱因.需要指也的是,如果忽略产业结构的影响,会低估能源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亮  赵涛 《技术经济》2013,(11):99-104
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80—2009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冲击效应和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受其他变量的冲击均表现为正效应;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对碳排放的影响微弱,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强而持续,且前期波动剧烈但后期平稳;受碳排放的影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累积冲击效应为负,而且正负冲击效应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5.
核电: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下基荷低碳能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寻求低碳能源对发展的支撑,当前在中国能够大规模建造的低碳能源,除了水电和部分新能源外,核电在低碳能源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分析中国经济重工化演进中电力消耗、电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电力生产碳排放的脱钩模型,提出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支撑中国经济重工化发展的高电力需求与大规模低碳电源要求的悖论,分析核电的碳排放以及核电作为主要大规模低碳基荷电源的原因,并基于结合外部成本比较核电与煤电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能源消费、经济资本化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面板协整技术考察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经济资本化视角经验分析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现实选择.研究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能源中性”假说均不成立;(2)地区间能源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各地区适宜制定差别化的节能减排目标;(3)为增长而挖掘和重估各项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资本化模式不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xistence and direction of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applying a multivariat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energy use, carbon emissions, capital and urban population. Empirical results for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60-2007 suggest a un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running from GDP to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 un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running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to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long run. Evidence shows that neither carbon emissions nor energy consumption leads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can purse conservative energy policy and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policy in the long run without impeding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8.
能源消费与污染排放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绿色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平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2):91-98,127
在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科学发展的紧迫形势下,在全球经济环境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为此本文构建了中国1995-2006年28个省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模型将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绿色分解,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在逐年恶化。表现为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能源、环境约束下,要避免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 has mad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in the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ing updated, and technology is playing a more and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erg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many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are reducing. However,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uch as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high discharge, inharmony, recycling difficulty, and low efficiency, which havegreatly impaired and restrict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economic growthpattern is inevit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ploit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transformation from unsustainable to sustainable growth is the only choice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addition, the transformation should not completely rely on the fundamental effects of market mechanism. We should makefull use of the power of governments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煤炭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于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我国GDP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的数据,首先,得到我国煤炭消费收入弹性系数依然过高的结论;其次,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是均衡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协整与双向因果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即政府需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国家煤炭储备体系,实施煤炭供应国际化战略,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