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国内消费形势与增进我国消费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的消费形势进行了总体分析,接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增进我国消费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中国的消费政策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切实增加居民收入,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等。  相似文献   

2.
余倩茜 《商业科技》2010,(10):83-8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奢侈品消费作为中国消费品市场上正在快速繁荣发展的现象,本身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商品的固有特性,对它的过度不理性消费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消费结构以及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3.
黄佳嵘  姜峰 《中国市场》2008,(26):17-18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然而在中国却存在着明显的消费不足现象,这样就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部的依赖性过大,增加了外部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高额贸易顺差的今天,因此本文讨论了中国消费的现状及其消费不足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给出促进中国消费的措施,希望能逐步加大中国的消费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消费理论入手,着眼于中国当代消费现象,论述了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时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尹清非 《消费经济》2001,17(4):61-63
最近两年,中国消费经济学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为了刺激消费需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有很大的潜力,例如,中国农村居民“吃”和“穿”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现在正在转向“用”的需求,但农村家用电器普及率还比较低,据统计,到2000年底农村彩电的普及率不不到50%,冰箱的普及率只有12%,如果使农村2.3亿农户的家用电器拥有量达到现在城市居民家庭的水平,就需要彩电1.68亿台、冰箱1.58亿台,洗衣机1.55亿台,这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又如,中国城市居民在“吃、穿、用”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消费需求正向“住”和“行”的方面发展,但现在城市居民居住还不宽敞,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0平方米,小汽车的普及率更低,只有0.5%,实际上,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购买小汽车的愿望是很迫切的,据中国社会事务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胡扩大住房面积、提高住房标准的愿望,有学者经过研究作出预测,2001-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每年对住房的潜在需求有3.1亿平方米,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00年11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32.1%的大城市消费者5年内有购买家用轿车的打算,如果使小汽车的普及率达到5%,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中国的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例如,1981年为68.1%,1988年下降到62.7%,现在已降到60%左右,这在世界上都是相当低的,最终消费率过低,居民消费率自也会过低,从而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如果能将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提高5个百分点,就可以使居民收入增加近2000亿,这也可以形成十分巨大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徐刚 《新财富》2006,(8):46-47
加尔布雷斯的“有效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经过温饱型消费和耐用品消费阶段之后,中国已进人服务型消费阶段,但相关的有效供给还远远不足。与此同时,很多消费品的供给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消费供给的错位日益加剧。因此,刺激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干预空间已经有限,新的出路在于改善有效供给。其中关键就是打破垄断,充分竞争,鼓励自主创新。未来,技术创新、金融创新所引发的有效供给,将成为消费升级的真正主导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美两种不同消费模式的比较,得出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要在保守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即适度超前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分析国内消费需求量与质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全球42个国家5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消费需求规模与质量、国内循环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国内消费需求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均有助于一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消费需求规模的作用具有天花板效应,而需求质量的影响则更为持久。扩展研究表明,中国国内大循环能够有效衔接需求侧至供给侧的联系,显著增强国内需求提质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因此,应紧紧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以超大规模、特别是优化升级的内需市场为支撑的内生增长机制,从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9.
刺激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魏杰 《消费经济》2000,16(1):12-13
本文认为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并且从消费倾向、消费方式、社会保障、价格、利率、收入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启动消费需求的问题,尢其是对2000年我国在启动消费需求中的消费政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浅论中国古代黜奢崇俭的消费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李中明 《消费经济》2004,20(5):45-48
黜奢崇俭是中国古代消费思想的核心,它在消费准则、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表现形式。黜奢崇俭消费思想的产生有着其历史的客观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表现在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上。就中国古代社会现实而言,黜奢崇俭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面对现实社会,我们需对黜奢崇俭作客观反思,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在长期中,收入增长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威 《网际商务》2004,(3):17-17
现在已经普遍有这样的说法:“世界的消费支撑点在亚洲,亚洲的消费支撑点在中国,中国的消费支撑点在二、三线城市。”  相似文献   

13.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及其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运行的多年实践表明,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国正处于消费革命第二浪上升时期,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顺势调控潜力巨大,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加大收入分配政策的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消费税、改革对消费者的补贴方式等,是刺激消费需求、解决当前消费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问题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消费: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视角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钟茂初 《消费经济》2004,20(5):48-51
本文在分析可持续消费特征的基础上,从把人类需求划分为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视角对可持续消费作出了新的阐释。由此提出了引导消费者有效处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物质财富与非物质财富、排他性消费与公益性消费、环境友好消费与环境不友好消费、正效用消费与负效用消费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实施城镇化建设战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中共中央国国务院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城镇化的背景及意义加以阐述,同时指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面临的主要限制性障碍,明确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影响,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给出合理有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影响我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除了收入、价格、消费观念外,农村消费环境较差且长期得不到改善也是一大“瓶颈”。它对农户消费需求增长形成的束缚链条,不仅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质量,而且不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繁荣、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构架新型城乡一体化购销网络体系、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村消费品等,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扩大消费需求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想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自身的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出路的重大问题。试图联系中国的实际,讨论如何扩大当前中国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要更加强调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能力提升。通过分析河北省消费现状,查找问题短板,并对河北省消费机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以上结果从收入分配、消费环境、供给侧改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浦剑 《市场周刊》2005,(45):33-33
过去两年,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增长均在10%以上,而今年,石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国家信息中心有关专家认为,石油消费放缓更多的是由于供给不足,而不是潜在的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20.
促进消费增长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消费需求实行的是抑制型消费战略。这是因为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的方针,消费短缺是资源高度动员的必然结果,而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期,虽然市场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当时整个经济中供给能力的弹性很小,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矛盾仍是产品供不应求,通货膨胀是主要危险,所以,对消费需求的讨论大都是围绕所谓“超前消费”、“攀比效应”以及控制消费需求膨胀展开。直到1994年下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