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货物出口下调退税率和实行有差别的结构调整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约降低3个百分点,加快了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步伐,有利于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对财政税务部门及几家出口企业调查看,实行出口退税改革利弊共存,给外贸企业、地方财政及国库管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于2004年初开始的出口退税改革,从整体上看对外贸出口的影响不大,但在短期内使出口增长受到了一定冲击。出口退税改革对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出口方式、竞争格局和筹划方法等具体行为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税务》2011,(8):5-6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今年1月~5月,全国共办理出口退(免)税3641.6亿元,同比增长26.8%。专家表示,目前外部需求并不稳定,国际经济存在变数和风险,退税政策应该保持稳定,这有利于出口持续有序增长和出口企业保持信心。  相似文献   

4.
2004年.江苏省出口8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1%.出口额居全国第二位,占与全国出口总额的14.7%.比上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个百分点。据省国税部门清算统计,2004年全省出口应退税436亿元,超基数197亿元,超基数幅度高达82%,超基数允许地方负担近50亿元。今年全省出口增长在30%-50%幅度区间的可能性较大。按出口增长30%、40%、50%三种方案、每美元出口平均退税0.5元测算,2005年我省出口应退税将分别达到569、613、668亿元.需要地方负担82.6、93.5和104.5亿元。江苏作为经济规模和外向型程度较高的省份,一年多来受改革的影响较大,体会也很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省级营业机构的业务数据,探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否能够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出口竞争力,且对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通过检验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通过构造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发现: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发挥间接促进所在地区出口竞争力增长的链式中介效应。出口信用保险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影响机制存在地区差异,出口信用保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出口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会产生质的飞跃,表现出科技赋能保险现象。  相似文献   

6.
钱凤林 《中国外资》2009,(14):186-186
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新税制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并针对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特点,讨论了新税制改革对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关的税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货物出口下调退税率和实行有差别的结构调整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约降低3个百分点,加快了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步伐,有利于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对财政税务部门及几家出口企业调查看,实行出口退税改革利弊共存,给外贸企业、地方财政及国库管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宁夏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得到了迅速发展,年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的迅速发展对宁夏GDP的影响日益明显,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比2001年增长21.19%,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存度由8.49%提高到11.01%。  相似文献   

9.
韩延宏 《征信》2011,(6):87-89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影响我国出口和就业,吸引热钱加速流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缓和贸易摩擦,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因此,要因势利导,将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节奏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选项之一,注重汇率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鼓励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收入增长影响的分析,笔者发现:(1)从全国总体而言,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是1.54,但是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弹性值递减。(2)第三产业的兴起有利于税收增长,特别是有利于企业所得税的增长,但是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受益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韩宏钻  胡晓丹 《投资研究》2020,(12):102-119
文章采用产品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一带一路"交通基建项目对沿线地区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交通基建项目显著提高了沿线地区的出口概率,并促进了出口产品种类、数量和金额的增加,但降低了出口价格;项目对工业品出口边际增长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对农产品出口的作用,而亚非地区国家较之欧洲地区国家能从项目中获益更多;港口项目更能提高沿线地区出口的倾向和扩展边际,而铁路项目更有利于改善出口金额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出口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新贸易理论与新增长理论,重点考察出口贸易如何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来影响国内非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从而最终推动经济增长,尤其比较了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初级产品出口、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对国内非出口部门的不同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出口通过技术外溢提高了国内非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但由于出口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背离现象,因此导致了非出口部门与出口部门之间技术水平的收剑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真正市场意义的宏观调控始于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此后几年,市场化调控在探索中有了新的发展.当2003年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后,宏观调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经济运行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发展协调性有所改善,投资、出口增幅有所减弱,消费拉动比重有所上升。2006年1~4月,受经济增长惯性影响,一季度GDP增长10.3%,增幅高于2005年第四季度.也高于近3年同期的增幅,依然出现投资、出口“双拉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 影响一:新出口退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口总额并未减少,经常项目依然保持顺差,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目前依然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上半年,全国出口总额2580.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湖南省实现出口总额12.76亿美元,虽然低于全国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但也实现了同比增长30.1%。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东亚经济受到强劲冲击,首先,美国经济增长放慢使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下降较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属出口导向型,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尤其依靠IT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由于亚洲供给了全球电子产品需求量的40%,IT产品出口的下降地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总出口影响很大,其次,日元汇率30个月持续下跃,大大降低了亚洲国家和地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又减弱了日本的购买力,由于亚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中约有15%销往日本,日本需求减少对亚洲地区出口产品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就业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支撑我国出口增长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难以避免。正确评估出口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合理考量出口减缓或下降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彦 《上海财税》2002,(3):20-22
研究表明,加入WTO会使我国GDP年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贸易总额将从1999年的36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560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1.6%,其中进口年增长率将是14%,而出口的年增长率为9.5%。我国依然会保持贸易顺差,2003年的贸易顺差将为200亿美元左右。加入WTO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贸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的融合,加快市场化进程和法制经济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同时能够扩大出口,拉动内需,增加消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循序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贸易及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首先通过经验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决定因素,根据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形势变化的预测值定量评估我国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我国出口与就业历史数据的经验分析,评估我国出口增长的变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消费、投资、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200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理论揭示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比较分析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为正确处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捷  赵静 《财政研究》2012,(1):38-41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07年县级数据,实证分析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地区经济和财力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既促进了县级地区的经济增长,又有利于这些地区的财力增长;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上述促进效应程度存在差异。因此,"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不宜采用同一模式,而应充分考虑地区特征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