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地区间公共支出成本差异的视角,引入人均财政收入指数、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指数、人均财力指数的概念,根据公平与效率原则构建了地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模型,并对2000—2008年河北省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适度性进行了检验,结论是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一贯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根据模型所测算的2008年河北省地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分配的模拟结果,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要想实现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应考虑进行横向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三种指标,全面测度山东省1999—2011年的县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水平并剖析问题根源。本文的研究发现县级初始财力差异过大是造成县级最终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三种测度指标的计算结果都表明财政转移支付总体上对县际间的财力差异发挥了均等化作用,但在财力初始分配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要显著地改变这种不均等的状态,不仅需要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优化改革,更需要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和规范市、县财政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利用河北省2007年的相关数据,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角度,分析形成地区间小学教育差异的若干因素,构建了财力能够承受的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模型和农村小学标准教育支出模型,并据此设计农村小学教育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模型和激励性转移支付模型,以促进地区间农村小学教育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差异的分析和对其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实证检验,初步探询了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均等化程度。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虽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其转移支付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未来湖南省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最根本的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可用财力,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转移支付形式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财政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大有可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距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仍然有限,且财政转移支付在均等化各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上作用甚微,对此文章进一步从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着手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考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出发,就如何规范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实现地区间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的均等化水平,促进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财政视角探讨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以及北京市在实现各区县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例对北京市各区县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运用财政手段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特征,按照这一要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来探讨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公平的意义与途径,并针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绩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可以看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政策取向,认为对地方既得利益的考虑是影响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和民族自治县有所照顾,具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同时也对人均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倾斜,存在非均等效应。整体呈现渐进性的改革特征,政策取向仍是维护地方既得利益,而不是均等化。此外,由于过度地考虑既得利益,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产生了反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尼系数对整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各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反映地方既得利益的返还性收入和反映部门既得利益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超过了均等化效应最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而限制了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的实现。就此提出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唐沿源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13,(4)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转移支付日益体现出促进地区财力均等化的政策导向.更均衡的财力分配是否必然以一定的效率损失为代价,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财政竞争模型,证明了转移支付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条件下能降低地方恶性竞争,促进社会福利.在此基础上,运用SVAR模型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转移支付均等化状况对地区差距有重要影响,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不显著.因此,转移支付能促进地区财力均衡目标的追求,并不必然导致效率损失,但却有利于调节地区差距,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因而,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6.
陈颂东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5):10-15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均显不足且依次递减,但中央转移支付总体上并未实现与各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地方上解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性较强,但应予以适当调整。税收返还降低了中央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应适时取消。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最强,应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转移支付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应不断缩小规模。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考察财政转移支付总体和分项的均等化效果,结果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总体上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具体项目的均等化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税收返还的均等化效果不显著甚至在某些年份还加剧了地区间财力的差异,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化作用最大但比重还较小,专项转移支付作用有限但存在分配不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发现,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而要实现均等化,则应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地方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分析——基于湖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差异的分析和对其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实证检验,初步探询了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均等化程度。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虽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其转移支付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未来湖南省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最根本的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可用财力,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转移支付形式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